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半年的过去,下半年的到来,不少券商研究所开始发布有关品牌服装下半年投资策略。
从相关报告来看,与上半年相比,目前服装行业终端零售继续承压,整体零售环境并无明显改善的迹象。期待整个行业在下半年出现明显好转,可能性并不大;但一些龙头企业已经开始应时而变,因此服装行业的分化将会越来越明显。一些提早调整、执行有效,且能够在模式上积极探索创新,以应对消费环境和消费模式变化的公司更能脱颖而出。
行业回暖尚不明朗
服装家纺板块今年1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1.31亿元,同比下滑5.1%;实现净利润14.82亿元,同比下滑11.27%.业绩降幅有所收窄,但资产负债表仍未明显修复。
此外,服装企业前几年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消费环境(电商的崛起)、竞争环境(竞争加剧、外资品牌进入)、成本端(租售比逐年提升、人工端的上涨)以及消费习惯的变化,在今年上半年继续存在。
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上半年服装消费延续了低迷的态势。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0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9%,较3月份回落0.3%.时间统计期更长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10月以来50家重点零售企业的服装零售同比增速大幅下滑,基本都在0上下波动,有的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目前整体行业环境依然承压,能否持续回暖目前尚不明朗。
目前言复苏可能尚早,但制约品牌服装行业近几年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外部环境等在1-2年内或将有所改善。而更重要的是个体企业自身的能力建设和转型提升,行业调整后微观个体分化差异会巨大。在目前这个时间点上,至少是可以来更多地关注品牌服装行业和个体企业的情况。国信证券分析师朱元对此表示。
兴业证券[-0.12% 资金 研报]的中期报告里则表示,不轻易乐观,不放弃希望。其观点和国信证券基本类似需求端上看,从2010年至今,服装家纺行业需求增速在整体需求增速下台阶、行业可选消费属性凸显的背景下逐渐下滑;同时,服装家纺行业线上渠道优于线下渠道的结构性分化态势仍在继续。从供给端来看,电商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以快时尚品牌为代表的行业新进入者对现有品牌产生替代效应,两大变量继续加剧行业竞争。在供需两端未出现明显向好的迹象、公司经营数据及财务数据未出现明显改善、O2O等估值修复驱动因素动力减弱的背景下,维持对板块中性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