色彩、造型、材料是构成服装的三大要素。材料是服装设计*基本的物质条件,它是色彩寄居的场所、造型表现的基础。面料的语言非常丰富且具内涵,它对设计师理解面料特征,更好地把握服装造型、风格以及卫生学等方面的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应用于服装的材料层出不穷,选择合适的面料并合理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显得愈加重要。
2面料的语言表征服装面料的语言表征与构成面料的纤维、纱线、结构、染整工艺等主要因素紧密相关。
纤维原料是面料的根本,不同的纤维拥有不同的风格、质感及性能表征。如棉纤维细而柔软、光泽暗淡、休闲、易料理;麻纤维硬而粗糙、色黄、吸湿强散热快、强度高;毛纤维卷曲有弹性、缩绒性、温暖感、光泽柔和;桑蚕丝细长、光滑、柔软、优美;化纤单丝挺而透明;金属丝硬而光亮等等。现今应用于服装织品的纤维已经不仅停留在传统的丝、毛、棉、麻及普通化学纤维,各种经化学和物理改性的新型服用纤维得到迅速的发展,它们不仅使面料具有更为丰富的风格、质感及性能,同时为服装设计领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素材。
纱线结构和造型对面料的影响虽没有色彩直观,但纱线表面的几何特征,如纤维的长短、取向、聚集密度、弯曲程度,并捻纱线的捻度、捻向、并捻速度、规律等所造成的波纹、毛羽、光感等效果使得纱线拥有丰富的语言表征。例如,短纤纱赋予面料以细微的毛绒感和粗糙度,相当程度的柔软度及柔和的光泽;长丝由于具有相对纱轴*大的纤维取向度,面料光亮、透明度和光滑度方面达到了顶点;而变形长丝赋予织物极大的蓬松性、覆盖性以及柔软的外形;纱线的粗细直接影响织物的厚薄和细腻程鹿纱线的加捻不仅使其本身抱紧并产生螺旋状扭曲,其捻度和捻向对面料的光泽、强度、弹性、悬垂性、绉效应、凹凸感都有很大的影响;而由相同或不同类别、性能(如收缩性)、质感的材料并捻加工而成的花式线使面料产生绒圈、绒毛、疙瘩、闪光等各种形态肌理的视觉效果。
面料的组织结构和紧度设计赋予面料成千上万种结构纹理和材质风格。例如,机织物由于经炜纱线垂直相交,面料除了呈现组织结构形成的平整、朴实、简练(平纹),斜向纹理(斜纹),细腻、光滑(缎纹),绒毛、绒圈(起绒),网眼(绞纱)等结构纹理之外,还具有结构、形态稳定性好,有较高的紧密度,强度高、耐磨、耐洗、不易变形;针织物除具有线圈串套的结构特征之外,还有质地松软、多孔、透气、抗皱,延伸性、弹性、悬垂性、贴身性均较好,并可直接成形,但某些组织的织物具有线圈弯斜、脱散、卷边等现象;而非织造布是由纤维网借机械或化学方法构成的片状集合物,不具备服装面料的功能特征,因而主要应用于服装辅料方面。
科技的迅速发展使面料的后整理工艺越来越丰富,漂白、染色、印花、色织、提花、烂花、修花、绣花、植绒、砂洗、水洗、磨绒、拉毛、缩绒、柔软、硬挺、乳光、褶皱、缝贴等给面料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二次风格和功能。例如,普通的牛仔面料经过砂洗、酶洗、雪花洗之后,就有截然不同的手感和外观特征;经过起毛工艺整理的摇粒绒,外观极似呢绒又比呢绒更为柔软富有弹性且成本较低;热定形工艺可按不同的设计需要使面料产生褶皱、抽象立体花纹等,能把一般的面料处理成具有64年生,讲师,主要从事服装设计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