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缝制设备行业与国外先进缝企差距解析
  • 行情动态
  • 2014-06-28 12:16
  • 来源:中国纺织机械网(中国纺机网)
  • 标签:
  •   世界上缝纫机主要生产地有中国大陆、日本、德国、意大利、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等,世界年总产量约1700万台,其中我国占生产总量的50%左右。近年来,国际缝纫机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基本上实现了产业的地区性转移和跨国转移,即完成了中、低档次的产品和低附加值的产品向海外转移,零部件向国外采购,实现了低成本扩张。并在此基础上,加大了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力度,加快了高新技术的嫁接,实现了缝纫机的升级换代。
      业内人士指出,与先进国家的缝制设备生产企业相比,我国企业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差距:
      技术开发力量薄弱和人才短缺
      日前国内企业8%以上采用传统的加工设备,开发新品种以样机测绘为主,很少有理论研向型的专业营销队伍。
      先进技术的差距
      发达国家在缝纫机开发上大量应用电脑、微电子和传感等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也已开发使用,技术工艺日趋成熟。另外国外在加工技术上都采用柔性、智能和无人化手段,新材料、新工艺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这些对我国缝纫机行业来说还刚刚起步。
      系列品种的差距
      目前国际土已开发了6000多种缝纫机,新品种都以省力化、自动化、多功能、人机对话和人体工程原理为目标,根据服装制造用户的要求,开发制造无油化缝纫、底线无限量和快速反应系统,正在研究新型的立体缝纫和无线缝纫,并完全实现了cad/cam/cims.同时,企业需要在对传统产业改造过程中加大科研的投入,需要机电一体化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产品质量的差距
      世界上一些著名品种,如“singer”、“brother”等,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以及产品的高速化和自动化方面达到了更高的要求。日前在我国高档次产品中,如电脑自动缝纫机和电脑绣花机质量还不稳定。
      相关领域理论研究的差距
      发达国家的缝纫机企业更注重于人力、能力、环境的研究,研究用户所在缝制工厂的合理化、现代化和自动化,研究面料、纤维、内衬材料、缝线、粘合等相关技术,建立数据库,开展学术交流。
      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产品表面、外观质量和包装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铸件毛坯,油漆和包装箱。因加工技术和原材料等原因,某些关键零部件、坚固件、密封件等质量还无法令人满意。要提高零配件供应和维修服务水平,把发展零部件工业作为提高整机档次水平的重要环节来抓。
      营销理念有待改变
      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树立市场服务意识,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一套适应国际化市场特征的市场信息体系和营销模式,培养和充实外能生产。
    相关资讯
    • 电子元器件兴起,未来的电子行业在哪里
      电子元器件行业定义是指电子元件和电小型的机器、仪器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常由若干零件构成,可以在同类产品中通用;常指电器、无线电、仪表等工业的某些零件,如电容、晶体管、游丝、发条等子器件的总称。[详细]
    • 有极性之分的元器件,你知道的有哪些?
      半导体元件—二极管:想要完成整流功能,会用到具有单向导电特性的半导体元件:(整流)二极管,会留意到其用银环(或黑色环)所标注的阴极所在[详细]
    • 贴片二极管-汽车电子的重要电子元件
      贴片二极管被广泛地使用于汽车操作系统以及软件安装系统等应用。这些应用具有信息处理、通讯、导航、防盗、和娱乐等功能,能够充分感知驾车者和乘客的状况。[详细]
    • 汽车音响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滤波:滤除电源中的噪声。电容器具有电极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因此电源供应装置的噪声波被电容器吸收,在电源电路进入汽车音响的主机和放大电路之前被抑制。[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