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纺织企业:海外收购潮应实现合作双赢
  • 行情动态
  • 2014-07-07 10:51
  • 来源:中国纺织机械网(中国纺机网)
  • 标签:
  •   当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演变成一场综合性的经济危机之时,货币资本的充裕程度决定了企业在这种情景下的生存状况。而时尚服装产业作为一种非必需性的生活消费产品,当市场消费力下降之时所受到的冲击便足可致命。也正因此,欧美那些曾风光无限的时尚品牌无一不在垂涎资本雄厚的买家能够将这块烫手的“金饼”接管,此时作为经济危机漩涡边缘的中国面料企业便成为背后窥视的托手。
      如今,国内企业与外国品牌牵手的案例比比皆是,“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很多大企业的战略目标,海外并购高峰来临。如意集团通过购买增发股份的方式获得曾是日本**大服装品牌运营商RENOWN公司3333万股股权、际华集团收购意大利CTC皮具品牌……但成功收购只是万里长征的**步,而其后如何合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平衡彼此间的权利和利益才是*终决定能否实现“双赢”格局的关键点。
      近年来,不断有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并购方面做出尝试,但结合企业各自特点,在收购的侧重点上却各有千秋。其中有集中火力搞研发中心的,也有看中了所并购企业品牌价值的。而这些成功完成海外并购的中国面料企业,经过多年的磨砺,尽管其中不乏“成功”案例,但也有不少是盲目跟风的铩羽者。
      从目前的行业发展来看,实力较强的面料织造企业纷纷着手于向终端的品牌服装环节拓展。这些企业在生产、设计的经验和能力方面存在着一些优势,但这类企业在向下游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举步维艰或是以失败告终,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渠道拓展和品牌运作的相关经验和人才。的确,中国面料企业“走出去”并没有特定的模式或特定的套路可以遵循,重点应在企业对其本身能力的客观估量及对并购目的、并购战略的准确定位和有效实施。
      虽然衡量成功没有标尺,但失败的教训却不难总结。首先,中国面料企业走出去,应切忌“一口吃成胖子”,海外收购要循序渐进,多调研少冒进。收购者可考虑先持有收购目标少数股权,借此机会多多了解海外市场和投资环境、政策等各方面知识并积累经验。
      中国有句老话“买的没有卖的精”。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曾经中国的传统商业观念是将买卖双方置于对立的两面。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商业模式早已不再是简单的“你亏我才赚”,而是转向“你好我好、合作双赢”的模式。
      在确认成功增资入股的那一刻起,所有关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讨论都不再有意义。如何摸索出自身的特点,尽快实现合作共赢才是*重要的事。
    相关资讯
    • 电子元器件兴起,未来的电子行业在哪里
      电子元器件行业定义是指电子元件和电小型的机器、仪器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常由若干零件构成,可以在同类产品中通用;常指电器、无线电、仪表等工业的某些零件,如电容、晶体管、游丝、发条等子器件的总称。[详细]
    • 有极性之分的元器件,你知道的有哪些?
      半导体元件—二极管:想要完成整流功能,会用到具有单向导电特性的半导体元件:(整流)二极管,会留意到其用银环(或黑色环)所标注的阴极所在[详细]
    • 贴片二极管-汽车电子的重要电子元件
      贴片二极管被广泛地使用于汽车操作系统以及软件安装系统等应用。这些应用具有信息处理、通讯、导航、防盗、和娱乐等功能,能够充分感知驾车者和乘客的状况。[详细]
    • 汽车音响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滤波:滤除电源中的噪声。电容器具有电极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因此电源供应装置的噪声波被电容器吸收,在电源电路进入汽车音响的主机和放大电路之前被抑制。[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