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结构与性能的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Quanta400,FEICompany,USA)观察原料桂灰以及所制备的不同试样断面的显微结构和形貌。
采用PBDR-02型平板导热仪,测定所制备的不同试样在不同温度下(300、500、900 C)的导热系数。
根据GB/T3997.2-1998,利用抗压试验机(HT-8391PC型)测定制备的不同试样的常温耐压强度;9510)测定所制备试样的孔径分布。
C二次烧成后,根据方程式计A/ 100%算得到不同试样的重烧线变化率。
2,由图中可以看出,处理前的玻璃纤维紧密粘结成束如(a),对其表面进行处理后,纤维呈单丝分散状态如(b),且其表面出现许多凹陷和微孔。
玻璃纤维的偏光显微镜照片2.1孔径分布测试为了解材料的内部孔隙结构,对不掺加玻璃纤维的试样进行了孔径分布测试,结果见。由可以看出,材料的孔隙直径集中分布在50~60nm范围内,所以其孔隙结构能够极大地限制气体分子的运动,使得材料具有较低的热导率和较好的绝热性能。
是掺加不同长度的玻璃纤维所制备试样的SEM照片。由可知,当纤维长度为3mm时,其在试样中呈弥散分布;随着长度的增加,纤维在试样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粘结和团聚,且当长度达到12rxmi时,团聚的纤维间形成了较大的孔。
掺加不同长度的玻璃纤维所制备试样的SEM照片(玻璃纤维含量为20%,2.3玻璃纤维长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对掺加不同长度的玻璃纤维所制备的试样的性能和线变化率进行测试,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掺加不同长度的玻璃纤维所制备的试样的性能纤维长度/mm热面温度/°C耐压强度/MPa线变化率/% 2.3.1试样的导热性能是掺加不同长度的玻璃纤维所制备试样的热导率的变化曲线。由可知,在相同的温度点,当纤维长度为3mm时,所制备试样的的热导率*小,且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试样的热导率不断增大,但增幅不大。因为根据可知,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纤维在试样内团聚越来越明显,团聚的纤维间重新构架起贯通的微孔或大孔,增大了试样内气体的对流传热,导致材料热导率升高。
试样热导率的变化曲线2.3.2试样的力学性能是掺加不同长度的玻璃纤维所制备试样的耐压强度的变化曲线。由可知,随着玻璃纤维长度的增加,试样的耐压强度增大4"5.结合可知,玻璃纤维随着长度的增加,其在试样内交织构筑成复杂的网络,起到骨架支撑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所以随着玻璃维长度的增加,试样的耐压强度增加。
试样耐压强度的变化曲线2.3.3试的线变化率由表1可知,掺加不同长度的玻璃纤维所制备的试样表现为线性收缩,且变化均相差不大,收缩率不超过0.2%.这说明试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3结论玻璃纤维表面经热处理后酸处理后,可以在试样中弥散均匀分散,且与基体结合较好。当玻璃纤维长度为12mm,掺加量为20%时,试样的容重为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