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或是加盟店超**甩库存
不能笼统地说‘大甩卖’摊点的衣服都是假货,但是,很多摊点会掺杂假货销售。曾在石狮做过企业库存交易的业内人士张先生告诉记者,如果是品牌的T恤衫仅卖30元40元,那么,这些衣服很可能是企业生产的二等品。不过,很多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品牌形象,会用剪标的方式对二等品进行处理。也就是说,二等品的标签是不齐全的,与一等品有明显差别。
以七匹狼T恤衫为例,即使是2011年的正品老货,进货成本价格也要30元40元,销售到终端市场至少也要60元70元,才有赚头。张先生告诉记者,那些没剪标的,卖30元40元的品牌服装,有可能是仿冒品,也有可能是因为品牌加盟店倒闭,超**的货底,不过,这类货底数量很有限,基本上支持不了长期销售。
早些年,确实存在着很多品牌企业苦于库存压力,动辄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货值的库存便宜销售给中间商,再由中间商转卖到外地批发市场销售,不过这几年,很多品牌企业意识到这种清库存的方式难以控制销售渠道。张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品牌服装一旦过于便宜地外流,就很可能沦为路边货,这对企业品牌将是致命的打击。
症结品牌企业难以控制加盟商
为此,记者采访了多家品牌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他们均表示,大甩卖的服装从企业内部外流的可能性很小,但不排除小部分服装从代工工厂、加盟店外流的可能性。
品牌企业的库存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工厂库存,另一种是渠道库存。我市一知名体育用品企业相关负责人丁先生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工厂库存较好控制,目前,品牌企业的工厂库存主要通过做品牌特卖会和工厂折扣店直接销售两种方式清理。
据介绍,特卖会一般是换季或年底等特定的时候开展。此前,利郎、九牧王、嗒嘀嗒、玛米玛卡等本土品牌企业都通过特卖会,成功清理了不少库存货;而工厂折扣店大部分是常态化开放的,但短期的清库存能力不如特卖会。总体来说,无论是特卖会,或是工厂折扣店都是直接面对终端客户,很少有被转卖的可能性。
然而,对于渠道库存是否可能流到大甩卖摊点的问题,丁先生也心中没底。渠道库存确实很难控制,因为很多专卖店是加盟的,部分区域代理可能为了回笼资金,将一些积压的断码货便宜销售给中间商,这类交易企业很难监管到位。
无奈回收价太低分销商不做亏本生意
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土不少品牌企业已开始尝试着向区域代理、加盟商回收一部分渠道库存货,统一交回厂区做特卖会销售处理,以防库存货流入大甩卖摊点销售。
但分销商对这样的方式似乎并不感冒。2011年夏季,我以原价的4折进了一批当季服装,到今年夏天,还剩一些没卖出去,企业开出的回收价为原价的1折,回收总价还要再打上8折。这相当于进货价100元的衬衫,回收价只剩下20元,谁肯做这样亏本的生意?一家男装企业的分销商朱先生告诉记者,不少企业按库存的年份制定回收价,比如进货价3.5折,过季一年回收价即为2.5折,过季两年回收价即为1.5折,库存放越久越不值钱。
大企业依仗着品牌优势,对分销商开出的库存回收价太低了,大多数分销商宁愿把库存销往其他渠道,也不愿让厂家回收。在朱先生看来,品牌企业要遏制住加盟商随意销售库存的做法,*好与诸多分销商建立一个良性库存回收机制,同时适当提高库存回收价,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渠道库存的外流。
让品牌不再掉价
采访中,清仓大甩卖的摊主和品牌企业各执一词,前者保证绝对是正品,后者又说从企业内部外流的可能性很小。不过,谁也没法排除部分服装从分销商外流的可能性。
然而,无论大甩卖摊点的服装质量如何,是正品或是仿冒品,不可否认:这样大甩卖无疑会让企业的品牌掉价。身边一位朋友曾这样对记者说,品牌服装一旦在路边便宜甩卖,自己基本就不愿意再到专卖店购买品牌衣服了。
面对如此之多的大甩卖摊点,诸多品牌企业必须动起来,对于仿冒产品坚决打假,对于外流的库存货进行销售渠道整合,这样才能有效维护自身品牌形象,让品牌不再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