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1.1原料与设备用小型细纱机型号为AS511A,在纺纱前对细纱机作如下改造:去除中后皮棍,将上皮圈改为滑溜牵伸,以适应毛型纤维牵伸的需要。
下方加装自行研制的分束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表面带有沟槽的分束罗拉(槽宽0.6mm),二是使分束罗拉紧贴向前罗拉的压紧机构。
在进行Sirospun纺纱时(见),将前、中、后集合器改为具有一定间距的双槽形式,间距为14mm.2种纺纱示意图见和。
1一后罗拉和后胶辊2-胶圈3―前胶棍4一前罗拉5―分束罗拉Sin耶uri纺纱1.2纱线性能测试按国标测试了纱线的强力、伸长率、条干均匀度和毛羽数量,实际测试结果见表1. 2实验结果分析稍差一点,这可能是其细节偏多的原因;(2)Solospun纱线的伸长率较好;(3)Solospun纱线的条干均匀度较好,粗节及毛粒数较少;(4)Solospun纱线的毛羽数少于Sirospun纱线。
测试项目纱线纱线细度(ex)断裂强力(N)断裂强力不匀率(%)断裂伸长率(%)断裂伸长率不匀率(%)条干CV值(%)细节数(个/km)粗节数(个/km)毛粒数(个/km)毛羽数(根/m)在Sirospun纺纱中,2根粗纱以一定间距通过牵伸区后,在前钳口的下方汇聚。此时,由加捻机构自下而上传上来的捻回,在刚开始纺纱时,就通过了汇聚点,给汇聚点到前钳口一段纱条加上了相同方向的捻回。由于这一段纱条的捻回数较少,施加在纤维上的扭转力矩较小,可以圈结进去一部分毛羽,因此Sirospun纱线的毛羽较少。
在Solospun纺纱中,单根粗纱在前钳口的前下方,经分束罗拉分劈成3~5束纤维束,受分束罗拉沟槽的控制,这些纤维束之间保持着一定的相位差,经汇聚点后向下运行。这时的每一纤维束都相当于Sirospun纺纱中的汇聚点到前钳口一段的纱条,上面也加上了少量的同向捻回。这些捻回也可以将一部分毛羽圈结进纱线内部,变成短毛羽。此外,由于纤维束之间的距离较小,较长的毛羽在进入汇聚点前就被圈结到相邻的纤维束之中,变成了较短的毛羽(见示意)。因此Solospun纱线的毛羽数比Sirospun纱线的还要少。
Solospun纱线毛羽圈结示意结论Sirospun纺纱*初就是为减少纱线的毛羽数而开发的,随着对该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用这种方法纺出的纱可以直接进行织造,省去了并、捻工序,节约了纺纱成本。上面对Sirospun纱线与Solospun纱线的性能对比,进一步表明后者比前者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其伸长、条干均匀度和毛羽数指标值均优于前者,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纺纱新方法。只是Solospun纱线的细节偏多,是值得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陈朝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