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ocell纤维的特性及纺纱工艺探讨
  • 二手裁剪设备
  • 2017-06-17 09:37
  • 来源:中国服装机械网
  • 标签:
  •   专论Lyocell纤维的特性及纺纱工艺探讨梁蓉全国菘2(。广州纺织中专学校,广州510310;2.恩平广联泰纺织企业有限公司,湛江529400)从纤维的性能、纺纱工艺、成纱质量、服用性能和环保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Lyocell纤维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着重分析了用1.7dtexX38mmLyocell纤维,纺19.7tex环锭纱的纺纱工艺。

      2+.lyocell织物废弃品无论焚烧、还是埋于地下,分解物都能参与生态循环。因此,研究和分析Lyocell纤维的纺纱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2纤维性能Lyocell纤维的物理性能指标见下页表1. Lyocell纤维的聚合度约为粘胶的1倍,分子排列紧密度比粘胶、棉纤维大,纤维的干强稍低于涤给,高于粘胶、棉纤维,湿强比干强低10%较棉、粘胶纤维好,即使经过5%苛性碱的处理,其强度的损失也较少,能适应纺纱、织造、染色和整理等加工。Lyocell纤维还具有很高的湿模量,是粘胶的5.5倍,棉的2 75倍,其面料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Lyocell具有一般纤维素纤维的良好性能,如较好的吸湿性、服用舒适性、柔和的光泽、优良的染色性、耐碱处理性、纺织加工性和生物降解性等;因纤维截面呈圆形,且表面光滑,故其制品具有真丝般质感悬垂性好11.但该纤维的弹性恢复能力小,断裂伸长小,故使纤维织物易产生折痕;原纤化特点也使得Lyocell针织物的耐磨性较差。

      此外,Lyocell纤维还有以下对纺纱不利的特点:纤维滑顺,卷曲少,抱合力差;纤维与机械部件间的摩擦系数小,易打滑,使成纱条干不匀,断头加;纤维断裂伸长小,回弹性差,纤维易受损伤;Lyocell固有的原纤化,容易使加工过程中的棉结数量加;纤维回潮率高,对车间温湿度的要求也较高12~31.表1Lyocell纤维与涤纶、粘胶和棉纤维的物理性能比较项目纤居涤纶粘肢棉纤居线密度(dtex)伸长率湿态伸长率5%苛性碱处理后的强度(cN/dtex)回潮率水膨润度湿模量(伸度5%)聚合度Lyocell纤维有较好的可纺性,既可纯纺,也可混纺。该纤维的规格有多种,主要有1.1dtexX38mm、11dtexX 38mm纯Lyocell纤维纺19.7tex纱为例,探讨其纺纱工艺。

      3.1工艺流程BDT018抓棉机一MPM棉箱一F0清棉机一>清钢联棉箱一DK740梳棉机一20并条机(头道)一>720并条机(末道)一660粗纱机一~>319SL细纱机一AUTOCONER络筒机。

      3.2纺纱工艺3.2.1清梳耳关Lyocell棉型纤维的整齐度好,不含杂质和短绒,而且手感滑爽、松散,纤维抱和力及回弹性差,还具有原纤化特性。因此,清棉加工以松解作用为主,打手速度应适当降低,避免因过分打击开松而损伤纤维;少落杂,加强回收,减少好纤维的损失;放大打手与尘棒间的隔距,减少纤维损伤及搓滚成团现象;缩短工艺流程,充分发挥棉箱均匀混合的作用。

      由于Lyocell纤维较棉纤维长,为了防止长纤维缠绕刺辊,纤维能顺利转移,锡林与刺辊间的线速比应大些,可在不影响分梳的条件下,降低刺辊转速,提高线速比,减少刺辊返花和棉结的产生。

      Lyocell纤维与金属针齿的摩擦系数小,但纤维滞重,纤维进入齿间后不易上浮,所以采用较大的锡林工作角,较浅的齿高,以减少纤维沉淀,防止绕锡林便于纤维向道夫转移,从而减少棉结,提高棉网质量。因Lyocell纤维的回潮率高,故生条定量宜按偏重掌握;若生条定量过轻,易使棉网漂浮,造成剥棉困难,影响成条14.用纯Lyocell纤维纺纱时,纤维在开清棉中混合较充分,因此采用二道并条,提高纤维的伸直整齐度。由于生条中的纤维大部分呈后弯钩状态,喂入头道并条机的条子以前弯钩纤维居多,喂入二道的则以后弯钩纤维占多数。而较小的牵伸倍数,对前弯钩纤维的伸直有利;较大的牵伸倍数,使后弯钩纤维的伸直效果明显。所以,头道、二道并条机牵伸倍数的分配原则是“头道牵伸小、二道牵伸大”,即“顺牵伸”。这样可以充分消除弯钩,对成纱的品质指标有利。

      Lyocell条子中纤维较长,纤维整齐度高,吸湿性强,使牵伸过程的牵伸力大。为了相应提高罗拉对纤维的握持力,牵伸部分采用较大的皮辊加压,防止须条在罗拉钳口下打滑,造成突发性纱疵。

      同时,加强皮辊的保养工作,采用涂料或酸处理皮辊表面,使皮辊表面光洁、颗粒细、硬度大、耐磨,再适当降低前罗拉速度,可以防止纤维缠罗拉、绕皮辊,避免纺纱断头剧,减少纱疵15. 3.23粗炒Lyocell纤维的长度长,整齐度好,吸湿,所以选用较低的粗纱捻度,一般比棉低20%~45%.又因Lyocell纤维滑顺,纤维与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小,须条在假捻器上容易产生打滑,减弱假捻作用,使纺纱段捻度小,粗纱断头加,所以必须使用塑料齿形假捻器或在锭翼顶孔边缘刻槽来提高假捻效果。如有可能,使用提高了后排假捻器位置的粗纱机,减少前后排张力差异,将有助于改善质量151.粗纱牵伸工序应采用重的罗拉加压、大的罗拉隔距、三上三下双皮圈牵伸和8倍左右的牵伸倍数,以及适当降低粗纱锭速,适当加粗纱的卷绕密度,可选平均4 2层/cm,车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2%~65%,保证纤维在粗纱工序处于吸湿状态12~31. 3.24细炒由于Lyocell纤维的特性,须条在牵伸过程中的牵伸力较大,为了避免牵伸困难、“出硬头”等现象,牵伸部分采用了较大的罗拉隔距、较重的皮辊加压,以致皮辊、皮圈容易磨损,生产过程中容易引起绕皮辊、皮圈现象,需要对皮辊、皮圈进行适当的处理。可用酸处理法和涂料法处理丁腈皮辊和丁腈皮圈,以及细纱锭速按偏慢掌握来解决相关问题15.Lyocell纤维具有原纤化特性,若细纱捻系数过小,则织物在后加工和穿用过程中容易摩擦起球和产生毛茸,所以成纱捻系数比棉要大。车间相对湿度控制在55%~58%,使纤维处于放湿状态。

      3.25络筒络纱张力过大时,会影响纱线质量,加后工序的断头率;张力过小时,则筒子成形松软不良,断头后寻头不易,后工序退绕困难。所以,在满足筒子卷绕密度、良好成形以及断头自停装置正常工作的条件下,络纱张力以小为宜,可以通过降低络纱速度来达到目的14. 3.3工艺参数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见下页表2. 3.4成纱质量设计纺19.7texLyocell纤维纱的质量指标见下页表3,其质量和全棉精梳纱质量较接近;在棉结、粗节和细节方面,还优于棉纱,说明该纱条十分光滑,布面效果甚佳;其强力远大于棉纱,对后加工更为有利。

      4服用性能Lyocell织物集棉织物的柔软性、粘胶的吸湿悬垂性、涤纶的强力和真丝般的光泽、手感于一身,其针织物具有**的光泽、丝质感及悬垂性,服用性能特佳,尤其适宜作高档内衣、时装类产品等;其机织物符合质轻、特殊表面效果和柔艇的潘。它可和和各种遍纤维或合成千维'混纺或交。cnki.织,制成仿棉、仿毛、仿丝等高档服装面料。如与棉混纺,其面料更柔软、更具光泽,悬垂性更好;与麻混纺,可改善麻织物的防皱性,其产品舒适爽滑、品质高雅;与羊毛混纺,织物手感柔软、悬垂性好,有流动感;与丝混纺,可生产华贵、轻薄的面料;与涤纶混纺,除给面料添一份天然的质感外,还会带来舒适的感受。

      表2各工序的纺纱工艺参数清植联出条速度条子干定重前后牵伸区握持距牵伸效率后区牵伸倍数并条头道并条末道锭子速度粗纱定量罗拉中心距牵伸效率后区牵伸倍数捻系数at前中后罗拉加压粗纱锭子速度细纱定量罗拉中心距牵伸效率后区牵伸倍数捻系数。

      前中后罗拉加压细纱络筒络纱速度1000m/min表3 Lyocdl纤维纱和棉纱质量指标对比项目Lyocell纤居纱全棉精梳纱实际特数(tex)单炒断裂强度(cN/tex)单炒强力(CV%)捻度(捻/10cm)条干均匀度(CV%)1000m细节(个)1000m粗节(个)1000m棉结(个)工序植棉机速度牵伸倍数生条干定量Lyocell纤维有原纤化的特性,如果控制得当,织物在湿态下经机械摩擦,表面纤维均匀地发生原纤化,会形成白色雾状效果;若表面原纤短而平直,则形成桃皮绒效果,使织物有良好的外观、手感和耐洗性;反之,若控制不当,织物表面的微原纤会相互纠缠而起毛起球。

      5结束语Lyocell纤维具有天然纤维的吸湿性、合成纤维的强伸性,以及滑爽和原纤化等特性,且人们能很好地解决其生产中带来的环保问题;另外,其良好的服用性能使产品具有较高的(下转第45页)71994-2016ChinaAcademicournal置,进行基于企业工作流之上的协同商务,提高内部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水平。

      4结束语本文是针对现阶段纺织企业的实际需求,运用现代化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提出的、一个基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电子商务初步解决方案。本实例仅为某纺织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一个尝试。对于不同业务运营模式的纺织企业,如何开发适合其自身的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纺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龚炳铮。EDI与电子商务|M卜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华东平,钟麦英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纺织企业集团MLS系统开发。东华大学学报,2001,27(1):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现代纺织企业管理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1995.6-8.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梁高勇,来侃,张建春。环保型纤维Lyocell及其生产用溶剂的探讨刘素卿。Tencel纤维纱的开发芮海燕,郭宏彬,訾化林。Tencel针织纱的研制开发中国纺织大学棉纺教研室。棉纺学(上册),第二版。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8. 125.中国纺织大学棉纺教研室棉纺学(下册),第二版。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8.82-(上接第32页)机可洗处理的产品,解决了手感板硬和色泽变化的技术难关。该项技术目前在我厂首次试验成功,反馈效果良好,并己开始批量生产。

      经过机可洗整理的产品,服用性能好,不起毛起球、无毡缩现象,可自行水洗,随意机洗,提高了产品档次和生命力,使之订货多、出口创汇多,还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

      全文收录本刊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