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出来的生物面料,可以“吃”
  • 展会资讯
  • 2016-07-15 15:42
  • 来源:中华纺织网
  • 标签:
  •   走到展台前,一股浓郁的茶香扑面而来,如果您以为这是茶叶展那就错了。眼前这些形状各异的包包和做工考究的首饰,只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茶色。仔细观察,包的皮质有明显纹理,用手触碰有湿润感,很像人的皮肤。

      这些产品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北京服装学院纺织品设计专业冯缨舒,她就是这些产品的原创者。

      从茶中提取的面料像皮肤

      这些产品来自于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作品展,主题是《轮回》。在设计展中,《轮回》是被围观*多、引起议论也*多的作品。

      “很多人都说我的产品是整个展中**一个看不懂的,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冯缨舒说。

      冯缨舒的《轮回》主题,是以皮肤的肌理为主,以宗教信仰提取的图案为辅,结合生物材料来表达的。在考虑主题时,她想起小时候在东北老家爷爷奶奶喝红茶菌养胃,当红茶发酵时表面会凝结出一层皮,扔掉后会慢慢变干,当时她很好奇,但不知道那是什么。设计时,这种发酵物质再次引起她的兴趣。

      她了解到,由红茶发酵成的这层皮有一定的韧性,是一种叫细菌纤维素的物质。细菌纤维素古已有之,在《齐民要术》中就有在食醋酿制过程中发酵液表面形成凝胶状菌膜的记载。在现代,细菌纤维素普遍被应用在医用材料、食品工业、造纸工业等领域,但至今还未有人把它应用到面料上。

      用茶叶发酵成面料,听起来就不可思议,更何况之前并没有人这样做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冯缨舒还是觉得不是没有可能做成面料,尽管她并没把握让发酵出来的东西成为面料。

      面料培养过程必然充满艰辛,别人的面料都是织成的,她的面料需要发酵出来。她感慨:“培养面料的时间相当慢长,全部下来要一个月,我的材料确实来之不易。”

      此外,培养过程还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比例和时间拿捏不准也会导致失败,温度也是成败的关键。制作过程的复杂,一度使冯缨舒毕业设计原材料供应不上。用她的话说:“这个过程就是在不断解决各种问题中度过的。”

      要培养成面料光是茶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物质,至于是什么?冯缨舒表示,这是配方不能透露,但主要还是从茶中提取的物质。她解释说:“用来提取面料的茶,不会局限于一种,茶的种类不一样,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不同季节的茶,质量也不一样,也可以把茶混合来用,讲究还是挺多的。”

      从自然中提取,*后降解于自然,回归于自然,这也是冯缨舒设计产品时的初衷。

      “这款面料纯天然无公害,对人体也有益处,我并不是说它会代替棉、麻、真丝或其他纺织品,但希望人们在残忍剥夺动物皮来满足虚荣心时,应该有人或有一个团队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它会有无限可能性,也会有它自身的价值。”

      冯缨舒形容这款面料的感觉特别像皮肤,有皮肤的纹理、皮肤的湿度、摸起来也是皮肤的感受,也可以叫它“植物皮”,还有点像果丹皮,因为它可以吃。

      现在这款面料正在申请专利,冯缨舒还没有给她取名字,只叫它“细菌纤维素面料”。“这个材料脱离了目前国内现有纤维范围,已经跨越了棉、麻、真丝,它是新的纤维。”冯缨舒说。

      此外,因为培育的复杂性,目前面料的产量还不是很高,不能批量生产,但她认为,这款面料将来的用途会有无限可能。

      产品新奇向多领域辐射

      在毕业设计展中,冯缨舒培育的细菌纤维素面料,是以各种款式的包包和首饰的产品形态呈现的,产品是她亲自设计。在冯缨舒看来,如果只培育出面料,却并不知道它赋予产品的样子,也没多大意义。只有做出成品才更有说服力,体现出它的实用性,证明它并非曲高和寡之物。

      冯缨舒把产品设计的很时尚,她认为,“面料本身就很复古,只有结合时尚才更容易被接受。现在我产品给人的感觉即复古又时尚,颜色是天然的完全是茶的颜色,整体感觉是皮质,却有着天然的肌理,是真皮表达不出来的感觉。设计这一系列产品,也是为了更好的展示这款面料的特性。”

      这次毕业设计展还引发了多家媒体的关注,冯缨舒的产品很受欢迎,各方合作者也纷至沓来。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茶行业。“毕业设计展后,茶行业的人想跟我合作做‘茶空间’,就是以茶为主题的环境下,生产一些茶的衍生品,比如茶包。我的面料本身就有茶香,和茶空间的环境非常契合。”冯缨舒说。

      除此之外,还有首饰、影视服装特效的合作者也找她合作。但未来,冯缨舒还是想以生产物品为主,“虽然面料做成服装也天经地义,但不会做为主打来做,主打还是物品类产品。从箱包开始,我的产品现在基本是一个产业,已经有了雏形,我希望有人跟我合作继续开发新产品。”

      回忆起**款包包的诞生,冯缨舒说当时的感动仍然记忆犹新,“在面料没有做成成品前各种担心都有,担心面料能不能剪裁,因为它涉及到受力问题。做出**个包时我就哭了,**款产品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它证明了这个新材料是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

      在谈到由面料到产品的过程,冯缨舒告诉记者,其实现在产品展示的面料,并非面料*原始的样子。原料是很自然的肌理状态,比较平整,有一款包就是完全用原料做的,这次没有展示,现在展出的这些包是在纯天然材料基础上,进行厚板丝网印,并运用折叠、切割等各种方法进行的面料再造,体现出强烈的皮肤肌理。

      当记者问到接下来的产品推广,冯缨舒表示:推广的事现在还没有想好,目前产品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得再进一步研究,比如说保养问题。因为这款面料做成的包,对环境变化反应比较明显,就像人的皮肤一样,环境湿度大时皮肤比较湿润,环境干燥时皮肤也干燥,这款面料也会这样。但对产品质量不会有影响,只是需要一个特殊护理,目前它适宜的湿度在40度到60度之间,所以有些地方还需要完善。

      谈到产品的前景,冯缨舒说:“产品的特性和生产过程的复杂性,或许决定了产品应该走高端路线,一个包的定价应该在几千元以上,但作为一种面料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因为它来自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不会浪费资源,符合未业发展道路,各个领域都有可能会用到。”

    推荐文章
    相关资讯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