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锭差速复合纺纱技术研究
  • 二手裁剪设备
  • 2017-06-15 10:12
  • 来源:中国服装机械网
  • 标签:
  •   近几年新型纺纱技术快速发展,新型纱线的生产加工出现了日新月异的情况,如何在保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从而生产出高品质的纱线,适应高档次、高品位、个性化的需求,己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如何既提高品质,又可以创出新的纺纱方法,需要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

      动锭差速复合纺纱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纺纱方法,可以保证功能性纤维覆盖于纱线的外层以提高产品的效果,纱线的中心则为承担强力和弹性的成本较低的化学纤维。

      利用本纺纱方法所纺制的纱线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可使纱线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这一理想状态。

      1设计及改造方案11运动锭子改变传统的细纱机纺纱的方式,设计一套锭子运动而钢领不动的方案从而使纺纱形成的气圈高度不变,通过不同的电机实现各部分的运动,完成纺纱中的牵伸和卷绕,统一控制各部分的传动,改善纱线的条干,减少纱线的断头。

      运动锭子改造包括以下几方面:前、中、后罗拉由步进电机控制,可以实现速度的无级变化,从而实现不同的牵伸,可以输出不同的罗拉速度,配合改变隔距,从而纺制出各种不同号数的纱线。

      钢领板固定,不再上下运动。

      锭子的转动由直流电机控制,并通过皮定子的升降由步进电机控制,通过同步齿形带实现锭子的上下运动。

      用工控机实现各部分的协调运动,使用比较成熟的单片机控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并可以实现工艺的灵活调整。

      2差速纺纱使用阶梯形的罗拉,通过改造使前罗拉分成大小直径不同的两个部分,使用不同的粗纱条分别喂入,由于输出的速度不同,实现不同纤维的包覆效果,再通过在三角区聚合,使不同的纤维得到分层分布,从而达到控制纤维分布的目的。

      差速纺纱改造包括以下几方面:梯形罗拉组件的制作。前罗拉组件分成大小不同的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同轴不同径,一个罗拉组件为一整体并配有沟槽。

      胶辊组件的制作。配合前罗拉胶辊直径做相应的调整。胶辊结构亦为同轴不同径。同一组胶辊每个部分可以各自绕轴回转。

      双孔集合器的安装与调试。使用双孔集合器,两集合器的安装位置与细纱机罗拉组件相对应。

      粗纱架的改装。改装后的粗纱架挂粗纱数量比原来加1倍。

      2技术原理1运动锭子的技术原理运动锭子是为了控制气圈的高度,使用多电机传动,整体控制的原理,三罗拉由步进电机控制,锭子的升降也由步进电机控制,而锭子的水平旋转则由直流电机实现,多电机通过单片机来实现协调运动*后完成纺纱。

      22差速纺纱技术原理差速纺纱技术是在原来的赛络纺纱技术的基础上使用不同直径的前罗拉实现的。不同定量的粗纱,使用一组双孔喇叭口,将作为外包层的粗纱条和作为芯层的粗纱条喂入喇叭口时分别喂入,经过一定倍数的牵伸由前罗拉同时输出,作为外包层的须条由于输出速度比作为芯纱的须条快,经加捻作用纺制成具有包芯风格的纱线。混纺比可以根据工艺的要求适当地调整粗纱的定量,以保证将芯纱完全包覆,直接纺成具有类似包覆3动锭差速复合纺纱技术的优点在纺纱过程中,控制纱线因气圈引起的断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锭子上下运动,而钢领板不动,实现了气圈高度的恒定,使在纺纱过程中纱线的断头明显减少。

      在纺混纺纱过程中,合理有效地控制纤维在纱线横截面内的分布和转移,充分发挥不同类型纤维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纺纱过程中,纤维在纱线横截面内内外转移的随机现象,使纤维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使用差速纺纱两单纱分布存在着内外转移的现象,又由于纺纱过程中一根须条有一定的超喂量,在成纱中两纱条之间的转移受到了积极的控制,输出速度较快的单纱条有向外转移的趋势,纺纱中形成一根单纱条对另一根单纱条的包覆。在加捻三角点也实现了捻度的传递。

      4纺纱试验41试验原料及工艺参数原料:棉与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粗纱,混纺比为50:50作为外包须条;另一根为涤纶纯纺粗纱,作为芯须条。两根纱条的定量比为60:40试验工艺参数:纺纱特数18. 5粗纱间距8钢丝圈型号为OSS型,5/0号,重量0. 045g采用PG1/2高速钢领配套,锭子速度11000rmi捻度80捻/10 m捻向为Z捻。

      42气圈形态及断头控制实际试验中,经观察发现,纺纱气圈形态与传统纺纱方法的气圈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别。气圈凸形较小,但比较平稳,因此纺纱断头有明显降低。

      根据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动锭纺纱不适合使用气圈环,由于采用了定气圈高度控制,传统双气圈理差异的,我们对此采取了重点的跟踪研究,发现虽然断头率有了明显的下降,但是小纱、大纱时断头还是较多。传统理论上,一般认为小纱是由于气圈太长造成断头,大纱时气圈平直,但是由于回转变化快,造成了张力的变化大,容易造成断头。定气圈虽然较好的解决了气圈的变化问题,但是无法根本上去除往复上下卷绕的原理,还是存在小(缠龙少特征的纱ma Aeade:alEleetranie纱比中纱断头多的问题经过试验发现,采用定气圈原理,小纱时的断头下降明显,大纱下降不如小纱明显。由于我们能够比较容易的改变机器的速度,所以仍然采用了变速调整的方法。通过改造可以实现车速的平滑变化控制。在小纱区段低速运行时间较长;在中纱区时,通过切换,车速提高到*大;在大纱区段时,再通过切换,将车速降下。锭子速度控制使纺纱断头进一步得到改善。

      43纺纱效果动锭差速复合纺纱线的特殊结构不仅降低了纱线的断头率,还得到了特殊结构的纱线。纱线的条干CV值和毛羽指数均比传统环锭纱线小,纱线的条干CV!在不同的纱号数和超喂率下均好于普通环锭纱,棉纤维大豆蛋白纤维涤纶纤维18.5e动锭差速纺纱与传统环锭纺纱质量对比数据如下:项目动锭差速纺传统环锭纺断裂强度/N.ex断裂伸长率条干CV/%细节个。km-粗节个。knri棉结个。knr1毛羽指数耐磨性欢千锭时断头率/根加捻过程中单纱的部分毛羽被卷入纱线内部,从而减少了毛羽,特别是2n3mm以上有害毛羽的数量少。纱线的各项指标明显好于普通纱线,特别是千锭断头根数有明显的降低。其他减少断头的措施,动锭差速纺纱己经达到了比较先进的水平。

      本文测试毛羽指数所使用的仪器为美国劳森一亨谱希尔(Lawsn-HmPhi公司生产的CTF于公认的棉纱有害毛羽长度为3 mm本文在利用CCT测试毛羽指数时,选取的设定毛羽长度为287mm可以看出由于加捻过程中单纱的部分毛羽被卷入纱线内部,本方法明显减少了毛羽,特别是2.87mm以上的有害毛羽。

      5结语在差速复合纺纱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环锭细纱机传动机构的创新设计与改造,实现了钢领板不动锭子运动的动锭纺纱方法。使普通差速纺与纺纱新技术较好的结合起来。使用该纺纱机构进行了棉纤维大豆蛋白纤维涤纶纤维18. 5e复合纱纺纱试验,并与普通环锭混纺纱进行了质量对比,结果表明,动锭差速纺复合纺纱技术不仅可较明显地降低纺纱断头,同时可有效地控制纤维在纱线横截面内的分布使其具有良好外观效果及纱线品质。采用该纺纱技术可更好地综合利用各种纤维原料,充分发挥各种纤维原料的优良性能,开发出新产品,提高纺织品使用性能和附力口值。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