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纤维及其混纺纱的性能
  • 二手裁剪设备
  • 2017-05-27 08:51
  • 来源:中国服装机械网
  • 标签:
  •   1.1试验材料本试验采用的材料为玉米纤维及其与棉的混纺纱,是由山东基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所提供的。玉米纤维长度为38mm,纤度为1.56dtex;混纺纱的纤度为18.46tex,组分为50%的玉米纤维和50%的精梳棉。

      方向为纺织新材料、新工艺。1.2试验试剂盐酸、冰醋酸、碳酸钠、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由西安市永健化玻仪器有限公司提供。

      1.3试验仪器5700傅里叶红外光谱仪,KYKY-2800B型扫描电子显微镜,Y171型纤维切断器,YG001N型电子单纤维强力仪,YG061型电子单纱强力试验仪,YG136型条干均匀度测试分析仪,YG-173型毛羽测试仪,Y311A型纱线捻度仪,YG(B)871型毛细管效应测定仪,DHG-9075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A3003N型电子天平,HH-6型水浴锅和pHS-25型数字式pH计。

      2结果及分析2.1纤维的测试结果及分析21纤维红外光谱图为玉米纤维的红外光谱图。

      图i中反映出了各种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1759cm-1处的吸收峰表明有羰基存在,1456 cm-1为一CH3的弯曲振动吸收峰,1362cm-1为一CH的弯曲振动吸收峰,1185cm-1为CO的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1094cm-1为COC伸缩振动吸收峰。这些与所示的聚乳酸的分子结构相符。

      156dtex,平均断裂强力为2.89cN,断裂伸长率为26.64%.我们知道棉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为3 %~7%,玉米纤维与之相比,断裂伸长率较大。

      2.2玉米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线的测试结果及分析2.2.1纱线力学性能表1为玉米纤维混纺纱单纱力学性能的测试结ch3o果表1玉米纤维混纺纱单纱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断裂强力/cN207.95强度/(cN.tex-)11.26断裂伸长率/%6.13断裂功/0.04断裂时间/s3.83断裂强力CV值/%5.04断裂伸长率CV值/%5.92断裂功CV值/%9.28表2玉米纤维混纺纱条干均匀度指标的测试结果条干均匀度细节/-50%粗节/+50%棉结/+200聚乳酸的分子结构。1.2纤维纵横向结构特征和分别为玉米纤维的纵向和横截面形态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玉米纤维横截面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从、中可以看出:玉米纤维的纵向较平直,表面存在无规律的斑点;横截面为不规则的圆形,表层和内层有一定的空隙。

      2.1.3玉米纤维的力学性能经过测试得出:玉米纤维单纤维的纤度为398―1993的规定,当纤度为18.46tex的棉纱单纱断裂强力CV值不大于9.5%,断裂强度不小于11.2cN/tex,纱线的质量即为优等。参照此标准,我们可知玉米纤维混纺纱的单纱强力和强度都较好,断裂伸长率较小,其成纱质量能够满足纺织加工的要求。

      2.2.2纱线条干均匀度表2为玉米纤维混纺纱条干均匀度指标的测试结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玉米纤维混纺纱的条干均匀度值为12.56%,粗细节较少,条干均匀度较好,成纱质量较好。

      2.2.3纱线毛羽表3为玉米纤维混纺纱毛羽指标的测试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玉米纤维的毛羽较多,其中1mm以内的毛羽*多;毛羽所占的比例与毛羽长度成反比,毛羽越长对后道工序的加工所带来的困难也就越大。所以在加工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车间的温湿度,这样就可以降低纱线毛羽对加工的影响。

      2.2.4纱线捻度表4为玉米纤维混纺纱捻度的测试结果。

      2.2.5纱线吸水性经过测试得出玉米纤维混纺纱的毛细管高度表3玉米纤维混纺纱毛羽指标的测试结果毛羽长度/mm平均值每米毛羽表4玉米纤维混纺纱捻度的测试结果捻向每10cm捻度/捻捻度不匀率/%Z捻398.600.035耐湿热耐干热温度/C浸泡30min后的变化温度/C烘燥30s后的变化70烧杯中水略变淡黄色,纱线强力略有下降100有热收缩现象,略有烧焦的糊味,颜色变黄,强力下降80烧杯中水变淡黄色,颜色比70C时的深;纱线开始变白,强力下降130有热收缩现象,有烧焦的糊味,纱线黄色变得更深,强力下降明显90烧杯中水变淡黄色,与80C时的颜色相近;纱线变白,强力下降170有热收缩现象,烧焦的糊味,纱线颜色变为黄褐色,强力急剧下降酸碱性的测试结果。

      表6玉米纤维混纺纱的耐酸碱性测试结果为13.56cm,表明玉米纤维混纺纱的吸水性很好。

      这是因为玉米纤维具有芯吸效应的缘故。

      2.2.6纱线含湿量每种纤维的吸湿能力都不同。纺织生产中所用的纱线,应该有一定的吸湿性。经过测试得出玉米纤维混纺纱的实测回潮率为3.95 %,比纯玉米纤维纱线的要高,这是因为混纺纱中含有棉纤维的缘故。

      2.2.7纱线耐热性表5为玉米纤维混纺纱耐热性的测试结果。

      表5玉米纤维混纺纱耐热性的测试结果由表5中可知:在不同的温度下,玉米纤维混纺纱有收缩、发糊、变黄、强力下降等现象,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变化越来越明显;当温度到达170°C时,强力急剧下降,这是因为玉米纤维的熔点为170C左右的缘故。这些说明玉米纤维混纺纱的耐热性能一般。

      2.2.8纱线耐酸碱性表6为玉米纤维混纺纱在25C和100C时耐我们知道,玉米纤维耐酸而不耐强碱,棉纤维耐碱而不耐强酸。由表6可知,不管是在25C还是在100C时,纱线的强力都随着溶液酸碱性的增强而不断下降。表明玉米纤维混纺纱不耐强酸也不耐强碱。

      3结语本试验以玉米纤维及细度为18.46tex的玉米纤维/棉混纺纱为研究对象,测试其各项性能,得出以下结论:①从玉米纤维的红外光谱图分析可知纤维中含有羰基等基团,符合聚乳酸的分子结构特征,纤维的纵向较平直,存在无规律的斑点;横截面为不规则的圆形,表层和内层有一定的空隙。玉米纤维平均断裂强力为2.89cN,断裂伸长率为26.64 %,单纤强力一般,断裂伸长率较大。

      玉米纤维混纺纱的单纱强力、强度一般,断裂伸长率较小,条干均匀度和成纱质量比较好,毛羽比较多,在生产过程中应该控制好车间的温湿度,以降低其对生产的影响。混纺纱的捻向为Z捻,捻度为每10cm 398.60捻,捻度不匀率为0.035%,较低。混纺纱回潮率比较低,但是导水性很好,其耐热性一般,不耐强酸也不耐强碱,在后道工序加工中应该结合其性能考虑,对质量进行合理的控制。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