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品牌崛起 国际品牌市场份额缩水
  • 行情动态
  • 2014-07-08 16:25
  • 来源:中国服装机械网
  • 标签:
  •   据澳大利亚报道,长久以来,国外品牌主导了中国消费市场。从运动鞋到汽车,进口商品普遍被认为质量更好更上档次。但一项新的研究报告显示,外国进口商品正受到中国本土品牌的猛烈冲击。超过60%的国外品牌市场份额缩水,而国内品牌利用本土优势及开展海外并购,拓宽市场份额,对国外品牌造成威胁。

      全球**咨询公司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和市场研究机构Kantar Worldpanel发布的中国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在快速消费品上,2013年有超过60%的外国品牌市场份额流失。这份报告显示,包装食品、饮料、个人护理和家庭护理这四大生活消费品部门的增长放缓,而这四大部门占中国消费品市场的80%.

      报道指出,这一趋势不局限于特定区域,在中国广泛存在。国外品牌市场份额的流失在各线城市都有体现,其中包括在一些外国品牌曾占有很强优势的主要城市。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在网上购物。中国成为了世界**大电子零售市场,消费者比起传统的市场销售,更喜欢上网购物。

      虽然电子商务给国外品牌提供了机会,直接向中国逐渐壮大的中产阶级推销商品,然而本地竞争对手的威胁开始出现。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不仅使国内外品牌的竞争更为激烈,也给本地品牌提供了打败国外品牌的机会。联合利华等公司面临着严峻的形式,中国新生品牌正发起猛烈的攻击。

      于2008年建立的洗涤用品品牌蓝月亮因地制宜,针对中国人手洗衣服的习惯,生产手洗洗衣产品。蓝月亮2011年采取猛烈的销售攻势,广告支出翻倍达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亿元)。2012年蓝月亮停止线上宣传支出时,与之竞争的国外品牌松了口气,以为他们的苦日子到头了。但随着蓝月亮的市场份额日益扩大,他们意识到这并不是终点。蓝月亮调整策略,转战店内营销。在全国各地的零售商店内,蓝月亮的销售人员让消费者试闻产品的香味。蓝月亮的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14%增长到今天的40%至60%.

      中国品牌将竞争拉到自家门前,分散了国际品牌在他们国内市场的注意力。只要中国品牌能在中国市场站住脚,跳出国内走向国际的路将会越走越通畅。不过,根据明略行2013年的一项世界市场调查,现在世界上只有20%的消费者能够说出中国品牌。其中,巴西、印度、南非等快速发展的市场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够购买意愿*高。

      中国品牌影响力扩大的另一重要途径是进行海外并购。通过吸纳知名西方品牌,改变人们对“中国制造”产品粗制伪劣的固有看法。除了获得知名品牌商标,中国品牌同时还拓宽了市场,获得了专业技术知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数据,2013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达619亿美元,同比增长8.8%. 联想在2005年收购IBM的行动引领了这股潮流。联想现在不仅在中国市场上独占鳌头,其收益有57%来自海外。中国家电巨头海尔也收购了新西兰国宝级电器品牌斐雪派克(Fisher & Paykel)。

      报道还称,中国正成为品牌国际化的主战场。国外品牌需要重新审视形势,另谋出路。 

    相关资讯
    • 电子元器件兴起,未来的电子行业在哪里
      电子元器件行业定义是指电子元件和电小型的机器、仪器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常由若干零件构成,可以在同类产品中通用;常指电器、无线电、仪表等工业的某些零件,如电容、晶体管、游丝、发条等子器件的总称。[详细]
    • 有极性之分的元器件,你知道的有哪些?
      半导体元件—二极管:想要完成整流功能,会用到具有单向导电特性的半导体元件:(整流)二极管,会留意到其用银环(或黑色环)所标注的阴极所在[详细]
    • 贴片二极管-汽车电子的重要电子元件
      贴片二极管被广泛地使用于汽车操作系统以及软件安装系统等应用。这些应用具有信息处理、通讯、导航、防盗、和娱乐等功能,能够充分感知驾车者和乘客的状况。[详细]
    • 汽车音响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滤波:滤除电源中的噪声。电容器具有电极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因此电源供应装置的噪声波被电容器吸收,在电源电路进入汽车音响的主机和放大电路之前被抑制。[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