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制作手工艺曾濒临失传 云南“五彩霓裳”在传承中发展
  • 展会资讯
  • 2017-11-08 15:32
  • 来源:山西日报
  • 标签:
  •   秋日午后,30岁的苗族妇女杨学菊正忙着在院子里撕麻皮、纺麻线,为制作苗族服饰精心准备着。一定要拥有一套美丽的盛装。她说。

      杨学菊是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耈街彝族苗族乡土皮太村村民。她所说的苗族盛装由包头、上衣、披肩等大小18件套组成,被形象地称为十八一朵花,也因其色彩斑斓得名五彩霓裳。

      尽管从小就开始学习制作苗族服饰,如今杨学菊依然需要在婆婆的指导下才能完成所有工序。过去有段时间由于缺乏制作的麻原料,苗族服饰制作手工艺濒临失传。她一边纺织一边说。

      土皮太村党总支书记段开荣介绍道,随着2006年昌宁苗族服饰入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昌宁县积极争取麻原料种植项目。2014年起,耈街乡每年种植100亩麻原料,分布于土皮太村和打平村的7个苗族聚居村民小组,每亩补助种植户500元。

      近年来,县乡还通过建设传习所、开展培训等措施保护传承苗族服饰。耈街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王苏强介绍,十二五以来,昌宁苗族服饰共获中央专项保护资金115万元、各级各类资金350余万元。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