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皮草市场的价格一直都遵循着一个规律:高三年、第三年。生产过剩抬高了经销商的降价压力,毕竟,貂皮大衣不求多,许多顾客会认为这毕竟是非生活必需品,不会多买。
近年来,浙江嘉兴的数家工厂和经销商正在犯愁。作为中国皮革和皮草工业的重镇,位于嘉兴的崇福镇接到的皮草订单数越来越少。据报道,目前在诺大的工厂里,只剩下20个工人在制作昂贵的皮草大衣和配饰,而一旁的储物冰柜里,放置着许多还未来得及加工的动物毛皮。
嘉兴工厂处理的毛皮,从昂贵的狐狸皮、貂皮,到价格适中的兔毛和一些常见哺乳动物的毛皮,一应俱全。养殖这些动物的农场多分布在山东省和河北省,出产的毛皮销往全国,也出口到俄罗斯、日本和美国。
可惜如今,这个产业正遭受重创。一件貂皮大衣曾经卖人民币两三万元,现在已经跌到一万元左右,降幅过半。其他的动物毛皮成衣价格情况也差不多。
养殖户太多,市场供大于求
都说皮草市场的价格一直都遵循着一个规律:高三年、第三年。不过随着中国人有钱了,皮草市场在前几年猛涨了五六年,但从2014年开始,这条逐年攀升的曲线开始往下走了。
在知乎上,一位自称为海宁皮草从业者的网友解释道,这是供大于求的结果,“前几年水貂价格高起,让很多外来资本和人员投入了皮草产业里,都以为养殖水貂是暴利,但没想到暴利没来到,暴跌倒是来了。”
生产过剩抬高了经销商的降价压力,毕竟,貂皮大衣不求多,许多顾客会认为这毕竟是非生活必需品,不会多买。而且出口不容易,往年做皮草生意的北京大红门鞋业转行的比比皆是,在浙江,许多做皮草生意的卖家宣告破产。
“ 前几年行情好的时候炒皮草,砸了几千万进去,今年环境不好,之前囤着的货出不掉。为了抵押银行贷款,他家陆续卖了几个厂,也关了一两家商铺,但资金还是周转不来。”姚先生是一家海宁皮革城的皮草商铺老板,他曾在采访中说道。从2014年开始,他家的生意急转直下,迫使这家家族企业裁员和倒闭。
人们消费更加谨慎,反腐进程也在减少皮草支出
宏观经济的下行也导致人们消费变得更加谨慎了,英国《卫报》则认为,前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吹大了皮草经济的泡沫。
而国家政策也影响了皮草的消费,反腐进程的推进使得人们不敢再像以前那样高调地购买奢侈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