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模式转换遭遇瓶颈 是继续停留在2012年之前的旧模式,还是转向未来35年需要探索形成发展的新模式?摆在纺织产业面前的生存问题就是这样地明显。 但是,新旧模式的转换遭遇的瓶颈和困难亦是同样的显而易见。尤其对纺织企业而言,每一步都将是脱胎换骨的转型之痛。 2月23日,在京举办的中纺圆桌论坛第九届年会试图抓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机,为正步入攻坚关键期的纺织产业的转型发展谋变避险。 内需市场成变局*大隐忧 去年纺织服装的零售总额增长由此前的平均17%降为11.7%. 不可否认,纺织行业的难是整个国民经济调整改革在纺织工业的映射。 诚如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表示,纺织业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速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过去经济政策负面作用的消化期的同步和倒逼。 内需消费市场的变化首当其冲。在预测2014年中国纺织业趋势时,高勇认为,以稳为主的整个纺织行业形势中,变化比去年要大,要多。 首先是原料。棉花价格,棉花政策可能比过去两年更难预测,高勇指出,多数人认为新棉季到来的国家将对新疆给予目标补贴,认为今年棉花价格会大降,会较为接近国际市场价格,但实际上,在今年9月份以前仍执行国家放储价,国库已有1300多万吨棉花,相当于存储了两年多的棉花产量,而国家现在消化的手段只有一个进口配额。 怎么挂钩?用什么方法挂钩?用什么价格挂钩是今年消化国储棉的变数。高勇直言,在棉花市场价格方面会有变化,不能抱太大的希望。 而2013年,出口回升成了纺织业所没有想到的亮点。
但在中纺圆桌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介绍,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纺织工业整体呈现出稳中有增的趋势。据数据显示,2013年整个纺织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800亿元,增长超过11%,实现利润3605亿元,增长17%.看数据,纺织业形势还是一片大好,高勇说。 差异说明了什么?高勇表示,一是纺织业已进入较持续的、低增长的发展阶段。按国家统计局数据,纱、布、化纤、服装等纺织业主要产品产量在去年一季度增幅还在10%以上,但到年中降到8%左右,到下半年以后除产业用纺织品增长超12%以外,其他主要产品产量全部降到8%以下。 来自行业协会的测算比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更为低迷。按棉纺协会、服装协会的测算,2013年纱的产量只有超过1%的增长,布的增长为-2%,服装只有1.25%的增长,接近于零增长,是历年以来增长幅度*低的。高勇如是说。 二是投资大大下降,从此前持续超过30%以上的年增长率降为2013年的17%左右。 三是原料对于纺织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比如,棉花国家收购政策导致的国内外棉价差冲击,去年纺织业只用了830万吨的棉花,比前年又少了200万吨,比*高峰期的近1800万吨则少了将近1000万吨。 四是订单、利润、产能都在向纺织行业大企业集中,尤其在棉纺、针织、服装行业都较明显。 五是整个纺织业节能减排形势越来越严峻。问题*大在减排,尤其是污水的排放,甚至纺织业都没能完成国家节能减排‘十三五’指标。 六是终端销售渠道的重大变化。高勇表示,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测算,2013年服装服饰、家用纺织品网上零售接近甚至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服装服饰、家用纺织品网上零售比重已达20%. 具体到纺织工业化纤、印染、产业用纺织、家纺、服装等各个细分行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表示,2013年纺织业整体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局面,但仍是难中有进、调整加剧。
印染方面,陈志华介绍,印染布产量从2012年、2013年开始降为负增长,每年都要降低20多亿米,产量下降的同时,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升了8%,利润上升了10%.全国1906家规模以上企业亏损企业238家,亏损总额比2012年下降22%,亏损企业数相对2012年减少46家。 难、稳、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则直言,2013年化纤行业增长7.9%,产能惯性增长,开工率却在持续下降,去年开工率大概在82%,个别品种低于80%;低增速和高库存逐步成为常态。 产业用纺织品市场,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介绍,产业用纺织品2013年增长12.9%,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6.5%,比去年的18%的增速略有下降,利润增长16.4%,比去年的18.3%也略有下降,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增长28.8%,高于整个纺织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