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系统功能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3.1日常质量管理3.1.1常规试验按工序的质量检验项目录入相应的质量原始数据。在录入数据时提供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的校验功能和下拉框点击输入功能,简化检验员的操作,在初始化结束后常规的数据输入基本不需打汉字,目前企业试验人员经短时培训后都能熟练使用本系统。
3.1.2原始数据自动采集面广量大的半制品、成品的重量检验原始数据由电子天平自动读进数据库,写进相应的工序、相应的品种及车号中,采集速度与天平读数稳定的速度相同,每分钟可采集15个原始数据,采集过程可靠,采集数据准确。
大大节省数据录入工作量。
3.1.3统计特征值计算由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如重量CV%、条干CV%、落棉率(%)、除杂效率(%)、伸长率(%)等质量特征值。
3.1.4生成各质量指标原始质量记录日报、任意时间段统计特征值日表、月报、年报;按品种汇总的前纺各统计特征值日报、月报、年报和后纺各统计特征值日报、月报、年报;各种分类(如重量、条干、熟条班次等)统计的质量特征值报表。
3.1.5数据查询与报表打印提供原始数据、单个及分类统计特征值各种综合查询,并可生成相应的报表打印输出。
3.1.6数据整理删除无保留价值的数据;年度数据分库,提参数评判和专家诊断特色的纺纱质量管理系统谢春萍徐伯俊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214063参数评定、专家诊断、专题研宄等质量分析与监控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1前言目前国内已开发的纺织企业信息管理系统(MIS)及企业资源计划(ERP)中的质量管理软件都侧重于质量记录的填写与统计,缺乏全面质量分析、评定与质量原因诊断功能,只是简单的将手工作业改为电脑作业,不具备系统化管理与改进能力。
纺织企业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应包括内部质量信息的管理、监控、评判和诊断;反馈质量信息的管理;质量审核信息的管理;数据维护等。通过对收集到的检验记录进行多角度的统计和分析,得出有用信息,提出给各有关部门,为部门决策提供支持。我院开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纺纱质量管理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为纺织厂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服务,也可供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人员。
2系统构成图示系统除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产生有关质量活动的原始质量记录并生成日统计报表外,还探索了全新的全参数评定、专家诊断等质量监控方法和优化生产的专题研宄,对促进纺纱生产管理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江苏通裕集团、无锡**棉纺织厂等使用单位的欢迎。
查打询印分析曲线周报、月报、年报统计及查询不合格质量指标报警纱线等级评定半制品合格率评定全参数评定质量指标计算高系统的运行速度。
3.2质量分析与评判3.2.1质量标准本系统确定了三种从不同角度测评半制品和成品的‘质量标准“。
内控质量指标:根据质量水平的信息反馈,随时确定并更新指标;全参数评定依据。用于每个质量特征值的质量考核,可作为控制关车、检修的依据。
国家质量标准:成品评级的依据;半制品合格率评定的依据。均由计算机完成,用于评定前纺半制品合格水平和细纱的等级水平,反应产品在国内的质量水平。
国际Uster标准:评定各特征值在国际上通用的Uster标准中所处的水平(分5%、25%、50%、75%)。由计算机评定,反应产品在国际上的质量水平。
3.2.2质量评判与分析的方法每个质量特征值评定:现以熟条重量为例,当原始数据输入(可手工录入或电子秤自动读入)完成以后,点击“评定”按钮,计算机做如下的计算和评判:对应于品种的“总平均*(g/5m)=数据记录(X.)的总和/试验样本数N)(a为偏轻系数)),(b为偏重系数)(⑦‘重量偏差%*=(平均重量一设计重量)设计重量X100(⑧’试验结果评判”:分为优等、中等、差,对应于内控质量指标中的正常、检修和关车指标。当重量CV%<正常控制指标、重量偏差<正常控制指标、异常数据率<正常控制指标等三条件同时满足时为优等。当重量CV%>检修控制指标、重量偏差检修控制指标、异常数据率%>中等控制指标等二条件有一个条件满足时为差。其余为中等。
(⑨‘优等水平%’二月统计为优的累计次数/月累计试验总次数⑩‘中等水平%月统计为优的累计次数十中级的累计次数等」/月累计试验总次数(2)前纺质量合格评判:对每个生产机台,在计算机计算出质量特征数后与(〈国家质量标准〉中的指标值进行比较,按月或任意时间段累计合格次数计算该时间段各统计特征值的合格率某时间段所有机台评判为合格的累计次数、时间段计算各品种优等品率和一等品率。
优等品率(%)=某该间段优等品量量计计X100该时间段总产量累计-等品率(%)=某时间段优等和一等品产量累计该时间段总产量累计提供评等情况查询及生成报表供打印输出。
Uster统计标准评判:Uster统计值是乌斯特公司从世界各地收集的细纱的试样进行测i试并将测试结果进行统计的经验值。
本系统将细纱的各主要质量特征数对照Uster的5%、25%、50%、75%水平的统计标准,评定其属于哪一档水平,并按月或任意时间段,按产量计算每个品种每一特征值在Uste- 5%、25%、50%、75%水平中的百分率并提供查询和生成报表。
质量波动曲线分析:将任意时间段前纺、后纺的主要质量特征数绘制出分布曲线,并与内控标准和Uster标准比较,可非常直观地了解各质量特征值波动情况及与标准值的偏离程度,产品质量情况一目了然。
3.2.3专家诊断功能模块质量问题查询和逐级溯源:为前纺评判为不合格的质量特征数提供溯源查询,可逐级溯源到相应的生产车间、品种和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机台上;为后纺评定为二等及以上的品种提供溯源查询,可溯源到引起降等的质量特征数及相应的原始数据。
质量原因诊断:对生产试验中出现的偏离质量标准的特征值的各种起因进行推断分析,提供*有价值的推测。
诊断的逻辑流程为:合格率(%)该时间段所有机台试验总次数生成一张某时间段内包含前纺各工序主要质量特征数的合格率报表。
(3)细纱等级评定:根据国家标准GB398― 93细纱的评等根据品种不同,*多由单纱强力变异系数CV%、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条干CV%、1g内棉结粒数、1g内棉结杂质总数5个质量特征数综合评定;优等棉纱另加10万米纱疵指标;在原评等的基础上,断裂强度或100m重量偏差作降等处理指标。提高量管效率专题试验:本系统设计了较为全面的用于专题研宄统计分析方法。如单总体U检验、双总体U检验、单总体T检验、双总体T检验、F检验、正交设计和相关分析等。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验分析,在原始数据输入后,系统会自动计算、分析各统计量并与标准值比较,*终给出统计结论或*佳工艺方案。
4系统使用效果分析本质量管理系统已在江苏通裕集团、无锡一棉、怀安纺织厂等企业投入运行,用户认为该系统较好地满足了纺织企业对纺纱质量管理的要求,对企业加强质量监控、提升质量水平,提高管理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大量的重量试验原始数据自动采集,大大减少了数据录入的工作量和输入错误;各质量特征值由计算机自动计算,避免了复杂的手工劳动和人为的计算错误;系统自动统计并生成各类质量报表,省去了原来大量的人工统计的工作量根据用户权限设置,可按多条件查询、访问质量情况。
车间及各管理部门都可及时了解目前及任意时间段的产品质量状况。完全改变了原有陈旧、落后、复杂的质量数据的保存、查询方式,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4.2加大了质量监控力度质量管理系统的质量监控手段的运用强化了各级职能管理部门的质量意识;全质量特征值评定,能在每天及时找出质量不合格的机台,作为关车、检修的依据,加大了产品质量监控的力度,为企业提升质量水平提供了保证;在生产质量出现问题时,利用系统提供的原始数据溯源、质量原因追踪和新解决措施的保存与查询等功能,可不断积累质量追踪与诊断的经验;质量波动曲线反映的产品质量走势,以便在产品质量刚出现恶化趋势时就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4.3深化了专项技术研究目前纺织企业的专项技术研宄比较薄弱,专题试验的分析、管理也很简单。采用本系统专题研宄模块,用户只要确定出专题研宄方案,并将试验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其余的分析、统计工作均由计算机完成,并*终得出统计分析结论,本系统的使用可更好地推动企业专题研宄的开展及研宄水平的提高。
5结语纺织企业生产质量管理系统是我院开发的TMIS2000纺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一个子系统,是纺织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系统结合了我国纺织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发,能较好满足纺织企业日常质量管理需要,具有普及和推广价值。
本系统引入了先进的全参数评定、专家诊断及专题研宄等质量分析管理及监控手段,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可大大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有些理念和方法为国内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