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地位举足轻重,发展迅猛,而纺织服装行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纺织服装行业应该如何发展?未来行业的新红利和新路径又有哪些?
2013年12月6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13中国纺织创新年会”在京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作了题为“产业发展的新红利——新浪潮与新路径”的主题报告,对近几年和未来几年的纺织服装行业做了详细分析。
分析新旧红利传承
报告首先分析了纺织服装行业近几年发展的动力来源。孙瑞哲认为,纺织服装行业的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三大传统红利——要素红利、发展红利和市场红利。要素红利方面,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低成本劳动力和土地充分供给,较高的环境容量,生产原料价格虽有波动但相对稳定,相对其他国家,能源供应也十分稳定。
发展红利方面,就国内而言长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行业市场化程度高。国际方面,资本的跨国流动和国际产业的分工调整促进了产业发展。研发方面,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和逐步成熟的产学研机制成为科技创新红利。发展模式上,国内的产业链配套、出口导向型战略引发了集群效应,这些正确的发展模式也成为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红利。
而市场红利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近年来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加入WTO带动了国际市场,国内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则带动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不可否认,纺织服装行业的以上传统红利正在衰退和稀释。那么未来几年行业内新的红利都有哪些呢?孙瑞哲分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多项表述均利好于纺织行业。其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有助于理顺棉花体制、纺织产业向上游原料环节配套,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行业发展与行业政策的全方位协调设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则有利于纺织业非公经济突破部分产业的垄断门槛,为产业注入新活力,巩固民生产业的地位:“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助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既有利于稳定产业工人队伍,又有助于刺激消费需求持续升级:“转变政府职能”则有望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从而有助于倒逼纺织工业加快技术进步。
在新形势下,中国纺织工业正面临以“增长、责任、电商、延伸、融合”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新浪潮,这也是中国纺织工业下一步发展的新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