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数纺织企业不约而同地调低了原料和成品库存。目前冀鲁豫地区大型企业原料库存一般在40-50天,占比仅为10%左右;部分中小型企业库存一般在15-20天,占比70%;其余规模较大企业库存一般在20-40天。总体情况来看,纺织企业原料库存环比下降2-3天,尤其以中小企业降幅较大。
6月19日,山东滨州某纺织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企业原料库存仅为27天,而往年同期能保持50-60天。”据他分析原因:一是自今年4月份以来,国内外棉花价格持续走低,加上今年国家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多数纺企对后期棉价看跌;二是储备棉质量较差,且时有亏重现象,大家谨慎竞买;三是由于订单稀少,产品销售缓慢,纺企资金压力较大,多数加紧去库存并限量生产。因此,纺企维持“够用”水平,不敢大量囤货。
受纱线订单少、量小、时间短等因素的影响,冀鲁豫地区多数纺企保持按单生产,成品库存较上月同期有明显下降。目前,北方纺企产成品库存整体下降0.5-1 天,多数维持在15-25天之间,个别达到30天。河北石家庄某纺企负责人表示:“我们产成品库存已下降至18天,环比下降了5天。其中,库存较多的是气流纺16S、21S及普梳21S、32S,其它环锭精梳40S、普梳32S、40S基本没有库存。”根据市场反映,近阶段一坯布厂家开始生产秋、冬面料,低支纱走货略有好转,纺织企业成品库存有望进一步下降。
6-8月份为纺织淡季,多数纺企会“低调”生产,今年行情整体清淡,多数企业仍然不看好后市行情,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下游需求仍然疲软,交易清淡,企业订单稀少,转产、限产、停产仍在继续;二是由于棉价降低预期,下游采购商购货不多,国储棉的巨大库存重压市场;三是随着临时收储的结束,棉花行情将逐步向“市场方向”调整,棉价会有一个理性回归,估计跌多涨少;四是国际棉花预计丰收。看来纺织企业的春天还需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