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定量高效纺纱工艺近年来己被较多纺纱厂认可,多年来的轻定量、低速度、低产量的纺纱工艺,虽然是保持产品质量稳定的有效途径,但是这种质量稳定是以较高的投入成本、较低的产出效益为代价的。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器材、新设备的应用,在高效率、高效益的工艺条件下,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己成为可能。高产、高效、降低消耗、节约用工是高效纺纱的*终目的,也是加效益、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措施。我们本着“节约创新”这一宗旨,结合本公司生产实际,在C27.8tex、C14.6tex品种上进行重定量纺纱,通过从试纺到大面积推广,从单一品种发展到多品种。在不同机型、不同牵伸型式条件下,采用不同专件工艺配置,在纺纱中都收到了较好效表1上、下销的配置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果,下面就纺纱中的工艺专件配置效果以及几种新型牵伸型式的应用进行分析。
1重定量纺纱工艺配置的效果分析1上、下销的配置对成纱质量的影响近年来,专件生产厂家,本着提高成纱质量这一宗旨,研发出了许多新型牵伸产品,新型“T型下销是其中的一种。我公司在新型下销的应用上也做了大量的试验,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根据重定量纺纱的特点,在上、下销的配置上,结合传统的纺纱经验,对3种钳口面宽度的上销与不同的下销配置,在纺C 27.8tex品种上取得了较好效果,其工艺与试牵伸型式粗纱定量上销钳口面宽度下销种类细节粗节棉结个平面牵伸普通下销平面牵伸T型下销平面牵伸普通下销平面牵伸T型下销平面牵伸普通下销平面牵伸T型下销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发现3.5mm规格的上销配‘T型下销与3. 8mm规格的上销配”T型下销后,3.8mm规格的上销在整台开纺中易产生硬头。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采用不同规格的上销与T型下销配置,成纱条干质量都好于与普通下销的配置,但在大定量纺纱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其它纺纱专件的特点,合理调整工艺。
1.2胶圈钳口隔距的大小对成纱质量的影响胶圈钳口隔距大小的选择不仅影响到胶圈钳口对纱条的压力,进而影响其对纤维的控制,也影响到上、下胶圈运行的稳定性。钳口原始隔距偏大,则上、下胶圈接触面间所受的压力偏小,滑溜大;如钳口隔距块偏小,由于胶圈工作面是处于松边状态,以不稳定状态由后往前运动,在钳口处急拐弯,由于钳口隔距变小后,压力大,该钳口处摩擦阻力控制,也加了附加的不匀,恶化成纱质量;所以,选择上销原始钳口隔距以偏小为宜,但避免过小;纺C14. 6tex品种时,其纺纱效果见表2.表2胶圈钳口隔距块大小对成纱质量的影响粗纱定量隔距块细节粗节棉结个。km-1在纺纱中,胶圈钳口隔距大小的选择对成纱条干十分关键,特别是在大定量纺纱中,钳口隔距显得尤其重要,由于粗纱定量加大,牵伸倍数、牵伸力相对加大,此时对钳口的选择要慎重,定量加大、牵伸力大,就容易产生硬头,如果盲目放大钳口隔距,对成纱条干十分不利。配置合理的钳口隔距,必须根据粗纱定量和胶辊表面的状况,进行合理调整,同时对钳口隔距分档要细,采取偏小的钳口隔距,对成纱条干十分有利。
1.3后牵伸倍数大小对成纱质量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后牵伸倍数越小对细纱条干均匀度越好,但后牵伸倍数太小,反而对纱线条干不利,有时还易产生硬头;采用大定量纺纱,调整后牵伸倍数时,一定要注意其与隔距块大小的合理配置,后牵伸倍数太小,细纱条干反而恶化,见表3.表3后牵伸倍数大小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后牵伸钳口隔距CV细节粗节个。km-1棉结备注无硬头有硬头影响成纱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另外,在工艺配置中,后牵伸倍数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细纱条干均匀度的好坏,在调整后牵伸大小时,还要结合胶辊的硬度、表面粗糙度状况;当后牵伸偏小时,要选用较低硬度且表面粗糙度Ra值较大的胶辊,以强胶辊对须条的握持,消除硬头,对提高纱线质量、稳定细纱的管间差异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
1.4不同胶辊表面粗糙度对成纱质量的影响胶辊表面粗糙度值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成纱质量的好坏,特别是在大定量纺纱时。由于纺纱总牵伸倍数加大,因此牵伸力也相对较大,胶辊对纱条的控制就要求更高。在大定量纺纱中,特别要注意提高胶辊对纱条的控制,但是要提高胶辊对纱条的控制力,首先要降低胶辊的硬度,主要使用较低硬度的胶辊,加大胶辊表面的粗糙度值。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胶辊表面处理工艺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使胶辊表面的粗糙度Ra值由原来的0.5Mm高到了0.8Mm~1.0Mm.由于定量大,牵伸力加大,胶辊摩擦力加大,就可以适当缩小后牵伸倍数和钳口隔距的大小。我们在纺C27.8tex品种时,当粗纱定量为8.7g0m的情况下,成纱质量大有提高,不同表面粗糙度胶辊与其纺纱效果的对比数据,见表4.从表4数据可以看出,缩小后牵伸倍数,降低胶圈钳口隔距对成纱质量十分有利;但是,前胶辊的摩擦力大小直接关系到成纱条干、粗细节的好坏,当胶辊摩擦力小时,不但成纱条干不好,而且易出硬头,无法正常生产;所以,当前区胶辊硬度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大胶辊表面粗糙度值,同时配置适当的后牵伸倍数,成纱效果十分明显。
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后牵伸倍数的大小也是表4不同胶辊表面粗糙度对成纱效果的影响胶辊表面粗糙度RaMm后牵伸"音钳口隔距/mm细节粗节棉结效果无硬头有硬头无硬头2重定量纺纱的几种新型牵伸型式及效果随着纺纱牵伸专件器材的发展,牵伸区牵伸型式就显得十分重要,选择合理的纺纱工艺配置也十分重要。纺纱工艺应根据牵伸型式、胶圈钳口隔距、后区罗拉隔距、前后区非控制区专件的配置等因素,式的特点,结合纺纱工艺进行了大量的试纺,取得了显著效果。
1前、后区附加压力棒的使用效果前、后浮游区均属于非控制区,从传统的纺纱工艺来看,要加强对前、后区纱条的控制,通过缩小后牵伸倍数,缩小中、后罗拉隔距和前、后浮游区来达提高对纱条的控制。我们根据以下几种新型牵伸型到控制纱条的目的。由于此控制手段属于柔性控制,未能达到较好的纺纱效果,为了使前、后非控制区得到较好的控制,我公司对C14.6tex品种进行试纺,采用后区附加压力棒上销和前区附加隔距块压力棒,来达到对非控制区纱条的刚性控制,效果比较明显。数据见表5.表5前后区附加压力棒的使用及效果粗纱定量牵伸型式后牵伸细节粗节棉结倍数个无控后区压力棒上销前区隔距块、压力棒注:无控是指传统的长。短胶圈牵伸型式。
~~由表5可看出,前、后区采用附加压力棒配置稍大的后区牵伸倍数与前、后区采用无控配置稍小的后牵伸倍数的结果比较,前、后区附加压力棒牵伸型式均好于无控小牵伸倍数型式。这是由于前、后区采用压力棒后,对纱条进行了新的控制型式,使纱条表6四胶圈纺纱的应用及效果与罗拉的包围弧面加大,对成纱条干十分有利,特别是前区附加隔距块压力棒,效果更加明显。
2.2四胶圈纺纱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我们公司由于机型种类较多,牵伸型式多样,在分析牵伸区的特征后,采用在后区附加胶圈牵伸,结合各种牵伸型式的特点,在后区采用双短、长短胶圈牵伸时,对后区浮游区纱条实行柔性控制,即加强对后区非控区纱条的控制,采用后区附加胶圈牵伸后,不改变总牵伸倍数,可重新调整后区牵伸的分配,避开临界牵伸,减少后区摇架压力,保证了进入中区的纤维均匀和平直,改善了成纱条干和粗、细节水平。
为此,我们在后区采用胶圈牵伸型式,使牵伸区形成四胶圈牵伸,再配备适当的后区牵伸倍数,对成纱条干粗、细节有明显改善。
通过四胶圈纺纱,纤维间的摩擦力大,紧密度强,有效地解决了后区纱条提前变速而使成纱条干恶化的问题,在平面牵伸型式上进行了大量的试品种/tex牵伸型式粗纱定量条干CV细节粗节棉结无控后区双短胶后区长、短胶注:无控是指传统的长。短胶圈牵伸型式。
从表6数据可以看出,后区采用胶圈牵伸,以双短、长短牵伸型式纺纱结果,其成纱条干、粗细节水平明显好于‘无控“牵伸型式。由于后区附加胶圈牵伸,其胶圈与中罗拉的接触面大,特别是双短胶圈,不会因摇架压力偏小而产生运转打顿问题;同时,后区采用双短胶圈牵伸型式,胶圈与后罗拉的包围弧大,由于胶圈张力很小,使须条进入后牵伸区时,钳口处弹性好,有利于纤维的伸直平行,从节约角度考虑,采用后区双短胶圈张力小,可降低耗电,同时无需安装张力架,改造成本相应减少。
3结论3.1传统的轻定量、低速度纺纱工艺保证产品质量稳定不容置疑,但这种稳定是以高投入、低产出为代价的,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器材、新设备的应用,为高效工艺条件下保持产品稳定提供了设备保证。3.2重定量、大牵伸的高效工艺以纺纱设备、专件器材的进步为基础,牵伸倍数越大,对于设备精度的要求就越高3 3.3采用高效工艺必须根据自身的设备条件和产品质量要求量力而行,充分挖掘工艺潜力,从实际出发研究借鉴,不能生搬硬套。
3.4重定量、大牵伸纺纱工艺,在细纱工序采用附加压力棒、四胶圈等新型牵伸型式,对成纱条干十分有利。
5采用重定量纺纱,应本着节约、创新这一宗旨结合自身生产实际,不能盲目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