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来:作为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支点项目——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已落户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对于正行进在发展“高速路”上的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来说,这是一次再次“提速升级”的良机。开发区(头屯河区)再次把握住发展机遇,站在国家、自治区大力发展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工程的*前排,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排头兵和开路先锋。
“一中心”何以落户这里?
今年7月1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北京举行“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国家和自治区在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方面制定的十大优惠政策,并首次发布了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到2023年,新疆将*终实现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就业容量达到100万人的目标。这是新疆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就业**战略,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为目标,着力解决新疆各族群众特别是南疆地区群众的就业问题,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一项重大举措。
新疆将构筑起“三城七园一中心”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架构,即建设阿克苏、石河子、库尔勒三个纺织工业城,喀什、呼图壁、沙雅、巴楚、奎屯、库尔勒、博乐七个纺织工业园区以及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其中,举足轻重的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就落户在开发区(头屯河区)。
“在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不仅需要棉花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更重要的是区位优势。”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王宁认为。
开发区(头屯河区)毗邻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内有全疆*大的铁路编组站火车西站、全疆*大的铁路货运站火车北站和2015年年底将通车的乌鲁木齐高铁新客站,高铁将会成为西连中亚五国、东连内地的一条非常快速的高铁线枢纽。同时,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出口加工区以及正在申建的综合保税区,适宜大规模纺织品服装商贸交易、加工和物流配送。邻近辐射范围有乌奎高速公路、吐乌大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为日后纺织产品的出口或内销提供了便利的运输货运条件,也形成了口岸贸易的强有力支撑。
作为“一中心”开发建设的承载实施区,开发区(头屯河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将担负起新疆纺织服装产业龙头带动的重任,在发展高端纺织服装加工制造、服装服饰贸易、时尚创意产业、电子商务、服装文化等产业内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开发区(头屯河区)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国胜介绍,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将形成商贸功能完善、创意文化时尚、潮流发布展示、布面辅料齐全、电子商务智能的门户级商贸口岸。
“一中心”蓝图令人振奋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院新疆分院院长王章法认为,要发展好纺织服装产业,就是要打造集棉花种植、纺织、服装设计、服装生产及加工和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重点要发展商业市场,提高纺织服装产业技术水平,高水平、高起点地做好纺织服装产业市场的建设。
“一中心”的规划正是秉承这一思路而延展开来的。“优化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布局是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重点任务之一,肩负着"三城七园一中心"龙头带动作用的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自然也承担着延伸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任务。”刘国胜说。
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在发展规划上,已形成“1+3+11”发展战略。即“一个目标”——连接国内、面向国际、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大型纺织品服装电子智能化门户及国际商贸口岸:“三个功能”——定位分为综合商务区、生产加工区和物流仓储区三个组成部分:“十一个功能区”是指综合商务区建设内容包括服装、品牌专营、家纺、工业纺织品、纱线、面料、辅料等综合商贸集散区,并在此基础上,建设涵盖棉花交易的智能电子交易区。同时还将建设研发创意工作区、设计展示发布区、教育培训区、总部商务区、餐饮娱乐区、旅游体验区、生活配套区等。生产加工区建设内容则包括建设以纺织品生产区、服装生产区为主的产业承载区和产业孵化区。
在市场运作模式上,开发区(头屯河区)将采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吸引各方资金,进行投资组合,组建股份制开发建设公司。在对接洽谈中,认真筛选项目开发建设主体、组建项目承运开发建设公司。
作为集***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行政区、兵地合作区于一体,叠加高铁枢纽、白鸟湖高端商务区、新疆软件园、天山云计算产业园、服务外包基地、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教园、哈萨克斯坦境外园等多种功能载体的开发区(头屯河区)来说,其拥有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势资源深加工产业、外贸出口产业以及服务业资源,也将为日后纺织品和服装业招商搭建了一个优质平台。
根据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供的数据及新疆西部经济开发研究院的分析,纺织服装类出口贸易市场与疆内消费市场巨大。2011年到2013年,出口额分别为51亿美元、72亿美元、近100亿美元,年贸易增幅不低于30%,疆内消费市场达200亿元以上。纺织服装类商品是新疆口岸出口的**大宗商品,在全国位居第七位,仅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福建等省市之后。
“三城七园一中心”的产业布局是形成全疆纺织品服装产业链的重要战略,“一中心”也被赋予了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历史使命。当前,国家给予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前所未有的支持,而高铁的建设为待建的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提供了建设基础和发展潜力,将为纺织品服装日后的运输、仓储、展销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一中心”在促进“三城七园”产品交易和集散的同时,还将成为辐射中亚、西亚等地的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实现生产加工的可持续,保障百万人口可就业。
自治区工商联(总商会)常务理事李俊章说:“发展纺织服装产业要把新疆真正建成国内优质棉纱棉布生产基地,建立流行发布平台和生产加工及流通体系。可充分挖掘新疆多民族服装文化,引导和丰富新疆多民族的服饰消费。并面向中亚、西亚和俄罗斯等市场,发展出口加工业,把规模可观的过货贸易逐步转换为在疆生产加工。”
目前,新疆注册从事服装加工的企业达到4000多家,其中,乌鲁木齐注册企业2300家,主要生产西服、民族服装、工装、休闲服、制服、学生装、毛衫等。其中,出口纺织品服装企业达110多家。
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将在开发区(头屯河区)跃然而出,而它必将为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打开一扇无比宽广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