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叶板栗壳 天然的染色剂
  • 行业资讯
  • 2013-12-04 08:27
  • 来源:中国服装机械网
  • 标签:
  •   几种颜色套染的围巾。本报记者王巧爱摄

      黄荣华在不断完善他的色卡。本报记者王巧爱摄

      扎染的袜子和内裤。受访者供图

      -本报特派北京记者王巧爱

      近日,“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入选湖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传承人,入选非遗对为此付出30年的黄荣华来说,既是一件欣慰的事,同时也加重了他肩上的担子。

      30年,他在尝试了500多种植物后,恢复了几近百分之四十的中国色彩体系,成为大陆研究植物染色的**人。面对植物染色越来越走俏的趋势,在“文化遗产,要么活化,要么火化”的观念中,黄荣华感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周有“染人”,秦有“染色司”,清有“蓝靛所”

      去年6月,在嘉兴市举行“中国蚕桑丝织民俗文化论坛”前一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陈勤建在看了黄荣华为参加那次论文准备的研究植物染色的文章后,兴奋得一夜没合眼。

      植物染料于中国,远在周朝开始就有历史记载,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从大自然中萃取矿物与植物等染料,通过与五行对应的青、黄、赤、白、黑混合得到其他颜色。

      在中国染色史上,研究者将其追溯到了更远的旧石器时代,北京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石制项链已用矿物质颜料染成了红色。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

      据西晋时代的《南方草木状》记载,我们的祖先从苏木提取黄色染料。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列出了20多种颜料的来源、染制和定色的方法。

      古人所穿衣服的各种颜色,是根据其社会阶级而定,不能逾越。黄色是*高级,为皇帝专用;青色*低级,是平民衣服的颜色。所以,在古代,青色的染料需求量大,而靛蓝染色技术也更为纯熟。

      秦汉时期,人们在染色实践中发现了染色与空白的对比关系,防染技术由此产生。这一时期,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首先出现了用蜡做防染剂的染花方法。先把蜡熔化成液体,用蜡刀沾取蜡液在白色底料上描绘纹样,然后浸入染料中染色。上染之后,去掉蜡纹即呈现白色花纹,得到了蓝底白花或色底白花的花布。古代称其为“阑干斑布”,现代称之“蜡染花布”。

      而在汉代,观赏性的蜡染已开始出现了。西南地区蜡染艺术一直沿续下来,至今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的蜡染仍然流行。

      据黄荣华介绍,唐代印染技术全面发展而且成就斐然,这时的纹缬、夹缬、蜡缬都出现了惊人之作。宋明时期的印染艺术已相当全面,色谱也愈加完备。明代官方设有颜料局,掌管颜料。清代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印染艺术逐渐形成独特风格,做工精细,蜡纹纹密。

      而在明清时期,植物染料除满足我国自己需要外,还开始大量出口,而用红花制成的胭脂绵输到日本的数量更是可观。

      可惜的是,自1864年欧洲工业革命兴起后,合成染料进入中国,阴士林蓝、快巴靛蓝等逐步占领中国市场,因其价廉、便捷,靠手工染色的染坊难敌,不是改行就是开始使用进口的化学染料染色,传统染色也随着老艺人的离去,人走艺绝。

      复苏植物染料工艺

      既传承文化,又践行环保

      一个世纪之后,植物染色又重新走进国人的视界。

      对于研究植物染色30年的黄荣华来说,以前他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意识到植物染色的诸多现实意义。当年砸钱宅在厨房里做实验,都是因为一股脑儿的喜欢。

      这些年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再加上环保绿色消费观念的增强,植物染色已经成了一个可以创造价值的工艺。无论是从化学染料对环境和人的负面作用看,还是植物染色技艺的历史文化涵义以及其本身带有的艺术美感,在这个时代背景和需求中,复苏植物染料工艺已经充满了可能性。

      不得不提的是,部分取自中药材的染料对人体的呵护和保养作用。许多染料植物兼具有药草或避邪的作用,如染蓝的染草具有杀菌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苏枋、红花、紫草、洋葱等染料植物,也都是民间常用的药材。

      黄荣华说,30年的研究中,前20多年基本上都是他一个人完成。这两三年之内,媒体、艺术界的强烈关注,他和植物染色不仅登上了媒体,走进了讲坛和高校,甚至登上了巴黎时装周的T台秀。

      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爱好竟然变成了一种文化遗产,以“非遗”的形式被确定下来,也让他有了传承这项技艺的责任和夙愿。

      2012年8月1日,这个曾经的军人,选择在建军节这一天,让使用植物染色技艺作业的“国染馆”在北京宋庄开馆,此后,他迎来了承接植物染色,为宋庄的画家们制作植物颜料,以及给爱好者和学生讲授植物染色技艺的工作任务。

      在申遗成功后,“传统工艺,要么活化,要么火化”的观念一度成为黄荣华的理念。为了更好地推广植物染色,他在学会使用电脑后,掌握了使用电子商务平台推广产品的技能。不论是发表植物染色相关的论文,还是研究新的染色植物,还是将自己的产品推介给消费者,黄荣华怎么都算个“潮老头”。

      作为专业人士,不管看色泽,色牢度,还是着色的材料,黄荣华几乎不出意外地判断出植物染色和化学染色的区别,但这对普通人来说,仍然很难。

      为此,2007年,他研发了区别两者的植物染色产品检测剂(制剂是取自天然矿物质制成的水溶剂,只要将布料打湿,在布料上滴几滴试剂,植物染色的布料上就会变成黑或灰色,而合成染料染色的产品则不会变色)。六年过去了,这种震慑作用依旧还在。小到个性化舒适化的需求,大到有机棉发展的产业困境,植物染色呈现了一片大好前景,黄荣华自己也未曾估量到。

      变废为宝,很多原料都是菜市场收集来的

      长江地理:植物染色工艺的植物染料来源有哪些?

      黄荣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染料植物资源丰富。其中茶叶这个经济作物,除去新芽用作茶叶外,百分之八九十的老叶,都可以用作植物染料原料,而且茶叶富含茶多酚,它有较强抗菌保健功能,用于丝、毛染色可开发高档抗菌保健纺织品。另外还有中药,可以收集树皮、树根、树枝、树叶、心材等木本植物,水果,丝瓜叶、洋葱皮、紫甘蓝等蔬菜,栀子、槐花等花类,还有像葎草、荩草、美洲商路、一枝黄花、飞机草等野草和入侵类植物。大多是变废为宝的使用方式,我的很多原料,都是在菜市场收集、山林里采摘的。天然染料就在我们身边,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目前基本上没有开发。

      国际上很流行,国内大多嫌贵

      长江地理:植物染色技艺在中国的应用现状如何?

      黄荣华:传统染色是工业化印染以前的手工染色,也是人类染色历史上的活化石。在中国也称为植物染色,欧美基本上使用是“天然染色”称谓,在日本,称作“草木染”,在韩国,称为“自然染色”。

      植物染色技艺在中国传承发展了三千多年,直到化学合成染料传入中国,使得传统手工染色的染坊难以抵挡,纷纷改行或者退出市场。新中国成立后,仅存少量地区还有土靛染色存在,根据我在全国寻访后发现,除少量靛蓝染色在贵州存留,早年拜访南通二甲镇的王振兴老先生时,看到了他还保留有一点天然染色的技术,不过产品全部出口,国内没人买,嫌价格贵。传统染色的传承人基本上也难找了。***非遗项目里有蜡染、扎染、夹缬、蓝印花布,唯独没有传统染色。是我们自己抛弃了我们有着极大优势的传统染色。

      长江地理:人们对植物染色技艺的研究现状如何?

      黄荣华:在国外,日本、印度等国家都在进行天然染料染色的研究。日本专门成立了“草木染”研究所,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天然染料进行开发,印度研究人员在天然染料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开发了用白杨树皮和凤仙花做染料,并对杏树叶染纱线,茶叶染羊毛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尼泊尔也有相似的研究。

      除台湾外,我国大陆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现在已经有大批科技院所,大专院校及部分企业投入进来,但真正生产植物染料用于染色的企业还没有。

      原料储备制约大规模推广

      长江地理:植物染色技艺有诸多现实意义,有可能替代合成染料吗?

      黄荣华:天然染料以其自然的色相,防虫、杀菌的作用,自然的芳香赢得了世人的喜爱和青睐,尤其现在,越来越受欢迎。但目前要使天然染料商品化,完全替代合成染料还是不现实的。

      天然染料给色量低、染色时间长也制约了它的发展。其中*明显的一个就是染料原料的问题。植物染料的原料都是来自植物,果实、花卉、枝叶的采摘受季节制约很大,为了保证非采收季节时生产的正常,必须有原料储备,相较根皮、心材、中药类,叶类、花卉、果实类储存时间不宜过长。而像洋葱皮这种原料,收集本身难度较大,很难大批量收集。就目前,植物染色技艺可以作为一项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艺术,只能以小量满足一些人的个性化需求,在市场占一席之地。

      传统染色工艺教学终于起步

      长江地理:前不久,植物染色技艺入选省级非遗,这对传承很有帮助。

      黄荣华:国染馆开馆后开设了观摩学习,现在也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研究者前来调研学习,我也在这期间收了一些徒弟,在跟随我学习。近几年,植物染色工艺也引起高校的关注,各地大学也越来越多研究人员开始传统染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去年清华美院举办了“2012年植物染色国际大展”,而后开设传统染色课程。山东齐鲁工业大学设计学院和北服研究生院,也都开设了传统染色教学。

      莲蓬壳可以

      提取漂亮的粉红色

      长江地理:传统染色技艺,在湖北的有多大的实现基础?

      黄荣华:传统染色大多是植物,原料取自身边,到处都有,物产丰富的湖北更是不用说。我本来是黄陂人,去年国庆节,在云雾山发现山里面有很多废弃的野生板栗,没人收,实在可惜。因为用板栗壳提取的染料,可以染出很漂亮的咖啡色。而且,使用后又可以废物利用制作活性炭,多次重复利用,农民增收不说,环保高效。

      湖北是千湖之省,莲的产量很大。洪湖,武汉法泗镇,都是高产区。实际上,莲蓬壳中,就可以提取很漂亮的粉红。还有武汉大街上,让清洁工人头疼的梧桐叶、云雾山的映山红、江边的芦苇……都是植物染色原料。

      在湖北,还有一个植物宝库就是神农架山区,那里的很多野生植物,尤其生态入侵类植物,都有可能是植物染料的原料,合理利用,既不会破坏生态环境,又可以创造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前景不可估量。

      汉绣的丝线,

      用植物染色才能算“正统”

      长江地理:植物染色,在湖北本地,有无独特使用价值的领域?

      黄荣华:有,楚式漆器,它也算国内****的文化遗产。

      漆器在所有的出土文物中,几乎是*娇贵的,人体的接触,很容易留下擦拭不掉的痕迹,修复应该是一种常态。根据楚式漆器的制作工艺,修复也需要用到矿物染料和植物染料。还有汉绣,现在的汉绣其实并不纯粹,按照古代的生产,那些丝线是经过传统染色技艺染色的才算正统,但目前使用的,基本都是合成染料制作的。

      长江地理:此次入选省级“非遗”,有无打算带着工艺回武汉?

      黄荣华:我本来是武汉人,研究起传统染色,也是小时候受外祖父和舅舅们的影响。因为他们在早前从事的文房生意时,有时候也会有制作国画颜料的机会,虽然种类不多,但让我知道了核心技巧,也算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门。

      湖北有这么丰厚的资源基础,需求也不少,如果带着植物染色技艺,可以在家乡发展起来,让这项技艺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对传统染色技艺的发扬,也是好事。 

    相关资讯
    • 解决特种缝纫机常见问题的有效措施
      特种缝纫机在各个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长时间使用或操作不当,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将介绍特种缝纫机常见问题,并[详细]
    • 工业用缝纫机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工业用缝纫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的机械设备,它以其、的缝纫能力在服装制造、家居纺织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介绍工[详细]
    • 珠边机选型注意事项及技巧
      在珠宝加工行业中,珠边机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将珠宝饰品的边缘进行修整和打磨。在选购珠边机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关键因素,[详细]
    • 埋夹机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埋夹机是一种常用于建筑施工中的重要设备,用于埋设电缆、管道等。由于使用环境复杂、工作强度大等原因,埋夹机常常会出现一些问[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