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纺织人都应该了解的纺织历史
  • 行业资讯
  • 2018-06-08 15:14
  • 来源:中国纺织机械网(中国纺机网)
  • 标签:
  •   我国劳动人民在征服自然界的斗争中,为人类物质文明建立很大的功绩,纺织业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我国考古工作者所发现的一件件纺织文物,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的*好见证。如早在5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就已用骨针引线,缝制兽皮衣服以抵御寒冷;又如从已出土的*早的葛布残片表明,我们的祖先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用葛纤维织出用于衣着的葛布来;再如在新石器时代遗址所发现的半个切割过的蚕茧,及4700年以前的丝织品,表明我们的祖先在那时已能利用蚕的丝进行纺织,并达到相当的水平(经纬密度各为480根/10cm);就在这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也开始用毛纤维制成毛布和毛毯用于衣着和御寒。仅从以上几例就可说明:无论从织造原料或织造技术来说,我国纺织都具有悠久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人类与自然作斗争的实践中,纺织生产技术和产品品质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应用苎麻纺织已很广泛,《诗经》中就有“东门之池,可以沤麻”,“东门之池,可以沤苎”,“是刈是濩,为絺为绤”等的记载。从殷墟出土的铜觶和铜钺上的菱纹及回纹丝织物残痕可知,商代已有提花技术。

      到春秋战国时代,经线起花织锦技术已普遍流行。从战国楚墓中出土的文物中出现花纹比较复杂的对龙对凤纹锦。

      在距今2100多年的马王堆一号墓中也发现绒圈锦织物(我国漳绒和天鹅绒的前身),这种织物是用提花机控制上万根经纱织成的。此外,墓中还发现一件质量仅49g的素纱单衣,单位面积质量仅10多克。这些都说明我国的织造技术很早就达到较高的水平。

      在织造工具方面,商代已普遍使用踞织机(操作者坐在地上或竹榻上织造)。春秋战国时代出现脚踏织机。西汉昭帝末年,织造工具有很大改进,劳动人民陈宝光之妻改进提花方法,提高织绸质量,节省工时。魏文帝黄初年间(公元220-226年)马钧将花楼提花机进一步革新简化为十二综、十二蹑,为丝绸织造技术作出贡献。

      到唐宋时代,不但创新色彩华丽、质地坚韧的丝绒,且缎纹地的锦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清明时代,革新家黄道婆为棉纺织技术的改进和推广作出很大的贡献,使松江地区成为当时*大的棉纺织中心。北京定陵出土的文物表明,明神宗时期的衣料织制精巧,图案繁多,其中以织锦和双面绒尤为精致。

      我国的纺织品特别是丝织品在世界上一直享有盛誉。远在公元前五六世纪,我国的纺织品就传到西亚和东欧。秦始皇时有人东渡黄海到日本传授织绸技术。汉武帝时(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携带大量丝织品,促进中外丝织技术交流,重新打通“丝绸之路”,使我国丝绸织品源源向西方输出。纺织品的输出到隋唐时期达到高潮,出口许多水平很高的锦、绫、绮等不同织纹结构的丝织品,及各种印染加工很精美的丝绢、棉布等纺织品。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我国从广州向欧美出口的南京布(松江棉布和江浙一带的紫花布)就有330多万匹之多。

      19世纪40年代,我国纺织工业开始采用机器生产,但由于清王朝的腐朽没落和帝国主义经济的入侵,发展极为缓慢。当时虽兴建“甘肃织呢局”“上海机械织布局”等企业,但规模不大,且都被控制在封建官僚手中。甲午战争后(1895年),英、美、德、日等帝国主义国家相继在我国开设纺织工厂。据统计,在**次世界大战以前,纺织工业中的外国资本超过本国资本很多,由此可见,我国近代机器纺织工业一开始就受到封建官僚和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垄断。

    推荐文章
    相关资讯
    • 解决特种缝纫机常见问题的有效措施
      特种缝纫机在各个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长时间使用或操作不当,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将介绍特种缝纫机常见问题,并[详细]
    • 工业用缝纫机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工业用缝纫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的机械设备,它以其、的缝纫能力在服装制造、家居纺织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介绍工[详细]
    • 珠边机选型注意事项及技巧
      在珠宝加工行业中,珠边机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将珠宝饰品的边缘进行修整和打磨。在选购珠边机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关键因素,[详细]
    • 埋夹机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埋夹机是一种常用于建筑施工中的重要设备,用于埋设电缆、管道等。由于使用环境复杂、工作强度大等原因,埋夹机常常会出现一些问[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