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涨价“猛如虎” 织造厂家压力山大
  • 业界视点
  • 2016-11-26 11:24
  • 来源:中国纤维网 发现
  • 标签:
  •   近日,大宗品行情动荡不安,纺织上游原料也不甘寂寞,纷纷调价。这下可苦了中间的纱厂、布厂,由于原料的上涨,一方面,提高了纺织厂纱线的生产成本,纱厂的销售利润正在不断的被压缩,另一方面,进口纱在侧“虎视眈眈”,市场份额也在不断的被蚕食,当真是有点“前有狼、后有虎”的情形。

      一、原料试压、纱厂利润受压缩

      据统计,上周中国棉花价格上涨了247元/吨,上涨幅度1.61%,聚酯纤维价格上涨了310元/吨,上涨幅度4.4%,粘胶价格下调了350元/吨,下调幅度2.25%。这三大纺织原料,除了粘胶有一定程度的窄式下滑外,其他俩种都呈现“昂首猛进”的态势。

      棉花:现货相对稳定,整体出疆问题仍突出,喀什等地3128B级成交15200-15300元/吨,部分纺企近期补库需求增加。而由于雾霾等影响,山东、河北等地棉花收购暂停,当地疆棉出库价格小涨,山东3128级价格16300-16400元/吨,且仓库棉花量相对不多。

      涤纶短纤:隔夜油价大涨,聚酯大盘稳中略上,涤纶短纤厂家报稳走货,观望气氛延续,目前江浙1.4D直纺涤纶短纤主流报价7300-7500元/吨出厂。华宏报7450元/吨省外,华西村报7460元/吨出厂,远东报7510元/吨省外,康鑫报7300元/吨出厂,三房巷报7700元/吨出厂。

      粘胶短纤:早间粘胶短纤报价多有一定拉涨,实际成交重心较前期上移100-200元/吨,中端主流报价执行多15300-15400元/吨,高端15500-15700元/吨,下游早间询盘采购气氛热络,粘胶厂前期货款合同履行较顺利。部分中端实单15300元/吨已有实单落实。

      相比于原料的拉涨行情,下游的纱厂以及织造厂对于涨价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但却不得不勉力为之!上周,中国浙江钱清市场纯棉纱和涤棉纱价格上调约100元/吨。环太湖遮光布企业群协会自10月18号以来,再一次上涨坯布价格0.3元-0.5元不等。温州革基布商会自8月22号上涨面料价格以后,再一次上涨1000元/吨。

      但即使如此,报价时为防客户流失,并不敢贸然生猛加价,生怕下游客户不买账。

      江阴江东塑胶有限公司的汪东兴给记者算了笔账: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上升10%,劳动力也上涨5%,人民币升值近3%,但成品报价只能微升5%。“经济危机后,欧美购买力下降,产品很难涨价,跟不上成本的上升的步伐。”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美洲贸易部经理李志奇表示。浙江中大华瑞经贸有限公司预计将订单价提高三成,但外销经理张小姐表示,“这样的上涨幅度还不知道采购商能否接受。”

      二、成本增高、“一大波”进口纱正在来袭

      据了解,11月上旬以来抵港、入保税库的印度、巴基斯坦、越南、乌兹别克斯坦等产地棉纱、涤棉纱数量逐渐增加,品种主要为C20-32S、巴基斯坦赛络纺C10-16S。OE纱装运、交货量有所下滑,印度C21S、C32S喷气用、剑杆用预售较活跃,一些贸易商港口刚一上船,国内已签约售空。

      究其原因,国内棉价高位上涨,特别是11月10-11日郑棉CF1701合约先后突破16000元/吨、17000元/吨,导致棉企、贸易商对现货售价“胃口”大开,疆内监管库“双29、双30”机采棉、“双28、双29”手采棉的报价都在15800元/吨以上(毛重),出于成本压力及市场趋势的考虑,纱厂纷纷上调棉纱报价200-300元/吨,内外纱差价拉大。

      内外纱差价一拉大,市场导向自然更多的涌入更加便宜的一方。对此,纱厂也表示无可奈何,明明是自己的主场,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部分订单被外纱抢走,因为原料成本在那儿,总不能“赔钱抢订单”吧。截至目前,进口纱库存增至8.5万吨,较10月上旬增1万吨。

      青岛港进口纱数量约2.5万吨,较半月前增加0.5万吨,主要来源国印度、巴基斯坦、越南。

      张家港进口纱数量约2.1万吨,较半月前增0.3万吨,主要来源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尼、越南、乌兹别克斯坦。

      广州港进口纱数量约1.6万吨,较半月前增0.1万吨,主要来源国和地区印度、印尼、越南、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台湾、美国等。

      宁波港进口纱数量约1.1万吨,较半月前变化不大,主要来源国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地。

      上海港进口纱数量约1.1万吨,较半月前增0.1万吨,主要来源国印度、巴基斯坦、美国。

      天津港进口纱数量约0.1万吨,较半月前变化不大,主要来源国巴斯斯坦、越南。

      11月中旬,抵港印度C21S、C32S、JC32S的报价分别2.43-2.45美元/公斤、2.55-2.60美元/公斤、2.85-2.90美元/公斤(CNF报价),内外纱价差增至1000-1200元/吨,吸引中国买家下单。预计11-12月港口外纱数量或会继续增多,心疼国内纱厂。

      小编有话说:

      原料厂作为整个纺织业的源头企业,掌握了**话语权,尽管原料方面涨声一片,但产能过剩和消费低迷,迫使终端消费品制造商不得不面临减价促销的选择。那么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来了,当通胀传导到终端消费品领域,必将导致内需更加疲软,从而产生新一波产能过剩。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后果更为不堪设想。

      作为中间的纺纱和织布环节,上有原料涨价,下有买家压价,织造厂家还真是压力山大!“高高在上”的原料企业,或许真的该停下来等等下游,听听织造企业的心声,毕竟原料野蛮涨价,只会减少下游的生产积极性,从长远来看反而会对后期市场造成不利影响,绝对不是能持久发展的长远之计!

    推荐文章
    相关资讯
    • 中国高温熔体压力传感器的诞生公司
      湖北五岳传感器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是中国高温熔体压力传感器的诞生公司,致力于高温熔体压力传感器、高温熔体压力变送器、数[详细]
    • 国内知名鞋服企奥康国际发布定增预案
      继男装品牌卡奴迪路在广州太古汇开出多品牌高端精品买手店01MEN后,日前,国内知名鞋企奥康国际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4亿元,在未来3年计划新建150家奥康国际馆。种种迹象[详细]
    • 国内知名鞋服企奥康国际发布定增预案
      继男装品牌卡奴迪路在广州太古汇开出多品牌高端精品买手店01MEN后,日前,国内知名鞋企奥康国际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4亿元,在未来3年计划新建150家奥康国际馆。种种迹象[详细]
    • 鲁泰打破纺织业魔咒 利润率攀新高
      据报道,近20的利润率,这不是1家金融公司,而是1家纺企,这真的有点颠覆人们对传统纺织产业的认知,在2013年创造这样业绩的正是位于山东淄博的鲁泰纺织公司。纺织一直是劳动密[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