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织企业技羽翮的翻财第力包括了企业理念,企业制度,企业组织,企业文化的是企业的科技创新力。一个企业,如果拥有了强大的科技创新力。寸能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而不衰败。为了发展山东纺织,实现山东由纺织大省向纺织强省的转变目标,使山东纺织经济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本文试图从山东纺织企业科技创新力的现状入手,分析探讨山东纺织企业科技创新力的基本情况,并提出提高山东纺织企业科技创新力的几点对策建议。
企业科技创新力的基本情况1、山东纺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占企业人员的比例知识是财富,人才是挖掘财富的根本。只有掌握了先进知识的人,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前进。山东纺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企业中占什么比例呢,表中列出了山东各地市纺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从九三年到九七年,山东省纺织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十七个地市纺织企业中,有七个地市纺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所占比例有所降低,而其他地市纺织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也没太大的变化,而且在*近几年,山东纺织企业经济效益不是太好,受短期经济利益的影响,许多企业并没有招入新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甚至有的科研院所也没有引进新的人才,结果是企业原有工程技术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现象比较严重。
参照世界先进国家纺织企业,他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大约占企业人数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我们的纺织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则所占比例太少,工程技术人员的短缺直接制约和影响了山东纺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2000年世界织机平均无梭化率已达33%,其中西欧国家高达85%,北美洲国家59%,亚洲国家和地区为17%.在亚洲,韩国已达84%,巴基斯坦为62%,台湾地区更是高达95%,而我国仅达10%,山东刚刚接近这一水平。但机型较老,这几年并没有引进多少更新的机型,而国外无梭织机的速度已高达800米,机幅*宽达360厘米,均实现电子送经。在先进纺纱设备方面,山东也没有大的动作。20世纪90年代生产的棉纺设备较少,80年代左右生产的设备仍是棉纺企业的主导设备。山东的化纤行业引进的生产设备大部分已运行了几年或十几年,许多设备的电控部分已开始进入老化期,设备的新颖情况甚至不如我国南方地区的许多民营企业。在山东,纺织的其他行业,如染整、毛纺、麻纺、及丝织等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装备技术水平的落后,使得山东纺织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受到严重制约。令人欣慰的是这几年山东服装行业发展较快,引进了比较先进的生产设备。
山东大部分纺织企业为国有企业,老厂多,历史负担重,现在许多企业度日维艰,勉强维持,职工吃饭都成问题,因此很难提科技创新的投入。有的国企虽已改制,但由于观念、资金等原因,在科技创新上也没有大的动作。但是,越是艰难,越要坚持科技创新,不然就会更加困难。国外许多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3%到5%,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持企业的活力,不然,企业就会走入恶性循环,越来越没有出路。而我们科技创新的投入达不到企业销售收入的1%. 4、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评价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有许多方法。例如这个“新”字,它*起码包含有:(1)前所未有的创新产品;(2)换代的革新产品;(3)差别不大的改进产品;(4)完全相同的仿制产品。由于它们的内涵不同,因此,在评价体系中,它们的系数并不相同。从山东纺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来看,大部分企业仅仅具备上述四项中的第3和第4项能力,而且从企业的实际操作情况看,由于观念和体系原因,山东纺织企业的信息不是十分快捷,动作较慢,在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方面往往形成滞后现象。例如山东的化纤差别化率和山东纺织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高科技面料的比例,与江苏、浙江、广东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表:山东各地市纺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情况地市企业职工总人数(人)工程技术人员数(人)工程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滨州德州聊城临沂菏泽莱芜总计资料来源:《山东省纺织工业统计资料汇编》二、提升山东纺织企业科技创新力的对策从山东纺织企业科技创新力的现状可以看出,山东纺织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较差。进入竞争更加激烈的21世纪,我们不但要面对国际、国内双重市场的竞争,更要迎接高新技术的挑战,因此努力提升山东纺织企业的科技创新力迫在眉睫。
笔者去江苏、浙江出差,曾接触过许多企业的老板,他们知道我是研究所的工程技术人员后,马上向我询问北方企业现在有什么新产品,研究所在搞什么研究,能不能进行合作,他们求知若渴的神态和欲望,令我非常感动。反之,在山东如果和企业老板们坐在一起,则不会有这种感觉。这实际上是一种观念的问题。因此我们说,观念的转变才是根本的转变。当前的市场是多维的,信息、技术是多维的,在多维世界我们必须重视来自每一h方面的信息、技术。在重视信息的同时,我们要理顺企业内部的体制,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必须认识到,现代纺织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各学科间的交又与融合,这个交叉和融合包含有:(1)纺织与信息科学技术,*(2)纺织与新材料科学技术;(3)纺织与生命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理顺科技创新体制时要结合企业的组织创新体制共同进行。必须认识到,管理创新也是创新。管理创新会使科技创新产生更大的推动力,会进一步的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
2、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重点是产品创新科技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既在技术变化基础上的产品商业化,既可以是全新技术,是全新产品商业化,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产品的改进。工艺技术创新是指商品生产技术上的重大变革,包括新工艺、新设备、新的经营管理和组织方法的创新。产品创新侧重于劳动对象,工艺创新侧重于劳动手段和相应的组织管理方法。因此,加大科技创新,不要过分强调引进新的设备和装置,重点要放在现有产品和工艺的创新上。尽量不在低水平上搞重复竞争,起点要高一点。当然,如果条件允许,要抓住机会,积极引进更加先进的设备和装置,改善现有技术条件,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创新,不进行技术投入,企业竞争力不能提高是等死。因此,企业无论如何困难,都要坚持科技创新,坚持科技创新投入。能迅速走上依靠自己的核心技术创新之路*好,即使一些企业一时无法掌握产品创新的核心技术,还可以在价值链低端通过应用技术开发、市场目标、营销方式、管理方式创新等非核心技术创新,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并逐渐创造条件从价值链的低端技术向上攀登。当然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除了企业自身要解决经费来源外,要积极借助国家政策和企业的外部力量。
3、必须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开发得人才者得天下,是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老话。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不容易的原因在于如何发现人才和发挥人才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是各种信息、技术爆炸的世纪。在这样一个世纪,我们必须要拥有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无论什么样的理由,都不能放弃人才的引进和开发。在开发人力资源过程中,我们不要局限在本企业人员上,要加强外部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同时,重视和加快本企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积极引进新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只有有了掌握知识、技术的人,才具有了科技创新的基本条件。
我们必须认识到,经过系统训练的人员和未经过系统训练的人员在接受新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联想能力是有差别的,问题的要点是如何把知识串联并进行创新,因此,创造条件让工程技术人员多了解行业信息和技术的发展动态,找出和发现本行业的不足和发展方向,并让其提出本企业产品的发展目标并予以实践,这样,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奋斗,企业就会受益非浅。
观念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前提条件,体制、人才、投入是科技创新的基本条件。只有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力是企业的生命源泉,才能在体制、人才、投入上动脑筋,想办法,充分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实施科技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生命之树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