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锭细纱机几种新型牵伸形式的特点及纺纱效果分析
  • 技术应用
  • 2016-02-25 09:06
  • 来源:中国服装机械网
  • 作者:[db:作者]
  • 标签:
  •   为了能充分发挥后区压力棒的优势,我们在试纺405品种过程中,把粗纱定量加大到了6.7g(lOrn)'采用重定量纺纱,其成纱质量水平见下表所示(表1-1)。

      表1-1后区附加上销压力棒的应用效果粗纱定量々(lOm)'1牵伸形式后牵伸倍数细节/个km'1粗节/个knT1棉结/个km-1普通牵伸上销压力棒由表1-1中数据可以看出,后区采用附加上销压力棒配制稍大的后区牵伸倍数与普通牵伸形式配制稍小的后牵倍数,不论是在成纱条干水平方面,还是粗细节方面,后区附加上销压力棒牵伸形式均好于普通牵伸小牵伸倍数形式,这是由于后区采用压力棒后,对纱条进行了重新控制,提高了纱条的均匀度。

      1.2前区附加隔距块压力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牵伸的基本作用是使须条中纤维与纤维之间产生相对滑移,使纤维分布在更长的片段上,细纱是成纱的*后一道环节,其牵伸作用对成纱条干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细纱的前区牵伸,由于其牵伸能力大,是主牵伸区对成纱条干均匀影响的关键,前区(非控制区)对纱条纤维的有效控制更是提高纱线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采用压力棒与隔距块安装在一起,可以通过弹性钳口压力使压力棒紧贴在须条上,起到了对纤维的集束作用。同时,采用前区附加压力棒还迫使须条产生一定弯曲,形成曲线牵伸;增加了纱条与前罗拉的包围弧长度,使前牵伸区摩擦力界分布有显著增强,改善了对纤维运动的控制,使纤维变速点分布集中而稳定地靠近前钳口,有利于改善条干均匀度。压力棒的压力可随皮圈钳口的摆动进行弹性调节,对提高纱线均匀度,减少纱线粗细节有显著的效果。

      采用附加隔距块压力棒在前牵伸区建立一个新的附加摩擦力界,对前区纤维须条进行调节和控制,对改善成纱条干均匀度有积极效果。前牵伸区采用附加压力棒控制牵伸,在适当处布置新的摩擦力界,使受压后的纤维须条在进入前罗拉钳口时,纤维须条呈平行移动状态和扁平状态,增加了须条与前罗拉的包围狐,可以更好的控制纤维的有序运动,加强了对浮游纤维的控制,防止了纤维的扩散,使纤维运动更加稳定,达到了改善成纱条干均匀度的效果。

      在工艺配置中,后牵伸倍数的大小和前皮辊的位置,直接关系到细纱条干均匀度的好坏,在调整后牵大小时,一定要结合胶辊的硬度,表面粗糙状况等因素合理调整工艺,后牵偏小时,要选用较软且表面粗糙度较大的胶辊,以增强胶辊对须条的握持,使消除硬头,提高纱线质量,稳定细纱的管间差异。另外,前皮辊的位置也是影响成纱质量的一个关键,皮辊后移太靠近压力棒,就容易产生硬头,不仅得不到好的成纱质量,还影响生产;皮辊前移远离压力棒,就不能充分发挥压力棒的效果,同样也得不到理想的成纱质量水平。因此,要结合不同的机型和原料种类,合理的调整工艺,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我们在FA506机型,通过工艺调整,对C32S、C32s两个品种进行了大量的对比(表1-2):表1-2前区附加隔距块压力棒的应用及效果品种前区牵伸形式细节(个/km)粗节(个/km)棉结(个/km)普通牵伸隔距块压力棒普通牵伸C32s.隔距块压力棒从表1-2可以看出,C32S、C32s品种,在工艺相同的情况下,采用附加隔距块压力棒不论对细纱条干CV值,还是粗细节、棉结都有明显的改善,以上品种其条干水平大约降低5%左右,细节大约降低30%左右,粗节大约降低50%左右,棉结也至少降低10%以上。两个品种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1后区附加长短皮圈的应用及效果分析-牵伸过程中,皮圈的合理应用对整个成纱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也是保证成纱质量的一个重要专件,为此我们在后区增加、一套张力架装置,后区采用长短皮圈的牵伸形式,应用后区附加长短皮圈的柔性牵伸,减少后区牵伸力,加强对后区非控区纱条的控制。保证了进入中区的纤维均匀、平直。后区采用长短皮圈牵伸形式后,可以重新调整摩擦力界的分布,加强对后区浮游纤维的控制,使无控制区比原来减少了50%左右,在牵伸区形成四皮圈伸,在配备适当的后区牵伸倍数,对成纱条干、粗细节水平有明显的改善。

      目前,许多纺纱厂盲目追求重定量纺纱,想要达到高产、高效的结果,然而却适得其反,我们对FA506机型进行改造,在后区附加长短皮圈牵伸形式,采用四皮圈牵伸,降低了在大牵伸条件下产伸的牵伸不匀,对于重定量纺纱,效果更加明显。

      采用后区附加长短皮圈牵伸,改变了传统的牵伸形式,通过在C40s品种上进行重定量纺纱发现,其成纱条干水平要明显好于普通牵伸形式下的纱线质量,而且,通过长期的纺纱观察,其纺纱的稳定性能要明显好于普通牵伸形式,试验数据见下表所示(表2-1):表2-1后区附加长短皮圈的应用及效果品种牵伸形式粗纱定量/g(10m)1细节/个km-1粗节/个km'1棉结/个km1普通牵伸后区长短皮圈从表2-1中可以看出,在粗纱定量达到7.6g(10m)-l的情况下,后区采用长短皮圈牵伸形式,其成纱质量水平明显好于普通牵伸形式,粗细节也有很大的改善,为进一步推行高效工艺,提高成纱质量水平打下了基础。

      2.2后区附加双短皮圈的应用及效果分析后区采用双短皮圈牵伸形式,摩擦力界分布更加合理,下皮圈与后罗拉接触包围弧长度比后区长短皮圈牵伸形式大,实际接触面占圆周的四分之三左右,在摇架不加压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打顿”的现象,减少了下皮圈与后罗拉的滑移,使上下皮圈运转更加稳定,提高了皮圈对纤维的控制能力,另外,为了防止皮圈跑偏现象,使用胶圈下销棒,固定皮圈位置,与上销形成稳定的弹性钳口,缩短了后区浮游区的长度,无控制区比原来减少了45%左右,加强了对后区非控区纱条的控制,采用后区附加双短皮圈牵伸后,不改变总牵伸倍数,可重新调整后区牵伸的分配,避开临界牵伸,减小后区摇架压力,保证了进入中区的纤维均匀和平直,从而达到改善成纱条干均匀度和粗细节水平的目的。

      使用后区附加双短皮圈牵伸后,后区牵伸倍数可以放大到1.4-1.6倍,有利的加强了对后区浮游纤维的控制,增加了后区纱条的摩擦力界,避开了临界牵伸,保证了进入中区纱条的纤维束均,特别是粗纱定量加大后,可以使加大后的粗纱得到充分消化,使成纱质量不会因为粗纱定量的增加而降低,使用后区双短皮圈纺纱,打破了传统的后区牵伸倍数主要以解除抢度为目的的概念。

      后区采用双短皮圈牵伸,皮圈张力小,始终处于松弛状态,钳口处弹性好,有利于纤维的伸直与抱合,另外,为了防止皮圈跑偏现象,使用胶圈下销棒,固定皮圈位置,与后上销形成稳定的弹性钳口,使纤维均匀稳定的送入中钳口,提高了纱条的均匀度。

      通过试验发现,后区附加双短皮圈牵伸形式,对纤维的控制要好,近年来又随着各种硬度较软的胶辊的作用,前罗拉钳口对纤维的握持力以及对纤维的牵引力明显增加,相应的加强后部对纤维的均匀作用,对纤维的控制将有利于改善条干均匀度,特别是对减少粗细节方面有较好的效果。我们在C32s品种上进行了试验,效果非常显著,在同品种上,其成纱质量水平也明显要好于后区长短皮圈牵伸形式,见下表所示(表2-2):表2-2后区长短、双短皮圈纺纱的应用及效果品种牵伸形式细节/个km-1粗节/个km.1棉结/个km1普通牵伸后区长短皮圈后区双短皮圈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后区采用皮圈牵伸,而以双短、长短牵伸形式,其成纱条干粗细节水平明显好于普通牵伸形式,由于后区附加皮圈牵伸,其皮圈与中罗拉的接触面增大,特别是双短皮圈,不会因摇架压力偏小,而产生运转打顿的现象,同时后区采用双短皮圈牵伸形式,皮圈与后罗拉的包围弧增大,由于皮圈张力很小,使须条进入后牵伸区时,钳口处弹性好,有利于纤维的伸直平行,从节约角度考虑,采用双短皮圈张力小,可降低耗电,同时无需安装张力架,改造成本相应减少。

      传统牵伸形式对前后区工艺调节有限,影响了成纱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采用新型的牵伸形式,为进一步提高成纱质量奠定了基础。

      改造传统的牵伸形式,必须根据自身的设备条件和产品质量要求量力而行,充分挖掘工艺潜力,从实际出发研究借鉴,不能生搬硬套。

      随着新技术、新器材、新设备的应用,新型的牵伸形式,为高效工艺条件下保持产品稳定提供了保证。

      新型的牵伸形式,在重定量纺纱中应用,效果更加明显。

      新型牵伸形式应积极试用,慎重的推广。

    相关资讯
    • 新版本昆仑通态组态软件McgsPro免费提供
      昆仑通态McgsPro版组态软件持续更新,##版本软件如有需要,可免费提供,致电我公司西安昊普瑞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表明来意便可[详细]
    • 你随手一画,我便能锦上添花
      或许在以往的认知里面大家会觉得DIY绣花是一件复杂的事情田岛每年在每个地方举办的DIY绣花活动都向公众展示了个性化DIY绣花其实[详细]
    • 研磨泵的速换机构
      本技术背景为研磨泵的速换机构是一种集破碎、分散、解聚、混合、精细、均质、乳化、输送为一体的高性能超细均质泵核心之一,是化[详细]
    • 低温胶体磨能够在24小时连续研磨低于常温状态下精细粉碎
      能够在24小时连续研磨到冰点至低于常温状态下处理来实现精细粉碎,低温生物学是研究低温条件下生物生命现象的特征和规律、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体保存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