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蚺*盈利有望创历史新高2000年纺织行业经济效益和出口创汇均创历史*高水平。国家统计局统计,2000年纺织行业销售收入8176.25亿元,同比增长20.8%.实现利润290亿元,同比增长117%.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好转:销售毛利率10.42%,比上年提高0.9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6.01%,同比下降2.65个百分点;百元销售收入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下降10.2%和25.2%,纺织工业的快速回升主要得益于国内外市场的复苏。
2000年全国衣着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纺织品出厂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棉纱价格因涨幅过高年底出现回落,衣着类出厂价格同比微涨0.6%,化纤出厂价格上涨15.3%.据海关统计,2000年纺织品服装出口520.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9%,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0.9%.其中纺织品出口160.62亿美元,同比增长23.5%;服装出口360.20亿美元,同比增长19.8%.从子行业看,棉纺织、毛纺织、丝绸三行业实现利润分别增长319%、486%和460%.化纤等其它行业盈利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与全国工业相比,纺织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仍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毛利率分别比全国工业低0.13个百分点、0.3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在纺织行业整体复苏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中纺织板块的业绩必将明显提高。到目前为止,纺织行业共有16家公司公布了年度报告,16家公司的主营特约撰稿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李质仙收人、主营利润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上升17.34%、17.87%和20.8%,显示出良好的增长态势。从主营收人看,有87.5%的公司同比增长,有8家增长率在20%以上;主营利润有62.5%的公司同比增长,有4家增长率超过100%;净利润有75%的公司同比增长,无一家亏损,有7家增幅在20%以上。当然,前期公布年报的公司一般业绩较好。99年纺织板块共有8家公司亏损,亏损面为10.26%.截至到2月末,纺织板块共有4家公司公布预亏(按规定2000年亏损公司必须在2月底以前公布预亏),预计2000年亏损面仅为4.4%,比99年下降5.9个百分点。
除纺织行业整体经营环境好转外,纺织板块增利因素还包括:1、2000年纺织板块发行新股16只(含增发),这批公司盈利能力较强,虽然增发流通股后每股收益将有所摊薄,但仍会高于老的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新公司的加盟将提高纺织板块的整体盈利水平。2、2000年许多纺织上市公司的短期投资收益颇丰,一是参与股票一级市场的法人配售,获得了几乎无风险的高额利润。二是参与股票或基金的二级市场买卖,因全年指数平均上升了50%多,一般均获得了较好的收益。综合以上因素,可以预见纺织板块2000年的盈利水平将有明显的提高,预计平均每股收益可达0.22元以上,同比增长21%.将首次超过沪深两市平均每股盈利,达到历史*好水平。
纺织板块中值得投资者关注的公司有:三毛派神、杉杉股份、鲁泰A/B、申达股份、海欣A/B、华联控股、茉织华B、鄂绒B、雷伊B、帝贤B等。加人WTO后这批公司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
预计2001年纺织行业及其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仍将维持在历史较好水平,但增长速度将大幅回落。从2000年纺织行业利润变动的因素看:产品价格上涨增利131亿元,销售数量增长增利92亿元,财务费用下降增利15亿元,纺织原料涨价减少利润44亿元。预计2001年衣着类产品价格将维持小幅回升,化纤产品价格缓慢回落,靠涨价增利的空间不大。从原料看,2000年四季度棉花价格同比上涨了20%以上,今年有望保持稳定,但下跌的可能性很小,仍是减利因素之一;从销售看,因2000年四季度棉纱布销售价格下跌了10%以上,导致四季度销售增长速度比前三季度下降12.3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增加了4.87%.预计2001年的销售增长不会超过10%;从出口看,由于出口退税速度放慢、棉花价格上涨等原因,2000年下半年纺织出口增幅逐月下降,由6月份同比增长48.33%,下降到12月份同比增长4.35%,11月曾出现负增长。预计2001年出口增速将明显回落,上半年不会超过8%;总之,在我国宏观经济向好的背景下,纺织行业盈利水平有望维持在历史高位,但增速将明显放缓。若我国能够如期加入WTO,纺织行业及其上市公司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行业家数总股本流通A股B股筹集万元)资金表二:纺织行业上市公司与沪深平均水平比较(接上页)追求信息网络、生物制药等行业外高新技术领域的倾向。本人认为,投资高成长行业并不意味着公司的高成长,必须要经过深思熟虑,慎重抉择。如果是参股,就要考虑失去控制权的被动;如果控股,就更应考虑:你有什么优势同别人竞争,如果一个行业外行人进来都能赚钱,社会利润平均化规律很快会导致这个行业的利润率下降,加之盲目竞争的市场惯性,这个行业离亏损也就不远了。事实上许多公司的多元化投资,并不是本身生产经营发展的客观要求,而是管理层人为地追求市场"热点"的结果。有些公司甚至是为了如何把募集资金花出去,投资收益只要达到配股资格线10%,就算万事大吉,并没有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
此类公司的多元化投资只能维持暂时的增长,有的甚至于暂时的增长都无法获得。
3、借壳重组型。这类公司重组前的特点是股本规模偏小,主业难以持续经营,亏损或负债额较大。通过新股东厝壳重组,使劣质资产完全置换,公司进入全新的领域,由此获得快速发展。此种方式本不应属于公司发展的模式之一。但对于一只股票来讲,公司经过脱胎换骨般的重组后,业绩往往呈几何级数的高速增长,股票也就被公认为高成长股票了。纺织板块中这种例子很多,如泰达股份、金丰投资、聚友网络、英豪科教、振新股份等。事实上,这批重组股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纺织板变主业。因此控股权之争是重组成功与否的关键。如北京中燕、幸福实业、ST凯地大股东的反复更替,使公司借壳重组,获得新发展的机遇变得十分渺茫。新的大股东能否顺利入主,与原控股股东和地方政府的态度至关重要。
2000年纺织板块中至少有16家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资产置换与重组,其中浙江中汇、金泰发展、望春花、鼎球实业、美亚股份、琼海德、黔凯涤、鞍山合成、苏常远东、浙江天然等公司都将实施主业转型。
4、逐步置换型。与借壳重组型类似,只是程度有所不同。一般是公司的经营状况尚好,至少是没有到达难以为继的地步。在实际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大股东还有一些较好的资产能够与上市公司进行置换,一般属"保配"型置换。即对于业绩尚未达到配股资格线,而经过部分资产置换就能使业绩达到配股资格的公司,控股股东都在乐此不疲地实施此种方式。"保配"型置换属于权宜之计,一般很难使上市公司步人良性发展的轨道。另一类是新的大股东入主后,对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进行小规模的、多次的置换,以达到提升业绩,甚至于改变主业的目的。这种方式虽不象借壳重组型那样很快使"乌鸡变凤凰",但依然可以社市公司时,山重,变测暗花W,随着资产的逐步逐步改变主业,从而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纺织板块中的福建福联、鼎球实业、浙江天然、琼海德、海虹控股、远东股份等许多公司,都在原主业尚存的表一: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子行业分布情况块中的绩优股。目前纺织板块中属"壳"资源的公司仍较多,如ST凯地、ST黔凯涤、北京中燕、联华合纤、云维股份、康赛集团、幸福实业、民丰实业等。一般借壳重组要取得"凤凰涅磐"式的成功,就须要让新的大股东入主,从而改10表四:纺织行业新股筹资同比情况bookmark4指标2000年中期1999年每股收益(元)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元)净资产收益率%纺织业平均0.0993.820.1817.08沪深平均0.1074.160.2098.38绝对差0.0080.340.0281.30相对差%7.488.1713.4015.50表三:纺织上市公司筹资能力与沪深总体水平比较bookmark5项目公司家数筹资总额(亿元)平均每家筹资额C亿元)纺织上市公司91297.453.27沪深上市公司10864998.004.60纺织/沪深8.385.95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