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省纺织行业努力克服市场需求不旺、原料成本高企等不利因素影响,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开拓新兴市场,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势头。
一、1-9月份行业运行情况
1-9月,全省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80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50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利税总额104亿元,同比增长19.1%;实现利润68.7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服装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5亿,同比增长15%;纺织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9亿,同比增长14.2%;化纤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亿,同比增长4%;纺机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5.3%.
预计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可完成工业增加值418亿元,同比增长18%;主营业务收入1760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税168亿元,同比增长22%.能够全面完成年初预定目标。其中,服装产业占全行业比重从51%升至53%,主营业务收入过30亿元的企业由去年的1户增至4户。
从1-9月的数据看,全省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均居全国同行业第九位。其中,利税总额和第八位的河北省差距较小。预计全省纺织行业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可保持全国同行业第九位的位次,利税总额有望前移至第八位。
到2015年,全省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0亿元,实现利税238亿元。努力发展成为国内新兴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产业总量占全国比重达到3.5%,位次前移到全国第八位。力争培育新增6-8个国字号品牌、10-15个省内知名品牌,新增百亿基地3个,培育形成20个特色园区。
二、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亮点
1-9月,行业运行总体呈现“三稳、两快”的发展特点。
1、多数设区市平稳增长。11个设区市中,除景德镇外,南昌、九江等10个设区市保持产销同步增长,抚州、赣州等8个设区市销售增幅在10%以上,宜春、吉安、鹰潭等4个设区市增速超过20%,表现尤其突出的是萍乡市,近两年来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销售、效益同比增幅分别高达34.8%和50.2%.1-9月,九江市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0亿元,同比增长9.4%;南昌市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14.5%;宜春市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22%;抚州市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17.8%.
2、骨干企业平稳增长。1-9月,一批重点骨干企业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不利形势,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如,鸭鸭股份实现主营收入30亿,同比增长10.5%,在中国服装协会发布“2012年服装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百强企业”名单中,鸭鸭股份公司排名第23,是中西部省份中排名*靠前的企业;金源纺织公司为了有效规避内外棉价差巨大的不利影响,着力研发非棉产品,减少棉花用量,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34.4%;深傲服装公司着力研发新品,积极开拓电子商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29.1%;凤竹纺织着力加强企业管理,主攻纱线高端市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41%.
3、产业基地平稳增长。1-9月,六大省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均实现产销同步增长。其中,共青城羽绒服装产业基地依托国检中心,加大公共平台建设,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7.3亿元,同比增长16.2%;青山湖区针织服装产业基地不断完善产业配套,推动企业从代工向品牌经营转变,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9.6%;奉新纺织产业基地产业承接成效显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亿元,同比增长33.6%;瑞昌纺织产业基地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31.9%.
4、纺织品服装出口快速增长。1-9月,全省纺织服装实际出口38.4亿美元,同比增长39.8%,出口额占全省16.96%,为2010年以来新高,形成了对全省外贸的有力支撑。出口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同行业和全省平均水平27.8、21.6个百分点。
5、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1-9月,全省纺织行业固定投资突破500亿元,居全国同行业第五位,占全国纺织总投资的8%.列入全省百项重大工业项目调度范围的四个项目顺利推进,其中,投资10亿元的江西卓成纺织有限公司一期化纤坯布项目已于今年7月竣工;投资10亿元中国高新织材有限公司三幢厂房主体工程全部完成,一期3万锭涤纶纱已开始试产;总投资10.2亿元的九江恒生化纤有限公司一期10万吨粘胶项目主体工程的原液车间和纺炼车间建设已完工;投资13亿元的江西丰华涤纶有限公司年产17.5万吨差别化短纤维项目的办公楼、宿舍正在建设中。
三、促进产业升级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
今年以来,纺织工业处围绕“1+8”文件精神,重点开展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1、引导推进产业整体承接。为创新产业承接方式,我处以奉新棉纺织产业基地为试点,与中国家纺协会以及江苏海门、浙江海宁、浙江绍兴等家纺产业集群地加强联系对接,从产业链延伸角度推进奉新县以整体承接模式引进家用纺织品企业及市场,促进提升奉新产业基地抗风险能力。
2、深入推动品牌建设。一是建立了品牌企业调度制度,每月对鸭鸭、回圆等18个品牌企业进行调度,了解企业生产运营情况,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提高品牌运营能力;二是着力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组织江西服装学院等专业院校与省内品牌企业联合设立研发设计中心,促进省内品牌服装提高设计水平。
3、启动江西服装创意产业园先行先试工作。为推动全省纺织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我委将昌东工业区作为首个试点,启动江西服装创意产业园创建工作,旨在以针织服装创意产业为特色,打造“全国服装转型升级示范区”。目前,已确定“中国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项目由昌东工业园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下属的中国针织协会联合实施,园区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已初步完成。
4、培育发展产业基地。从2005年开展培育产业基地工作以来,我省已培育南昌青山湖区、九江共青城、宜春奉新县、赣州南康市、新余分宜县、九江瑞昌市六个省级产业基地,其中,前三个已先后顺利晋级为***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瑞昌市为今年新增省级产业基地。目前,省级产业基地对全行业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
5、全方位做好产业跟踪服务。一是优选了20户重点企业、10个重点项目、18个重点品牌、6个产业集群进行重点跟踪,及时了解动态,开展帮扶。二是联合省环保厅对南昌福德隆实业、南昌华远针织等两户印染企业准入公告申请进行现场核实,争取两户企业能列入第二批达标公告企业。三是争取到今年的中小企业培训资金用于纺织行业培训,提高纺织企业管理者素质,“江西纺织服装创意产业总裁高级研修班”将于近期开班。
四、下一步重点工作
1、着力承接产业转移。以共青城等五大省级基地和昌东工业园等41个重点园区为主要承接载体,根据产业基础及发展条件,研究提出各有侧重的承接重点。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招商,分门别类引导企业、项目向适合发展的特色园区和产业基地集中,在壮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培育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发展前景好的特色园区和产业集群。
2、着力引建配套市场。鼓励在南昌、九江、赣州等地选择有产业及市场基础的地方高起点建立集原辅料供应、专业设计、品牌孵化及物流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纺织专业市场。利用专业市场的辐射功能,提高关联产品配套能力,实现全省纺织服装原辅料及配件就地采购,缩短产品研发及生产周期,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3、着力培育自主品牌。努力构建“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创品牌工作机制,以服装、家纺品牌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培育产品品牌、制造品牌和区域品牌。力争出台品牌扶持政策,促进现有“鸭鸭”、“回圆”、“深傲”、“绿冬丝科”、“恩达”等自主品牌提高市场份额,引导鼓励有实力的内销企业和以ODM形式的加工企业转型品牌运营,鼓励加工经验丰富的OEM企业联合打造制造品牌,引导现有四个服装家纺类省级产业基地注册集体证明商标,创建区域品牌,培育形成一批在国内外较具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
4、着力推进技术进步。把技术进步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国家有关优惠政策支持,采取鼓励技改引进等措施,切实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步伐。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多形式开展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合作,形成“产、学、研”互动互利的新型关系,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依托省内服装院校前沿设计力量及品牌企业的市场信息优势,培育发展一批规模较大、研发设计能力较强的服装家纺设计服务机构、品牌推广中心和服饰文化创意产业园。鼓励产业基地或骨干企业自主打造电子商务平台,或与第三方电子商城合作建立网上交易平台,构建“传统与现代”、“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型营销模式。
5、着力构建优势群体。引导五大省级产业基地立足实际,进一步完善设计研发、人才培训、商贸展示等功能建设,不断完善产业配套,促进形成产业集聚,提升产业特色;加大骨干企业扶持力度,精心培育旗舰企业,带动省内和基地中小企业及配套企业共同发展;鼓励五大省级产业基地分别打造“共青羽绒服装”、“青山湖针织服装”、“奉新纱线”、“南康西服西裤”区域品牌,促进提升产业层次。
6、着力开展产业服务。做好“五个一批”跟踪服务,即优选一批骨干企业、一批原创品牌、一批重大项目、一批产业基地和一批特色园区进行重点跟踪,从产业政策、行业指导、协调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帮扶服务,稳住产业发展根基。充分发挥省纺织工业协会及各产业基地纺织行业协会作用,组织开展行业自律及相关信息服务,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