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擂皋嫌娜嫌翥无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徐生强杨安南郭亭亭生态纺织品既代表了当今时代全球消费和生产的新潮流,又成为发达国家利用绿色壁垒限制进口的重要手段。我国加入WTO后,绿色壁垒在纺织产品贸易中的地位更为突出。我国是纺织品生产大国,纺织品是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因此,加速生态纺织产品的研究,针对国际纺织贸易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尽快制定有效应对措施,是冲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人们对生态纺织品的要求,同时不断扩大我国纺织品的出口份额,打破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我国加速了对生态纺织品的研究。
1997年5月,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成立,统一部署实施IS014000系列标准的工作;1998年发布了GB/T17592《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GB/T17593《纺织品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GB/T 2912《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重金属及甲醛的检测标准;2000年6月,颁布了《生态纺织品》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2001年8月颁布了GB18401―2001《纺织品甲醛含量限定》,另外《纺织品通用安全技术要求》也即将颁布。目前我国已发布了与纺织品安全性有关的国标近90项,其中纺织品耐色牢度试验方法有70项,甲醛检测方法标准2项,燃烧性能测试方法9项,酸碱性检测方法4项,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3项,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1项。此外,截至2001年10月,TES-TEX瑞士纺织鉴定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已在我国签发“生态纺织品标准100*证书180张,约占全球的0.7%. 2002年2月,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生态纺织品》等五项国家标准审定会。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标准出版社、国家标准审查部、纺织工业研究所、国家棉纺、毛纺、服装、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46个单位的专家出席了审定会。这五项国家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生态纺织品》是标签标准,该标准修改采用了国际生态纺织品研究与检验协会的《生态纺织品标准100通用及特别技术条件》和《生态纺织品标准200检测程序》,与Oko-TexlOO相比,增加了婴幼儿用品耐唾液色牢度的限量值和产品的判定原则。(2)《生态纺织品标志》是与《生态纺织品标准》相配套的,是为在国内和国际推出我国的生态纺织品而制定的专用标志。该标准规定了生态纺织品的标志图形、涵义及应用要求,为标识生态纺织品提供了标志依据及使用说明。(3)GB/T 7573*1987《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是检测方法标准,由纺织工业标%化研究所起草。该标准根椐ISO3071―1980(E)《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对GB/T7573―1987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文本等同于ISO 3071*1980.(4)《纺织品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是检测方法标准,是因采用DIN53160《彩色儿童玩具的耐唾液和耐汗渍试验方法》中的唾液配方,其他主要技术条件参照GBa3922《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制定。(5)久压烫纺织品通用方法制定的。该标准的制定兼顾了人体安全卫生要求和限制整理对服用性能的损害两方面的指标。规定了纤维素纤维及其混纺交织免烫纺织品的技术要求,其内容包括:免烫性能、健康卫生要求、物理性能、色差、泛黄和其他等项。另外,该标准还规定了桑蚕纯丝、混纺防缩抗皱纺织品的技术要求,内容包括免烫性能、健康卫生要求和物理注能。
上述系列生态纺织品和功能性纺织品国家标准的制定,标志着我国纺织品中生态毒性物质的测试工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对于规范和指导我国纺织品的生产和贸易,保护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是极为重要的,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创汇水平以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扩大我国纺织品的出口份额,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具有重大的意义。
1二、我国妨织品出口存在主要向题外贸纺织服装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对环境标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大多数企业对《生态纺织品标准100》知之甚少,而已进行认证的企业主要是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
生态纺织品开发力度不够,有些符合环保要求的纺织材料,如Lyoceli纤维、PLA纤维、Modal纤维还不上规模,有害染料的使用还没有彻底被禁止。
纺织品生态标准以及相关法律的制定相对滞后。
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在欧美日地区,占出口总额的70%以上,由于受到“绿色”壁垒的限制,国内纺织品服装出口受到的损害有逐步扩大的趋势。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统计表明,因不符合环保要求,中国每年有几十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含纺织品服装)受到不利影响,其中有的出口商品在价格上受到不利影响。此外,还有大批出口纺织品服装因未通过“生态性”检验而遭退货处理。据有关部门报道,我国*近有30万件夹克衫遭欧盟退货,原因就是金属拉链含镍量超标。浙江省去年6月10月出口纺织品服装退货共计704批(不含宁波),退货金额为1586万美元。究其原因除了市场因素、规格不符、缝制不良外,大多都是与“绿色”壁垒有关。可见,发展生态纺织品可有效克服“绿色”壁垒,扩大市场份额。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已正式加人世贸组织。按照《纺织品服装协定》(ATC),到2005年我国将分四个阶段逐步取消纺织品贸易配额限制。前两个阶段主要是纱线和织物等初加工产品,从今年起开始为成品和服装深加工产品。对我国来说,今年将有51%的配额被取消,这意味着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渠道更加畅通。但是,受惠机遇与效果并不相等,如果不能应对3|三、冲破“厩色”费走,促进外贸发展的应对推施面对国际市场的“绿色”挑战,纺织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认识到,未来的市场竞争,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质量、价格等方面的竞争,并且是更有决定性的竞争,消费者重视的不仅是产品的品质、性能和服务质量,而且还有对人体安全、卫生和环境的影响。纺织企业必须树立“绿色”营销观念,以更好的环境形象来增强竞争能力,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以满足企业利益、消费者需要和环境利益为营销方略,在开发新品、产品设计、包装、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切实把营销保护的要求纳人企业的决策要素。
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地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纺织企业要对产品的开发设计、加工制造、流动、使用、报废、利用的全过程进行资源分析和环境影响的评估,改变“原料-产品-废物”的传统生产模式;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开拓“绿色”产品,实施“绿色”战略,在较大程度上使社会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生态化,增强产品再生产能力,加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38中国纤检*2002年苇9期设计过程,选择的产品和生产技术,都必须充分考虑到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及对环境的潜在后果,产品使用后可拆解、翻新,易于回收利用。“绿色”设计是一举多得的环保措施,率先采用的企业都受益非浅。
据美国工业界估计,再过10年,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将达到“绿色”设计要求,否则,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将被淘汰。
国际贸易的“绿色”发展趋势要求,对准入国际市场的产品要有环保标准。近年来一些国家和组织先后制定了各种各样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标准,主要有国际环境协议和环境标准两大类,其中IS014000系列标准就是当今国际上*具权威性,被采用*为广泛,对国际贸易影响*大的一个标准。
14000系列标准要求,建立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管理,减少和消除污染的产生排放及产品的生产、使用、消费、处理等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经过有资格的机构进行评审、认证,并取得国际认可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将有利于企业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推进环保科技进步,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生产企业多数属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尽管经济高速增长,但这高速增长是靠资源和要素的高投人取得的,是以牺牲资源、能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换来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据有关资料统计,建国50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多倍,而资源消耗却增长了40倍,利用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20个百分点。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科技创新,采用先进工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企业面对国际市场的绿色挑战,应重点研究和开发无污染技术,推进生产及节约能源和自然资源等综合治理技术,及时了解、掌握和分析世界各国环保*新动态,包括涉及环境管理的法规、标准、技术、设备等信息,加快环保检测的设备和手段,加速环保工作与国际接轨,及时分析世界各国消费者对商品环境安全要求的变化,调整出口纺织品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产品结构,更好地适应“绿色”贸易新的需要。
环境保护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只有加强生态纺织品研究,顺应国际环保的潮流,认真贯彻执行GB/T24000-IS014000国家标准,严格加强管理,改善生态环境,以“绿色”产品打破国际贸易壁垒,迅速占领和开拓国际市场,才能使我国外向型经济得以更为深人持久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