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拉链年需求量在800亿元,每年约有5%~10%的增长,其中有50%的数量在中高档市场。向中高档市场发展,拓展生存空间,已成为中国拉链行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方面。需要强调的是,进入国内外中高档拉链市场。需要品牌支撑,但这并不是行业内一两个品牌企业能做到的,需要形成一个优质强势的拉链品牌产业群体,从而得到国内外品牌供应商的认可。”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拉链分会理事长施能辉近日在分析拉链行业发展走势时,说了这样一番话。
施能辉还强调指出,在与国际中高档拉链品牌企业的竞争中,仅靠一两个国内拉链品牌企业是不现实的,他们所能发挥的影响和作用也很小,需要国内一大批拉链品牌企业的崛起。通过行业间的相互支持和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实现全面开花,各个击破,逐渐占领中高档市场……
拉链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服装、箱包、鞋帽和人们基本生活保障的需求,使全球拉链耗用量呈逐年增加之势。而我国服装、箱包、旅游用品等在国际市场上所具有的竞争力,也确保了我国拉链产业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以2011年1~8月为例,我国拉链行业生产和出口平稳增长,企业接单情况普遍好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2011年3~5月,国内大型骨干拉链企业大多数都出现了订单来不及做的现象,拉链销售价格也比去年普遍提高。从地区销售情况看,广东和江苏省的条装拉链企业销售增长率大于其他地区,平均增长超过了20%,有的企业与去年同期相比超过了40%.
施能辉说,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大的拉链生产国和出口国,这得益于近30年来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产业在规模、技术、人员等方面的长期积累。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目前,我国拉链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这已成为阻碍拉链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大瓶颈。而导致这一生产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多、规模小、品牌弱、产品杂、分工不明确。
由于拉链不是*终产品,受下游产品影响较大,特别是服装行业的影响较大。2011以来,在相关行业成本快速上升、人民币加速升值、劳动力紧张以及国内通涨压力和银根收紧的大背景下,国内拉链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其中,在国际市场,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服装等相关产品对拉链的采购要求越来越高,在环保、安全和质量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品牌对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施能辉说,拉链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现状,促使全行业在已出台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品牌战略放到了一个重要位置。
那么,拉链行业如何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施能辉认为,应在以下两个方面着重努力。一是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这是提高拉链行业竞争力的动力。当前,无论从提高拉链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开发新品、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劳动力的使用和应对日渐提高的各项费用,还是从进入中高档市场,参与国际品牌企业的竞争,并适应国际市场的流行趋势,提高节能减排、降耗、清洁、环保和安全的水平,都需要提高拉链的制造技术,以此赋予企业新的生命力。这需要企业从提高拉链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入手。同时还需要企业将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结合应用到生产、管理和营销中去,提高运行效率和质量。此外,还需要生产企业将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到拉链的制造过程,提高产品性能,并降低原材料和生产成本。在上述基础上,还应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行业内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专利的氛围,保护企业在技术开发上的积极性。二是加快产业整合和上市的步伐。目前,国内一些拉链产业基地普遍存在企业集中了,但相互间的价格竞争、工资竞争反而更加激烈,并出现了互挖人才的现象,这非常不利于拉链行业的良性发展。而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拉链产业加快内部资源整合和调整的步伐,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力争培养几个规模大、综合竞争力强的企业。同时,产业资源明显的地区也应通过整合形成分工合作、凸现区域产品优势的产业链。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加快上市的步伐,利用资本市场的优势,加快自身建设,缩短与跨国公司的差距,提高竞争力。
施能辉还补充说,为确保市场话语权,国内拉链生产企业还应高度关注产业梯度的转移。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相对落后的地区转移已是不可避免的,拉链产业的转移早晚也会发生。从目前情况看,服装产业已开始向国内二线地区和国际上的东南亚、南美地区转移,并且已成为发展趋势。拉链行业应密切关注这一动向,及时研究对策,并及时跟进。眼下,日本的YKK拉链公司已比国内同行**了一步。该公司于两年将投资重点放在了孟加拉国,2010年完成了第三期增容工程,其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工厂的改造和扩建也在同时进行,加快了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新的布局,已成为YKK公司利润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