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广东某制衣厂是一家具有先进设备和管理的制衣企业。近年来虽然规模扩展很大(现有车工1600人左右),但是生产性能无法提高,交货期延迟,不良品的产生等问题还普遍存在。劳动效率偏低是困扰该企业的难题,也是我国制衣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劳动效率偏低致使完成生产任务的惟一办法就是加班,工人的休息得不到保障,严重损害了工人的身心健康。
虽然新产品、新机器及其生产系统可以高价买进,但是生产系统运行的高质量和*终产品的高质量是引进不了的。经过调查分析,初步认定该企业劳动效率偏低的原因是服装缝制生产中组织过程不合理。例如,服装在制品、各之间的传输配合不当,生产时间损失较多,生产连续性不高等。因此,该研究的目的是在既定的生产条件、工人、设备负荷允许的限度内,以*佳的生产方式将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尽量组织平行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1作业时间的研究方法1.1实验数据实验数据在该厂KP1组获取。该组共有员工68人,其中车工53人,主要生产男装针织开筒(Polo筒)衫。实行流水化生产,生产线成课桌式排列,采用捆扎式的传递方式,日产量为1000件左右,直接工作人员的平均日产量(件/8h)为20件左右。而在日本企业,这种T恤衫的人平均日产量为36.0 ~41.1件11.对此,采用时间研究的方法,分析该组劳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1.2作业时间的构成月艮装产品消耗的作业时间由正常时间和宽裕时间组成。正常时间包括主要作业和附带作业时间。宽裕时间121是由各种原因发生的延迟补偿时间,有作业宽裕、个人生理需要宽裕、休息宽裕、机器干扰宽裕等。
宽裕是不定期动作,在作业管理上虽属必要,但它不能产生附加值,所以要尽量缩短这部分时间。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科技创新计划资助项目(2004KR46)通讯作者:张欣(1956-),女,陕西省西安市人,西安工程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数字化宽裕率宽裕时间作业时间1.3作业时间的研究方法结合缝制车间的作业特点和工作量的大小,选择工作抽样来收集流水线的原始数据。工作抽样(WorkSample)131是利用统计方法,在正态分布假定下,随机抽取样本以估计总体的均值和标准方差,是作业性能特别是时间性能的一种统计方法。为保证统计结果的可靠性,工作抽样在保证置信度达到一定的精度(不低于95%)后,足够接近真实状态。工作抽样比连续抽样更节约时间与费用,抽样跨日可以减少时间的影响而尽可能贴近自然状态。
4确定需要观察的样本数量。
其中P为观测的宽裕率,S为相对误差(取0.05),N为需要观察的样本数量。
在生产线上随机抽取15名工人。在每天工作时间内抽取20个时间点,按时间顺序对所选工人进行瞬间观测,并记录其作业状态。
根据**天采集的数据得,工作时间点202个,宽裕时间点98个,样本总数300个。故取八=98/300 3600个样本,共有宽裕时间点1291个,故*后P=1291/3600= =3600代入(1)式,得S=0.0445,与假设的S=*5%接近,可推断,观察的样本数是足够的。
把KP1组作业状态的统计结果与制衣厂一般标准相对比,*终统计结果见表1.表1KP1组作业状态与制衣厂一般标准12比较表作业状态占作业时间的比率/ KP1组一般标准工作主要作业缝制、熨烫附带作业衣片的拿、放、换、切线等工作时间合计装备条件确认数量、整理桌面、确认温度整理制品准备材料。确认数量换线换面线、底线等作业宽裕记录记录事项判断判断质量修改拆线、重缝、重烫故障断线、断针引起的穿线、换针等机器故障商量工作指示、报告、教育、商量车间宽裕搬运材料、成品、器具的搬运及工作地的移动等待衔接不上而等待个人生理疲劳间歇休息时间外的休息,如:上厕所。喝水。擦汗等宽裕其它讲废话、开小差等宽裕率合计2原因分析9%,高于一般标准(25%~30%)。该生产线宽裕率过高主要是由记录4修改、搬运移动等待疲劳等因翻起的一方面该组生产流f水线存在i重大缺陷例如工序工位的排列方式不合理,造成搬运移动、等待时间远远高于一般标准;不合理工序编制和工位布置,导致搬运量增加,工人经常需要走动一段距离才能拿取上工序的半成品,疲劳间歇过高也与多次搬运裁片有关。另一方面,因为客户对质量要求非常高,造成了修改、返工时间高过行业一般标准。虽然各工位旁都悬挂有作业指导书,明确公布了各项质量标准,但是并没有引起操作者的注意;记件工资的工薪制度,使工人只关心产量而不关心质量,大多数工人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如果质检员查不出来就无需返工。
3改进方案3.1系统化的车间布局与物流设计月艮装缝制车间布置主要受制衣厂生产系统的影响。生产系统是由工艺、设备、辅助环节、人员、物料、非生产设施、厂房、面积及工厂所处的生产、生活等环境组成。布局设计要在系统化前提下,做到搬运量*小,尽量减少物料的迂回流动与倒流。搬运是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它只能增加成本不能增加产量,所以应在工艺和安全允许条件下使生产系统的搬运距离与工作量*小化。由于服装的尺寸、颜色、样式是多种多样的,采用捆扎传递方式使每个产品的管理非常繁琐,不方便各工序之间的衔接。捆扎体系使部件生产部门,多数采用按机种进行设备配置,在工序间搬运要花费时间,因此,需要一次将多件产品集中在一起运送,这样能缩短时间,但是又会导致半成品堆积,生产效率下降。
为解决以上的问题,该企业研发了吊挂式生产系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在线半成品数量。
前后工序间的传递有序进行,克服了以前整个车间找货的问题。多人同工序采用计数器计数,比以前的计数纸方便,节约时间;单人操作的工序不需要记录,*终成品数即其产量,省去了记录时间。实行3个月后的生产数据显示生产周期流程由原来的3d降至现在的2.5h,生产效率提高了15%. 3.2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现在我国制衣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质量意识,但是,管理观念的贯彻和工具的应用仍处于较低水平。KP1组已经使用了作业指导书来明确指出作业的注意事项和质量要求,但是该项工作并没有引起操作者的注意。经过对该组员工的培训,每位员工都能阅读作业指导书,明确所做工序的质量要求,起到无形的监督。一次通过率提高约85%~91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基础质量管理。基础质量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其目的在于建立企业整体质量管理的文化基础;其目标是营造“人人遵守纪律、积极参与和事事符合规章”的氛围,达到尽早见实效,增强信心的目的,实现高质量的企业文化氛围。如KP1组使用*5S*质量环境管理15,要求每位员工脏、乱、忙的局面。5S是按日文的**个字母缩写而成的。其含义是①清理(Seiri):坚决清理现场不需要的所有东西;②整理(Seiton):杜绝乱堆乱放,保持现场所有物品整齐有序,并作必要的标志;③清洁(ei-so):保持设备、仪器、工具、物件和环境的清洁;④维持(Seiketsu):养成坚持的习惯,辅助一定的监督措施加以保证;⑤素养(Shitshke):养成积极敬业的精神,讲文明礼貌,尊重别人,爱护公物,遵守纪律和具有严格的时间观念。
3.3提高组长的管理意识组长在生产中至关重要。流水线的安排、岗位设置与配合、调动组员的积极性等都由组长负责,因此,组长应该是一个综合型人才。而现在大部分组长更倾向于技术指导,或是从组里选拔出的技术*好的工人,他们缺乏管理意识,有必要通过有计划的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其素质。服装缝制分工进行流水作业时,*重要的一点是,组长向操作者分配均等时间的工作量。如果所有的工序所需时间是相同的,流水操作就不会停滞,就能顺畅地进行下去,确保稳定的生产量。相反,如果途中流水线停滞,各个工序的产量就会出现不平衡。
3.4减少加班时间,保证员工的休息虽然KP1组没有发生违反劳动法的超时加班现象,但是在制衣厂特别是一些小型制衣厂内员工的超时工作现象很严重。超时工作使工人的间歇疲劳时间增加,2次疲劳期间得不到休息,不仅降低了工人的单位时间内的劳动生产率J且严重损害了工人心健康H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4结束语通过对生产一线的跟踪调研,认为我国制衣业劳动效率偏低的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精确的计算使得先进的生产设备未充分利用。提高我国制衣业劳动效率,关键在于(1)加强现场管理,通过车间布局的改进消除物流上的浪费,通过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2)基层管理人员要做好“管理”
组长随时留意安排中的生产流水线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产量,以采取措施及时调整;()以人为本注意鼓舞、激励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