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世界*大的纺织制造国,正努力寻求由纺织制造大国向纺织制造强国的转型,这将为全球纺织机械制造商提供新的机遇。
2016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将于2016年10月21日~2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本届展会是进入“十三五”时期的**个纺机专业展会,该展会既是对我国纺机行业“十二五”纺机成果的大检阅,也是对“十三五”纺机产品开发新动向的首次发布。
本届展览会将会给观众带来哪些新的技术和装备?这些装备对于纺织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哪些作用?本届展会又有哪些不同于往届展会的新亮点?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纺织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王树田。
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
记者:2016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有哪些不同于往届展会的新亮点?
王树田:2016年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将在全新的展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此次展会将会启用该展馆的6个馆,分别是H1至H3三个单层馆;H4.1至H6.1三个双层馆的一层展馆。
尽管受到当前整体市场形势不景气影响,但本届展会展出面积仍将达到17万平方米,来自全球的参展企业数量超过1600家。虽然展出规模增长不多,但仍然将是今年全球规模*大也是全球纺机企业*为重视的纺织机械盛会。
当前整个纺织行业身处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产业发展方式已经从以往的资本拉动型转入朝科技创新要效益的时代。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十三五”时期,纺织行业将会大力推广具备广泛适用性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通过提升纺织机械的自动化水平来提升整个纺织工业的竞争力,节能减排与绿色环保技术装备也成为纺织工业发展的新动力。中国作为世界*大的纺织制造国,正努力寻求由纺织制造大国向纺织制造强国的转型,这将为全球纺织机械制造商提供新的机遇。
此外,本届展会在组织和服务方面运用了很多新的技术,使用了新的办法。例如,观众可以通过微信快速办理登录手续,展馆内可电子导航等,进一步提升展会的服务水平。
展品体现发展方向
记者:本届展会上有哪些新的设备值得观众期待和关注?
王树田:从当前企业提交的展品情况来看,本届展会展品紧扣国家倡导的“智能制造”主题。例如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的自动落丝、输送系统,除了从落丝到加弹环节未连接外,实现了化纤生产各工序的自动连接和与智能物流系统的融合。
2015年,行业有不少自动化生产线项目落成,包括江苏大生的数字化生产车间以及山东华兴集团的智能纺纱生产线。事实上,这两年,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自动化装备使用*多的国家。这样的需求时时引导着装备技术的发展思路,包括行业普遍关注的成本问题、环保问题等等,在装备技术领域中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设备提高效率、减少用工、节能、降耗等方面都有不错的体现。可以说,展品特点与中国纺织产业与产业发展现状紧密相连。
记者:中国纺机的制造水平正在不断提升,您认为,中国制造和欧洲制造还存在哪些差距?
王树田: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机械得到了高速发展,国产装备市场占有率年均保持在70%以上。但与国际纺织设备先进企业相比,国产纺织机械在数控信息技术与智能化方面有一定差距,机器人机构与控制软件等智能化装备的研发已经晚于国外企业;纺织检测与监控手段相对简单,监控系统网络化方面缺少原创技术与核心技术。
联合办展让行业受益
记者:本届展会是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与ITMA第五次联合举办的展会。您认为联合办展对于展览会本身的成长和壮大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王树田: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之所以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决于中国纺织业不断提升的市场地位,也得益于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
联合展的组织是多赢的。首先,行业受益。全球同类企业真正同台竞技,通过展会不仅仅展示了产品,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企业在文化、理念上也在交流、碰撞,推动了行业的不断发展。其次,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展会严格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不仅约束企业、维护企业,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不断寻求技术突破,赶超同行业。对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第三,提高了国内企业的规则意识。通过这么多年的磨合,展商对展会规则认识提升,整个参展申报流程效率也越来越高。
记者:您对2016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有什么期待?
王树田:当前我们的纺织工业正处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亚洲的纺织业也处于优化调整阶段。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纺织机械生产制造规模*大、产品品种*全的国家,中国制造的纺织机械创新能力与制造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依靠实用、功能全且性价比高的特点逐渐被海外市场认可。距上届展会结束已时隔两年,这期间中国纺机企业开发出了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相信这些新的元素将会在本届展会上充分展示给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