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
第二,国毛购销体制尚不适应市场要求。一方面,全国范围内的羊毛拍卖市场尚未发育起来,再加上国有毛纺企业大多效益不佳,产成品占用资金过多,而无法贮存过多的国毛待用;另一方面,作为羊毛购销主渠道的供销社向牧民收购羊毛的资金没有保证,不得不少收或停收。因此,毛纺厂接到产品定单后,很难在短期内备足急需的国毛,不得不改用快捷方便的外毛。这就导致了大量外毛进口,并进一步冲击国毛的销售,造成国毛价格持续下滑。
第三,羊毛价格不尽合理,毛肉比价的急剧变化,导致羊毛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据统计,1997年10月底全国细羊毛(污毛)平均市场价格为每公斤9.69元,比1996年同期的10.28元降低5.7%,较1995年同期的12. 86元降低25%.1980年,我国的毛肉比价为2.96:1(接近国际市场的比价),1990年为1.46:1,1997年9月为0.55:1.毛肉比价的变化,致使不少牧民由词养毛用羊改为饲养肉用羊,绵羊品种改良出现倒退。此外,近几年来,国家在羊毛生产方面的投资锐减,长此下去将使我国通过几十年来绵羊改良所取得的成就付诸东流。
第四,国内羊毛生产在产前和产后缺乏规范化管理。对羊毛的剪毛、除边、分级、打包等工序无统一的标准可循,在现场操作中往往将不同细度、不同质量的羊毛混合在一块打包出卖。对毛纺厂来说,用这种混合毛只能生产低档次的毛纺织品,这不仅直接影响好毛的价格,而且更加抑制对国毛的使用,刺激外毛的进口,造成国产羊毛供求关系不协调的恶性循环,*终的结果是阻碍了国内羊毛业的发展。
第五,国际市场高档精梳用毛的需求量呈日趋增加之势。分析一下澳大利亚近年来羊毛市场不同细度羊毛销售量变化情况,即可证实这一趋势。假定1993~1994年不同细度羊毛销售量为100%,1994~1995年21微米、22微米、23微米、24微米、25-26微米细度羊毛的销售量分别下降6.1微米、14.4微米、24.0微米、38. 2微米和45.3%,而19、20微米细度羊毛的销售量恰分别增加12. 2%和1.5%.这说明,尽管当前国际羊毛市场很不景气,但高档精梳用毛的需求量仍呈增加之势。另外,新西兰原本是生产半细羊毛,即毛线用毛和地毯毛的国家,90年代以来也开始发展优质细羊毛生产,以适应国际市场对高档精梳细羊毛的需求。
三、中国发展羊毛业的出路大力发展细羊毛特别是优质细羊毛生产,是我国养羊业乃至羊毛业的**出路。用国毛替代外毛,不断满足我国毛纺工业日益增长的原材料需求,使我国羊毛业尽快赶上畜牧业发达国家水平,是我国羊毛产业的奋斗目标。大力发展细毛羊,特别是毛纺工业急需的精纺细毛羊,提高细毛羊生产性能,改善羊毛品质对支援毛纺工业建设,增加农牧民收人、巩固边疆和加强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在牧区加快发展优质细毛和半细毛生产基地,在稳定绵羊数量、积极推行草场有偿承包制和加速草地改良的基础上,重点提高绵羊个体产毛量和羊毛品质,*终达到既要提高生产者的养羊效益,又要防止因草地过载放牧所造成草地退化,促进牧区羊毛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要在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吉林等省区的细羊毛集中产区实施优质细羊毛工程建设,大力推广优质细毛羊,扩大优质细毛羊群体;实行机械剪毛、羊毛除边、分级整理、机械打包、客观检验等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加速羊毛流通体制的改革,开展羊毛拍卖和工牧直交;努力提高牧民羊毛业的生产水平和收人水平。
只有通过优质细毛羊工程建设,推行国际标准化羊毛产后加工管理技术,从羊毛生产到羊毛出售的各环节实行科学规范化管理,才能增加国内优质羊毛的生产,实现优毛优价,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羊毛生产和流通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改变精纺工业过分依靠外毛进口的局面,并提高羊毛生产的效益,增加牧民的收人。
四、中国发展羊毛产业的政策建议1国家应当加强对牧区羊毛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在科技、资金、物质等方面增加对羊毛产业的投人力度,积极推行草场有偿承包制和加速绵羊品种的改良,真正为牧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切实贯彻“以草(下转第%页)农A科邱叛济管《信息网络科技发展项目,推进科技事业的发展。
在研制和开发科技产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中,要求政府在财税政策给予扶持,采取轻税嬴或减免税的优惠措施,增强科研单位开发新产品的资金实力。
结合新会计法的实施,完善科研单位以科技经费为主的财务管理办法,加快财务会计信息网络建设,提篼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加强综合财务计划管理。运用经济手段,科学地配置各类经费资源,对不同的单位或人员,实行分类管理,按一定的定额或标准补助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对开发效益较好的单位,采取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从年度资金收入总量中重点安排技术创新、科技发展的研究项目,在财务计划上要确保资金到位。
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这是科研单位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培养一批懂经营管理,会当家理财的复合型人才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引进、在职培养等多种形式,使科研院(所)的财务处(科)长或主办会计具有财经大学专科学历和会计师专业职务。
财务会计人员的配置应根据单位经济活动量和职工人数的多少来确定,一般不应少于职工总数的3%.加强经济核算,加快会计电算化和网络系统建设,逐步建立成本一一效益分析评价机制,增强科研单位的经济核算意识,注重投人、成本(费用)、效益的预测、控制、分析执行情况,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科技投人效益的提高。
建立健全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单位财务行为,促进提篼财务管理水平。
(上接第19页)定畜“方针,通过提高羊毛生产的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在尽可能不增加羊群词养数量的情况下努力提高产毛量和羊毛品质,有效解决草场建设和利用的矛盾,保护好牧区的生态环境。
政府要有重点地加大优质细羊毛生产基地的资金投入,以便在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吉林等省区的细羊毛集中产区实施优质细羊毛工程建设。另外,在这些集中产区,要逐渐建立起草场轮流放牧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同时进行草田轮作制,并加强人工种草工作,以期实现草地建设与优质羊毛生产的协调发展。
将发展羊毛业和国家的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在牧区适当增加一些扶贫专项资金作为“羊毛开发基金”。因为我国牧区大多位于边疆贫困地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为促进当地羊毛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又可增加当地以养羊为生的牧民收入,加快广大牧区中贫困地区的脱贫进程。
加快羊毛收购办法和流通体制改革。中国加入WTO在即。入关后,羊毛进口配额将逐步取消,进口羊毛的关税也会逐渐降低,这就需要中国国内的羊毛市场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快羊毛收购办法和流通体制的改革,以承受国际竞争的压力。
政府应积极推广按净毛计价、羊毛拍卖和工牧直交等措施。羊毛按净毛计价和羊毛拍卖制度是世界养羊国家普遍采用的收购办法。我国应借鉴国外的普遍作法,实行按净毛收购,建立羊毛专业市场和拍卖制度,减少羊毛销售的中间环节,保护羊毛生产者和毛纺企业的利益,迎接“复关”所带来的挑战。
政府应进一步健全对羊毛市场的宏观控制。
参照国际通用的法规和标准,对已经制定的有关管理羊毛市场的规定进行修改和补充,对亟需制定的法规要抓紧确定,目标是*大限度地保护羊毛生产者的积极性,协调好生产者、经销商和加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目前要在“以进养内”的原则下,努力提高国内羊毛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对进口的外毛也要通过市场交易来公平竞争。
36柬科研任济管If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