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梳有机棉改性粘胶混纺纱的生产刘希慧(山东聊城锦茂纺织有限公司)整并条胶辊处理方法,防止纤居缠绕,合理设置粗纱张力,防止粗纱意外牵伸,优选细纱罗拉隔距、压力棒隔距块及钢丝圈型号,使得精梳有机棉改性粘胶混纺纱得以顺利纺制。
2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有机棉:A002型抓棉机-棉机一>A)35型混开棉机- FA311型并条机我公司近年来开发了改性粘胶纤维混纺品种,所用的改性粘胶纤维就是在普通粘胶纤维中加入特殊聚合物,依据外界温度的变化,该聚合物可以进行固态或液态的转换,利用状态转换时的吸热或散热来延缓衣服内温度的变化,起到保温效果。现以精梳有机棉改性粘胶70/30146ex混纺纱为例对该类品种的生产作以介绍。
~>A)06B型自动混A)36型开棉机>A)92型双棉箱给棉机一>A076型成卷机>FA201B型梳棉机一>A272F型预并条机>八191B型条卷机一>A201E型精梳机(改性粘胶预并条)有机棉精梳条)1原料的选配俩道)~>FA411型粗纱机一>FA506八型细纱机一>ESPEROM型自动络筒机选用改性粘胶纤维规格:1. 38mm选用新疆129B有机棉,纤维主体长度29. 1mm短绒率12 9%回潮率7.9%单纤维强力341eN含杂率1.4%马克隆值423. 2纺纱工艺流程机一>A)92型双棉箱给棉机一>A)76E型成卷机一>A186F型梳棉机一>FA311型并条机3各工序的工艺配置31开清棉工序开清棉工序重点是控制长片段不匀,改性粘胶纤维同普通粘胶纤维一样不含杂,宜采用“多梳少打,少落”的工艺原则,为防止纤维过度打击,使用梳针打手,以梳代打,将A)36型机打手速度控制在480r/mn以内。改性粘胶纤维表面光滑,抱合力差,梳棉加工中易黏卷,因此采用凹凸防黏罗拉,适当加紧压罗拉压力,加装防黏粗纱装置。有机棉的开清棉工艺原则同普通棉,由制在20%左右。改性粘胶干定量400g/m有机棉干定量3782g/m改性粘胶卷长306m有机棉卷长324m两种纤维卷重都为135kg成卷速度都为12r/mn32梳棉工序改性粘胶纤维棉网转移困难,个别机台有大漏底吸花现象,将大漏底隔距调至入口048mm出口1.09mm后正常。盖板五点隔距为0.25mm原料进厂实测回潮率8 2%,到梳棉工序在9 5%左右,车间相对湿度应不高于60%,否则易落网缠轧辊。有机棉的生产工艺同普通棉,由于成熟度略差,注意早落多落。两种纤维张力牵伸都为1. 37倍,其他梳棉工艺参数如下:项目改性粘胶有机棉干定量/g道夫速度/.mn1锡林速度/.mn1刺辊速度/.mn1盖板速度/mm.mn1 33并条工序并条采用“紧隔距,重加压”的工艺原则,由于改性粘胶纤维中含有特殊聚合物,在并条时遇到了较大的难度,并条机前罗拉速度高,达1 600r/mn产生热量较多,这种特殊聚合物吸热后由固态变为液态,出现了严重的缠胶辊、绒带带花现象,乌斯特条干CV!由正常的3 4%降为42%,严重影响了生产质量和产量。为此我们经反复试验,确定胶辊在经过正常的纺织抗绕涂料处理后,又用硫酸、硝酸和水用1:1:1的比例进行处理,上机后效果较理想。上绒带每2h再用防静电剂涂擦,车间温度掌握不高于25C,相对湿度在56%左右,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前罗拉速度仍不宜过高,还需要定期清洁棉条通道。并合数都为8根,罗拉隔距都为10其他并条主要工艺参数见表1表1并条工序工艺参数项目干定量/g总牵伸1/倍后区牵伸/倍车速改性粘胶预并混一并混二并34粗纱工序1由于:改性粘)胶与精梳棉混纺时纤维间抱合力差,在生产中粗纱张力一直不好调整,张力松棉条挡光电自停,张力紧易产生意外牵伸。试验证明,粗纱伸长率在+ 1.2%到+1.6%之间生产顺利。粗纱假捻器的清洁也是本工序的重点,个别假捻器上的棉蜡过多,加大了纱条同锭翼间的磨擦,造成了意外牵伸,所纺纱膨松,重量比正常纱轻20%左右,所以假捻器和空心臂的清洁非常重要。在保证细纱不出硬头的情况下,适当加大粗纱捻度。粗纱工序主要工艺参数:干定量50g/10m总牵伸7.0倍,后区牵伸1146倍,罗拉隔距7. 5mnX25mmX30mm捻系数1037集合器入口X出口)6 12mm隔距块35细纱工序细纱是直接关系到成纱质量好坏的工序,罗拉隔距和隔距块的配置是本工序的关键,隔距过大,罗拉之间对浮游纤维的控制力差,造成条干差、细节多;隔距过小则容易牵伸不开出“硬头”形成牵伸波,影响成纱条干。加装前区压力棒隔距块,对前区浮游纤维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减少成纱毛羽,优化条干。细纱主要工艺参数:总牵伸37. 35倍,后区牵伸1.31倍,捻系数357.8钢领P14254钢丝圈772型12/0压力棒隔距块2 5mm罗拉隔距18mmx34mm成纱质量指标:条干CV13 4结束语在改性粘胶混纺产品的生产中,半制品质量的控制也较重要,并条绒带带花、胶辊缠花是纱疵产生的主要原因。前纺车间应特别注意车间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控制温度不高于25°C,相对湿度56%,细纱相对湿度控制在55% ~60%;钢丝圈的更换周期缩为3天;降低络筒速度,并调整好络筒过程中的张力大小,以确保成纱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