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市3000多家服装企业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已经触网,但受人才、技术、运营经验等多种因素制约,这些企业触网的效果并不理想。近日,由重庆服装行业协会牵头搭建的重庆服装行业电子商务平台重庆品牌服装城正式启动,希望通过抱团发展的方式,助推传统服企向电子商务的转型升级。那么,目前我市服企触网情况到底怎样,面临哪些难题,未来又该如何发展?
现状三成本土服企触网
记者:重庆服装企业触网的情况怎样?
陈尚福:服装类产品电子商务近两年增速非常快。有机构预计,2014年底,中国服装电子商务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5195亿元,届时在整个电子商务市场中的占比将达到27%.对于服装品牌而言,电商化显然已经是一种趋势。据协会初步统计,在全市3000多家服企中,大概有30%的企业已经通过第三方平台等触网。
邓晓琴:对大多数服装企业来说,商场已逐渐成为品牌宣传地,而不是销售阵地。我们从去年5月份开始发展电子商务,推出天猫店,目前我们还在网络上开设了自己的子品牌。
叶强:我们发展电商才半年时间,目前我们的哥菲、冬羽两个品牌都已经实现网上销售。我们今年也会继续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
瓶颈戴着镣铐跳舞
记者:目前企业在转型电商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陈尚福:据我们了解,有些企业的网店沦为了摆设,而有些则是在亏本运营。这主要是受这几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很多传统企业没有电商运营经验,其次是受技术、人才、资金等制约,还有一点便是企业都是单打独斗,不成规模。
邓晓琴:现在行业内有句话是做电商是找死,不做电商是等死,说明了服企做电商的苦恼。目前做电商已不是前几年的环境,除了一次性投入和商城扣点外,还有高昂的推广、宣传等费用。并且有些企业还要承受来自商场的压力,服装品牌进驻商场时,有些商场会签订一些排他协议,即如果开设实体店,则不能在网上开店,因为网上的价格肯定比实体店要低。在这样的情况下,网店给了商场压力,商场只能转嫁给供货商。
叶强:我们的网店好的时候一个月可以销售二十多万元,但是和实体店相比还是算低的,如果完全靠网店来赚钱还较难。整体来说,重庆服企触网比较晚,同时,由于品牌的影响力拓展至全国的还较少,因而在发展电商方面受到一定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