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WTO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战略的重构
  • 技术应用
  • 2016-01-27 16:41
  • 来源:中国服装机械网
  • 作者:[db:作者]
  • 标签:
  •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战略的重构内容提要:按WTO所规定的进程,2005年1月1日起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将取消纺织品服装贸易领域的配额限制,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将进入WTO后配额时代,新的游戏规则将带来新的机会与挑战,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将面临重新洗牌。本文详尽分析了WTO后配额时代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总体发展态势,我国该类出口企业将面临的新挑战,*后提出了应对新挑战的对策。!在GATT1993年达成的《纺织品与服装贸易》(简称《ATC协议》里把这种逐步取消纺织品服装贸易限制的做法称为一体化。所以,完成从原来有出口配额限制到无出口配额限制转变的纺织服装商品称为一体化商品。

      WTO后配额时代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己成为世界经济领域一个新的关注焦点。WTO后配额时代在给我国相关出口企业带来新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发展态势分析(一)近百种配额类别的取消及配额使用费的消失,将减少出口的数量束缚及成本约束,使更多的产品进入贸易高增长的行列。配额的取消也会冲击和削弱一些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给予特定国家的优惠和特权,从而为纺织品服装贸易塑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改变生产和贸易的扭曲。从贸易理物的贸易流量。以美国为例,美国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全部或部分地取消了对中国58个类别的配额限制后,200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一体化产品144.7亿美元,比一体化前的2001年增长了一倍;2003年美国从我国进口的一体化产品进一步增长到7,4亿美元,又比2002年增长了64.,比2001年增长23倍。2003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金额*大的前10类纺织品都属于全部或部分取消配额的类别。

      从美国的实践,看纺织品服装的配额与贸易额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由此我们得出WTO后配额时代的纺织品服装贸易不仅会保持一定的增长,而且会改善该领域的生产扭曲及贸易扭曲,提高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及交易效率。

      (二)全球纺织品服装行业的生产企业将面临新的重组与整合,企业间的优胜劣汰将更为明显,以前靠配额生存的企业面临生死抉择。现在,纺织品服装国际贸易的增长更多地来自发达国家生产能力转移和跨国公司生产的外包,而非市场绝对消费量的上升。特别是服装生产外包的发展,激活了纺织品贸易,成为纺织品服装贸易持续增长的不竭源泉。该种外包的出发点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生产优势的利用。在WTO后配额时代,发达国家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按照优化、快速、低成本的原则整合供货网络,这将引发发展中国家之间纺织服装业的调整和转移,原先纯粹为追求配额而建立的生产企业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而被淘汰。另外,从营销学的角度看,配额的取消并没有改变世界纺织品服装买方驱动供应链的状况。世界大的零售商品牌经销商在纺织品服装的生产网络中起主导作用,出口国的供货商或贸易商对销售渠道没有任何控制,发展中国家仍会面临生产与销售脱节的不利局面。

      (三)在后配额时代发展中国家在纺织品服装贸易上的竞争将更趋激烈。配额的取消意味着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家在掀掉出口上限的同时,也失去了配额的保底线。在此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在成本及质量上的比拼将较以往更为激烈。从1990至2002年,世界纺织服装出口从2124.8亿美元增长到3530亿美元,累计增幅为66.,而同期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从168.88亿美元增长到61865亿美元,累计增幅高达266.,高出世界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增幅的2倍,同期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的份额也从7.9.上升到17.5.,如果不考虑欧盟的内部贸易,那么从1994年起中国己成为世界**大纺织服装出口国。但是,在WTO后配额时代中国在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上一枝独秀的地位将受到来自越南、孟加拉国、印度、泰国等国家的强有力地冲击。今年来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投资设厂成本等均比我国低,质量管理水平也有大幅提高,我国在纺织服装上的成本优势己开始消失。据长期进行国际纺织业劳务工资调查的威纳国际咨询公司2000年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纺织业劳务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2000年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平均工资为069美元/小时,虽然相当于日本的138,德国的126,美国的121,台湾、香港、韩国的V9左右,但比1998年增长11.3.,更比印度高20%,比巴基斯坦、印尼等高出1倍左右。在后配额时代成本优势遭侵蚀后,如果没有相应地走质量品牌的道路,那么就没有竞争优势可言。所以尽管中国在国际纺织品服装出口上仍具有先发优势及绝对优势,但在WTO后配额时代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二、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所面临的新的挑战(一)纺织品服装领域特保措施“的频繁采用将成为我国出口贸易新的制约因素。所谓”特保措施“即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措施。纺织品服装特保提起的程序相对简单,要求的门槛也相对较低,现在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加拿大、印度等国纷纷根据我国入世协定中关于纺织品限制措施的承诺进行了国内立法。这些国家启动纺织品服装”特保措施“的主要理由在于:**,根据国加入世贸组织到2008年12月31日期间,进口成员国可针对来自中国的所谓”市场扰乱“,采取配额限制。由于”市场扰乱“概念的定义较为宽松,所以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营销论坛*价格理论与实践bookmark2的威胁很大。第二,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6条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书》第245至250段的规定,即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到2013年12月10日,进口成员国可以专门针对包括纺织品在内的中国出口产品实施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且引入了”重大转移“的概念,欧盟提出将防止由于中国纺织品在北美市场受阻而大量涌向欧盟。所以,”特保措施“将在配额时代结束后成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大制约因素。

      (二)国际市场日益兴起的对纺织品服装的生态、环保要求将对我国出口企业构成新的技术贸易壁垒。目前针对纺织品贸易的技术贸易壁垒,以欧盟*多且影响*大。1997年欧盟颁布的《关于禁止使用偶氮染料指令》草案己在2003年9月11日正式实施,该法令规定所有使用可能致癌的22种芳香氨类染料的纺织品将被禁止进入德国,并公布了118种禁用染料清单,违者将被视为犯罪并将受到严厉处罚。由于禁用的许多染料合成简单、价格低廉,在国内纺织类企业中运用广泛,而进口染料价格普遍高于国产品3+5倍,一些纺织企业被迫使用进口染料,造成了出口纺织品价格升级,影响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此外,欧盟还制定了纺织品服装的生态标签认证制度,即*EC0-label*和*OEKO―TexStandard100“,这些标签现己成为鉴定环保纺织品的重要国际标准,虽未实行强制性认证,但这些标准己得到了欧洲消费者的广泛响应,事实上己成为纺织品服装进入欧洲的必要认证。2005年配额取消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技术贸易壁垒将成为发达国家制约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又一主要措施。

      (三)国际范围内的反倾销浪潮将继续削弱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低成本优势。WT0公布的2003年上半年的反倾销调查报告显示:该期我国仍为全球*大的倾销指控国。反倾销调查对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也有重大的影响,不仅发达国家而且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对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实施反倾销。2003年,印度、土耳其、秘鲁、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先后对我国的纺织品开展反倾销调查,特别是印度对我国生丝的反倾销,是近年来国外对我纺织品出口设置贸易壁垒涉案金额*大且影响*大的一次,涉及出口金额近3000万美元,加上复检因素达16亿美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规定了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在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反复申请但未获欧美等国承认的条件下,我国企业在出口正常价格的确定上始终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在WT0后配额时代,国际反倾销仍将成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制约因素。

      (四)发达国家与部分发展中国家区域性自由贸易协议的签署,可能进一步蚕食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比较优势。至今为止,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没有正式参加任何区域贸易集团的国家,而我国的一些主要纺织品服装的竞争对手都参加了一些区域性贸易条约。在北美市场,墨西哥、加拿大、加勒比沿岸等美洲国家凭借着《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加勒比盆地计划》等一系列双边即多边贸易措施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而在欧洲市场上,土耳其、中东欧、北非等国家凭借地缘优势,通过与欧盟建立优惠贸易安排,获得了纺织服装出口的减免配额、减免关税的优惠,从而建立了竞争优势。从理论上讲区域自由贸易安排与WT0多边自由贸易体系是殊途同归的,因而是WT0所允许的,但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排外性,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保护本国纺织业的一个有力的武器,其贸易转移效果会蚕食中国纺织品的传统出口份额。

      三、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应对新的国际挑战的战略构建(一)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要从低质量大的粗放式出口经营模式向以质取胜的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变。多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走的是一条以廉价劳动力的大量利用静态比较优势的粗放式出口经营模式,这种出口模式导致了我国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上量的排位远远超过金额的排位的状况,造成了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量不增效、贸易条件恶化的“贫困化增长”的现象,背离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原则,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全球化竞争。要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就是逐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只有这样才能把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定位向世界产业链的上游转移,从而形成以质取胜的集约化出口格局,在现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取得更多的贸易利益。

      (二)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生态技术是后配额时代下突围生态环境壁垒的有效措施。目前,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或制定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推行纺织服装制成品的市场准入制度,我国纺织服装的对外贸易己受到严重的影响,我国每年有74亿多美元的该类出口商品被限制出口。具体可在两个方面采取一些对策措施:**,不断收集与研究发达国家生态纺织品标准的制定颁布的*新信息,及早地在生产及工艺流程上研究突破对策,形成快速反应机制,做到防范于未然。在国家层面上要加紧实施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从规则的角度规范纺织品服装企业的生产行为。第二,积极引导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开展生态纺织品认证,通过认证取得出口的“绿色通行证”树立企业的绿色环保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增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三)用建立纺织服装企业集群的方式来整合我国中小出口企业的国家竞争力。在我国纺织服装业中小企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用建立产业集群的办法是在短期内整合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业国家竞争力的有效办法,从经济理论上来讲,产业集聚是一种新的空间产业组织形式,其竞争优势的获得主要源自于外部经济效应;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学习与创新效应;品牌与广告效应等。现在中国服装纺织业产业基地己达32个市(县)和36个镇,这些集群地区的纺织业经济占全国纺织业经济总量的近V4.这些集群式的组织创新对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WT0后配额时代的竞争力是有重大意义的。

      (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规范出口秩序方面的监督作用,形成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有序发展的有效外部监督及服务机制。

      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出口企业以外的“第三部门”,既是沟通政府、出口企业和国际市场的桥梁与纽带,又是各类出口企业多元利益的协调机构,也是实现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开展出口服务、保障公平竞争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公共行政的权威,或源自组织成员的集体委托与授权,或源自法律的授权,或源自社会公认的、与专业能力相联系的公共信任与认可,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在WT0后配额时代下,我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配额管理职能己经消失,其工作重点应放在行业有效竞争秩序的培育及出口规范秩序的建立上,同时要提高法律服务水平,组织好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等贸易壁垒。

    相关资讯
    • 新版本昆仑通态组态软件McgsPro免费提供
      昆仑通态McgsPro版组态软件持续更新,##版本软件如有需要,可免费提供,致电我公司西安昊普瑞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表明来意便可[详细]
    • 你随手一画,我便能锦上添花
      或许在以往的认知里面大家会觉得DIY绣花是一件复杂的事情田岛每年在每个地方举办的DIY绣花活动都向公众展示了个性化DIY绣花其实[详细]
    • 研磨泵的速换机构
      本技术背景为研磨泵的速换机构是一种集破碎、分散、解聚、混合、精细、均质、乳化、输送为一体的高性能超细均质泵核心之一,是化[详细]
    • 低温胶体磨能够在24小时连续研磨低于常温状态下精细粉碎
      能够在24小时连续研磨到冰点至低于常温状态下处理来实现精细粉碎,低温生物学是研究低温条件下生物生命现象的特征和规律、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体保存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