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捷缝纫:低迷行业中实现逆袭
  • 业界视点
  • 2013-11-15 16:33
  • 来源:中国服装机械网
  • 标签:
  •   缝纫机,这个三十年前家家必备的“老三件”,如今早已从寻常百姓的生活中消逝,却一直成为这家上市企业深耕的领域。中捷缝纫,在貌似“夕阳”的缝纫机制造业里风生水起。11月15日,它更是打破行业赞助5年的“惯例”,土豪般一掷千金赞助6年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掌有行业民营企业**股的中捷缝纫机有限公司总能逆势而上,在夕阳中不断迎接朝阳,它能永葆行业**地位的秘密究竟在哪里?

    文/吴明磊

      行业惨淡,路在哪里

      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旅程,“世界服装中国造”无疑是**张鲜亮标签。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里,国内产业结构经历转型、国际贸易壁垒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周边国家竞争对手风起云涌,属于中国服装行业的荣耀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明日黄花。金融危机之初,纺织行业*先感受到“黑云压城城欲摧”。水涨船高,水退船低。在产业链上与纺织业联系*紧密的缝纫机行业,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服装行业难做,作为服装机械提供商的缝纫机制造业更是举步维艰。开源不成,缝制企业只有不遗余力地在压缩成本上寻找救命稻草,而更多的选择了关门转行,甚至跑路。缝制业万马齐喑,而这又何尝不是传统外向型企业生存现状的缩影?

      其实,中捷缝纫机的日子也并非好过。成本上涨、订单下滑、劳动力短缺……同行遇到的所有问题都会在这家行业老大身上聚集,并且放大。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利润对于企业来说就像氧气对人一样。”在这个惨淡的产业链大环境下,中捷的市场在哪里?行业的明天在哪里?坚守这个行业究竟还有没有意义?中捷人反复思考着这一命题。

      是的,缝纫机的确离开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但老百姓的生活离不来缝纫。从外套到内衣,从帽子到袜子,从窗帘到被褥,衣食住行是人类的基本需求。金融危机总归是暂时的,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需求量会增加。世界人口在增长,人口的增长就是对服装的需求。中捷缝纫机意识到,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看不到朝阳的企业。全球的服装产业在加快转移,转型就意味着自动化缝纫机逐步替代传统缝纫机,转型就意味着企业需要对缝纫机更新换代—下游的转型就是缝纫机行业的市场。

      服装行业兴,缝纫机行业才能兴;服装企业好,中捷的市场才能好。这貌似简单的道理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经营逻辑更新:在传统的逻辑中,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是“零和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你多赚一分,我就少赚一分。在同行竞争的同时,上下游也彼此成为“敌人”。但是,商业环境演进和变化后,当产业链上的企业已经无法通过战胜“敌人”来生存时,那些抱怨“环境无法适应”的企业只能面临淘汰,而希望生存下来的企业必须与变产业链上的“客户”为“伙伴”,通过帮助伙伴获得利润,来实现自己获得利润。

      培育下游,共唱欢歌

      “中捷梦。共飞翔”。中捷人将打造“一流的中国原创品牌、性价比*高的全球缝纫机品牌”的中捷梦,与中国服装行业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成功转型自觉联系在一起。

      早在2004年,中捷股份上市的当年正值“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诞生。提出“世界服装行业机电一体化设备解决方案运营商”为新目标的中捷缝纫机首度携手中国服装协会,开启了**赞助“大奖”的五年征程。

      当时的中国服装企业还捧着源源不断订单的金饭碗。而中捷和中国服装协会已经先见地意识到,中国服装制造不但需要实在的品质,更需要过硬的品牌。而“大奖”正是为中国服装品牌搭建了公平、公开、公正的自检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既可以见证中国服装品牌的兴起、壮大与发展,又实现各大品牌之间的展示、学习、交流与进步。“大奖”既可以帮助中国服装“原创品牌”实现整体竞争力转移,又可以鼓励一批“本土品牌”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古人云:“夫以天地之灵,犹五载以成其化。”五年时间,倏忽而过,“大奖”从新生儿已经成长为服装界的“奥斯卡”。每年三月举办的“大奖”揭晓颁奖盛典更是星光闪耀,一年一度“大奖”的光芒,正在将中国服装品牌的梦想一步步照进现实。截至今届,“大奖”评审的足迹遍布50个城市,获得2600万张消费者终端票,进行了10万人次电话调查,网络票选达到7200万次,共有1000余个品牌全程参与“大奖”活动,84个品牌荣获提名,57个品牌荣膺殊荣,105座奖杯*终实至名归。“大奖”的名声大震,也使得中捷从缝纫机制造业内众人皆知的“快鱼”,发展成为服装生产业啧啧称赞的“鲨鱼”。“大奖”与“中捷”的**次五年携手共进,共同从青涩走向成熟,也一起见证中国服装品牌的繁荣与兴旺。

      四年之后,中捷缝纫再次**冠名赞助从2014年开始的六届“大奖”。与上次牵手不同的是,双方的兴趣已经单从“大奖”升级到“全面战略合作”。中捷将以更加契合、更加丰满的深度合作方式,借助中国服装行业*高平台实现服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的多方联动与无缝对接,促进中国服装行业及其产业链各环节“自主品牌”之间的融合共生、协同发展。中国服装协会也希望借势处于上游的“中捷制造”,在比肩世界缝制设备技术高地的同时,引导服装行业摆脱“低端加工”的烙印,为中国服装继续装点世界这一大时代的到来提供源动力。而“战略合作”这背后则是一个更为宏大的命题,中国服装产业链正奋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实现艰苦转变,整个中国服装行业向着具有长期性投资价值的朝阳产业进发,需要产业链上游和行业协会的通力合作。

      十年前,为着扛起民族品牌大旗的行业梦,中捷与中国服装协会走在了一起。十年后,为着中国创造继续装点世界的中国梦,中捷再次与中国服装行业牵手。这次牵手,是一个缝制企业在深刻认识自身市场面临挑战后的战略选择,更是产业链上下游共唱欢歌的大胆尝试。

      技术革新,赢在未来

      除了对下游企业进行情感上的抚慰,中捷还特别注意通过技术改造来解决客户实打实的需求。

      过去几年,中捷缝纫一直站在服装制造业的国际科技前沿来审视自己的研发工作,在国家及服装企业关注的“节能、高效”的产业需求指引下,通过技术创新和质量优化来解决中国服装生产加工企业普遍遇到的瓶颈工序、劳动效率等问题。以机电一体化机和后道缝制设备等特种机相继在市场的认可和普及,中捷缝纫加速缩小了与世界缝制设备技术的差距。在外部环境疲软的大背景下,中捷缝纫作为“全球*强的行业生产基地”和“国内行业*齐全的产品链”的地位非但没有撼动,甚至进一步得到巩固。

      春江水暖鸭先知。为了制造出客户*满意的设备,中捷派人“蹲点”在服装厂。中捷给自己提出的技术改造课题,全都是服装企业一线反馈回来的难题。

      “用工荒”本身不是服装企业*担心的,他们*担心的是“熟工荒”。培养一个熟练工人往往需要一年时间,而每年春节之后能返回到工厂上班的熟练工人总是到不了七成,服装厂只好重头培养新人。长此以往,尽管每台机械的工人貌似满员,但工作效率远远达不到中捷设计产品时的指标。服装企业希望中捷生产的缝纫机能“傻瓜”一点,刚进厂的工人可以经过几天学习,就能操作设备。

      使用设备的人“傻瓜”一点,生产设备的人就需要“聪明”一点。为了尽量减少设备使用的复杂度,中捷缝纫机与浙江大学合作,硬是在小县城里建起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聘请来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导师。如今,这家公司已经具有30多名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工作人员,还常年为8类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1000万元的科研课题经费。其中仅“工业缝制设备数字化设计、制造综合集成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一项,课题经费就达到260万元。中捷制造早已转型为中捷“智”造。

      现在,中捷希望走得更远,谋划“先企业需求一步”。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是中国毛纺织*具竞争力十强企业,也是***高新技术大型中外合资企业。这家企业不但为众多服装企业提供原材料,本身也具有很强的服装生产能力。中捷缝纫与山东如意已经达成战略合作,共建服装工艺及服装设备研究院。这一合作,既是服装产业上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共同为服装行业提供更好的一体化设备解决方案,也使山东如意成为中捷缝纫技改的*好实验场。

      而在科技创新的持续驱动下,中捷缝纫机的每台平均售价已经从10年前的1500元上升到如今的4000元。董事会给科研团队提出的目标是,5年之后单台售价要达到8000元到1万元。

      大国轻器,难承之轻

      《大国重器》是前不久在央视滚动播出的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从依托装备制造业立国到重视农业稳国,从培育服务业富国到呼唤金融业强国,国家产业结构的重心几乎掠过了各行各业,却唯独忽略了轻型机械工业。轻型机械工业甚至在工业分类标准中都难有一席之地。

      缝纫机制造业正是这个尴尬产业群中的一员,而它背后托起却是坐拥500万就业人群、12万亿年产值和近3000亿美元出口额的中国纺织服装业。相比于中国服装业曾经拥有过的集万千政策于一身,作为其上端的缝纫机制造业在前者享受鼓与呼时默默支撑,而在前者痛苦沉默时一同哀歌,缝制业的艰辛几人能知?交谈至此,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仁舜才放下一直以来的自信,嘘声一叹。

      “时至今日,即便是在服装行业,仍有不少国内服装品牌企业只认进口缝纫机,对国产缝纫机不了解、有偏见。”徐仁舜介绍道,二战前美国的缝纫机风靡全球,上世纪60年代前后服装厂认可的是欧洲缝纫机,80年代转移到日韩的缝纫机。缝纫机品牌的知名度几乎是相较世界服装制造基地晚半拍,这正好印证了服装厂对本国缝纫机的认识过程。

      其实,今天的中捷缝纫机在技术设备上好不逊色国外缝纫机半分。中捷已经坐拥了世界*早缝纫机品牌—胜家缝纫机在大中国区的经销权,也持有全球*尖端缝纫机械生产技术的德国杜克普的股权,但徐仁舜对于手掌心里的本土制造更有信心:

      “首先,中国品牌有更好的性价比、更低廉的后续服务成本。其次,中国品牌更懂中国。比如设计更适合中国人的身材,比如电控能耐受更宽幅度的电压不稳定,这些都是外国品牌做不到的。”

      刚刚的感叹仿佛在瞬间灰飞烟灭,因为中捷这个坐落在岛屿之上民营企业,早已习惯了不等不靠、不怨不哭。徐仁舜和中捷人,早已从曾经的迷茫中挣脱出来,凤凰涅槃之后变得更加自信。他们眼里装的是全球100多个国家里,有服装厂的地方就有中捷制造。他们也早已从服装行业看开去,宝马车上的气囊带、新秀丽的行李箱、boss的皮带、百达翡丽的皮表带、LV的皮包……缝纫机的市场何止在服装业。 

    相关资讯
    • 中国高温熔体压力传感器的诞生公司
      湖北五岳传感器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是中国高温熔体压力传感器的诞生公司,致力于高温熔体压力传感器、高温熔体压力变送器、数[详细]
    • 国内知名鞋服企奥康国际发布定增预案
      继男装品牌卡奴迪路在广州太古汇开出多品牌高端精品买手店01MEN后,日前,国内知名鞋企奥康国际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4亿元,在未来3年计划新建150家奥康国际馆。种种迹象[详细]
    • 国内知名鞋服企奥康国际发布定增预案
      继男装品牌卡奴迪路在广州太古汇开出多品牌高端精品买手店01MEN后,日前,国内知名鞋企奥康国际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4亿元,在未来3年计划新建150家奥康国际馆。种种迹象[详细]
    • 鲁泰打破纺织业魔咒 利润率攀新高
      据报道,近20的利润率,这不是1家金融公司,而是1家纺企,这真的有点颠覆人们对传统纺织产业的认知,在2013年创造这样业绩的正是位于山东淄博的鲁泰纺织公司。纺织一直是劳动密[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