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竹节纱,并与同配比。同号数正常细纱并捻成为竹节线,制成的织物仿毛感强、色彩独特。介绍了竹节线生产工艺流程、原料优选。各工序工艺配置、竹节参数的确定;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0刖言我公司新产品开发小组在进行市场调研时,发现纺织品市场正悄然流行一种化纤仿毛面料,该面料光泽自然柔和,具有羊毛织物的风格,布面上有不规则分布的粗节,克服了羊毛织物易皱的缺点。为适应市场需求,经研究讨论,我公司决定开发生产化纤仿毛竹节纱线。我们对生产原料和工艺进行了探索,形成纺纱、织造、印染一条龙生产线。我们在FA504型细纱机上安装ZJ型竹节纱控制装置纺制竹节纱,根据布面效果设计出不同长度、不同细度、不同间距的十几组竹节参数进行试制,所纺出的竹节纱与一根相同特数的正常纱合股加捻得到竹节线。用此竹节线织成机织物经印染处理后,布面竹节若隐若现,灵活多样,过渡自然,很似羊毛织物的自然条干不匀,效果很好。该产品己批量生产,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限度地体现仿毛风格。通过多次试纺、试织、试染比较,我们*终确定了常温常压可染阳离子涤纶占50%、中长三角形有光涤纶占20%、中长有光粘胶占30%的原料配比方案。其中,中长三角形有光涤纶使用适当比例,基本作不染色处理,在布面起亮泽作用,形成似毛的光泽。常温常压可染阳离子涤纶在常温常压状态下染色时,中长三角形有光涤纶或布面组织搭配的其他涤纶不会被染色,或者能染上更深的颜色,由此产生布面色彩层次感。中长有光粘胶除因其染色性能与涤纶纤维不同,从而可以在布面上得到又一种色彩,此外,还因其悬垂、透气,使面料具有悬垂性和舒适性,再加上长度、细度、间距不一的不规则分布的竹节,在布面纹路上产生似毛的不均匀立体感。
为确保产品品质,我们选择了质量优良的新型改性化纤原料,常温常压可染阳离子涤纶规格为1.67dtexX 38mm,中长三角形有光涤纶规格为51mm,中长粘胶规格为1原料的优选2工艺流程针对仿毛织物布面光泽及外观手感的要求,我们采用不同纺纱原料试纺竹节纱,分别进行了常温常压可染阳离子涤纶、中长三角形有光涤纶、中长有光粘胶、棉型有光粘胶、普通涤纶等不同原料、不同组合、不同混纺比的试制工作,以求*大阳离子涤纶:清棉一>梳棉中长三角形有光涤纶:清棉一梳棉一中长粘胶:清棉一》梳棉一预并一*>混并(三道)一>粗纱细纱(带竹节控制装置)细纱一>络筒-―络筒一成包3工艺配置3.1开清棉因三种原料在同一套开清棉设备上生产,工艺配置以不损伤中长纤维为重点,配以较大的隔距、较低的速度。由于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的密度差异很大,在同一套开清设备上生产时正卷调节较为困难,每更换一种原料时产生的退卷较多。
若生产量较大,中长粘胶*好与涤纶分用清棉设备,使工艺能够更加有针对性。阳离子涤纶、三角形有光涤纶卷定量360g/m,有光粘胶为385g/m,棉卷罗拉速度10r/min,A036C型开棉机打手速度540r/minA076C型成卷机打手速度900i/ 3.2梳棉在优选梳棉工艺参数过程中,发现针布型号尤其是锡林针布对中长纤维的棉网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28X20X1565型锡林针布生产中长粘胶、中长涤纶,成纱纱疵非常多,粗纱上可见乱纤维聚集成的纱疵,染色后布面上有大量同种纤维聚集而成的竹节纱疵,严重影响布面质量。改用28X15X1880型或28X10X1865型锡林针布及加中长粘胶预并工序后,纱疵大幅度减少。布面风格得到了保证。从我公司使用实践看,纺化纤用28X 1880型普通锡林针布能基本满足生产要求,可不必购买28X10X1865型专用针布。
3.3并条由于中长粘胶生条的纤维定向度、伸直度差,直接与其他原料混并时易产生纱疵,故对其加一道预并工序对纤维进行低牵伸的预整理。实践证明,加此道预并工序,对减少成纱纱疵起到很好的作用。并条机为A272F型,中长粘胶预并根数为7根,粘胶条干定量为23g/5m;三道混并米用8根并合,干定量分别为20g/5m、18g/5m、16g/5m,罗拉隔距为3.4粗纱罗拉隔距40mmX45mm,捻系数55,使用中长型胶圈,粗纱捻系数要保持相对稳定,否则将影响竹节效果。
3.5细纱拉隔距30mmX 40mm捻系数310,钢丝圈FO系列,竹节纱的钳口隔距块比相同号数的正常纱放大一档左右,前罗拉速度180r/min左右。
竹节参数。由于是仿毛产品,所以竹节不宜太粗、太长,竹节间距不宜太短,以保证羊毛织物细腻、高雅的自然风格。竹节参数为:竹节长度~7cm竹节间距80cm ~150cm,竹节粗度2倍左右,随机组合形成长短、粗细不一的不规则分布的13个竹节循环。该竹节纱与一根相同特数的正常纱合股加捻得到竹节线,该竹节线机织物印染后呈现深浅不一、若隐若现的立体纹路。根据布面风格的要求,可随意改变竹节参数,如设计竹节长度为7cm~9cm竹节间距30cm~50cm,竹节细度2.5倍,随机组合形成长短不一、粗细不一的不规则分布的5个竹节循环。该竹节线机织物经染色处理后,布面上可见不规则分布的密集型粗节,布面风格新颖,极有特色。
3.6后加工采用并捻设备能有效减缓对无捻竹节的损伤,毛羽滋生少,棉结少,条干较好,且捻度分布均匀。为达到仿毛面料的硬挺效果,要求线的捻度足够大,实际捻度120捻/设计竹节纱、线的络筒清纱工艺时,要充分考虑竹节的参数,防止电子清纱器将竹节当作纱疵清除,清纱工艺以切下的纱疵无设计竹节为准,因此,更加要求前道工序减少异常纱疵,从而保证布面的质量。
4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竹节控制装置易出故障,随时可能出现无竹节或竹节规格与设计不符合等异常现象。对此问题,我们一方面加强对竹节装置的维护保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工把关的作用,主要措施有:挡车工加强巡回;每间隔两小时对每台车分别取一管纱摇黑板,与试验室制作的标准样照对比;每天对每台细纱机左右两面车各取五锭测试重量。
纱时,其正常纱部分远细于设计号数。当竹节细度大于2. 5倍,竹节间距小于20cm,纺13tex以下的竹节纱时细纱生产效率很低,制线加工过程中断头严重。因此,细纱车速也要偏低掌握,一般比正常纱低10%~ 20%同时,在纺竹节线时,我1()藏5(使用中长下销和上下胶圈,罗柯blish们采取加大竹节纱设计号数1te左右相应减细:t正常纱设计号数1tex左右,*终保证线的实际号数符合布面要求,此法有效提高了竹节纱的细纱生产效率,并使制线加工能够顺利进行。
各种原料的纺纱性能各不相同,因此对生产工艺和设备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棉纺设备上纺制中长粘胶、中长三角形有光涤纶纤维,在纺纱各工序都碰到了一些难题,我公司在中试时发现异常纱疵非常多,络筒工序效率低,络筒百管断头达200次以上,布面上出现大量的单种原料类或黑或白的疵点。对此,我公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分析研究、试验比较,*后通过采取整顿梳棉机状态、更换适纺中长纤维的针布、加中长粘胶预并工序、改并线一>捻线为并捻联合、加强各工序清整洁工作等一系列措施后,基本解决了纱疵数量多的问题,络筒百管断头减少到50次以下。
由于没有相关产品标准用于控制产品质量,为此我们边试制边摸索,起草编写了一套竹节纱线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成功地解决了竹节纱质量控制无章可循的问题,为连续生产出质量稳定、符合用户要求的竹节纱线提供了依据和保证。
5产品质量及用途改性涤粘仿毛竹节线可与普通涤粘混纺线按1:1或其他比例交织成平纹织物,经染色处理后,布面上呈现深浅不一、多层次的若隐若现的立体色彩,布面外观丰满有光泽仿毛感极强,可用于加工男女西服套装。
表1竹节纱。线质量指标品种竹节纱13texX2竹节线重量CV/单强CV/%断裂强度/cN°tex重量偏差/% 6结束语开发改性涤粘仿毛竹节纱线,设计竹节参数时要充分考虑到仿毛的风格要求,同时应兼顾纺纱生产的可行性,优选工艺参数及各工序专件配置,确保多组分原料的纺纱质量,控制和减少布面上单原料类疵点,提高织物的档次。生产中通过改变竹节参数与原料类型、配比,可以得到不同风格特点的仿毛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