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整合产业链步伐加快
  • 市场分析
  • 2014-07-26 10:03
  • 来源:中国服装机械网
  • 标签:
  •   20世纪80~90年代末,我国纺织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典型特征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大批民营、外资企业进入;产品以大宗纺织品及成衣为主;大量产品出口,纺织经济向外向型经济发展;生产布局由分散布局向区域集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纺织业凭借廉价劳动力优势经历了一个迅速扩张的时期。据德国werner international inc公司对世界纺织业劳动力工资成本的统计,在2000年秋调查的54个国家中,中国列第48位,劳动力工资成本仅为日本的2.6%、美国的4.8%.

      进入90年代中期,我国凭借劳动力等成本优势,迅速承接了来自于亚洲四小龙等地区的纺织业中低端产能转移,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竞争导致供需失衡,且当时多数国企包袱沉重、资金紧张、设备老化,全纺织行业连续多年亏损。后经过国退民进,随着纺织民企的高速发展,至90年代末,纺织业整体已接近盈亏平衡点。纺织工业是当时我国的大产业,并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1999年纺织工业出口顺差320亿美元,占全国外贸顺差的70%.据2000年统计,纺织业产业工人1300万,占全国产业工人13%,固定资产占全国的11.4%.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大的受益者就是国际竞争优势相对突出的纺织业,2004年我国纺织业的总产值的占比、产业工人的占比、企业单位数的占比均达到了该阶段的顶峰。

      2005年考虑到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中国企业为建立全球纺织品贸易新秩序做出了“牺牲”,我国出口关税的主动提高,缓解了短期贸易的正面冲突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纺织业进入了调整阶段。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力成本呈现出快速增长之势,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也一路走高,与发达国家及国际平均水平相比,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与亚洲的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中国的工资成本已经不具有优势。2002年中国纺织业平均工资水平已达到印度的1.12倍,巴基斯坦的1.86倍,这两个20世纪90年代后期崛起的国家正日渐成为中国在低附加值、大众化纺织服装产品上*强劲的对手。

      2007~2008年,虽然欧洲、美国对我国纺织品的设限相继到期,但以劳动力成本为代表的相对优势不断弱化,削弱了我国纺织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暂缓了人力成本上涨的压力,但2011年的“补偿性”工资上涨,加之员工福利等规范化间接提高了劳动力成本,我国纺织业受越南等国家的冲击越来越大。

      2012年以来,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环保等政策性压力加大,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中低端产能加速转移至东南亚国家。2013年越南纺织品出口额达230亿美元,占越南gdp总值的15%,为越南解决300万人就业,纺织业成为越南传统支柱产业。 

    相关资讯
    • 我国化纤产业发展状况及发展方向分析
      目前纺织行业处于低迷中,而化纤行业却仍然保持逐年发展的状态下,这是什么原因?同时目前中国化纤前景一片乐观,那化纤行业者也应提高警惕,要努力想对策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详细]
    • 我国化纤产业发展状况及发展方向分析
      目前纺织行业处于低迷中,而化纤行业却仍然保持逐年发展的状态下,这是什么原因?同时目前中国化纤前景一片乐观,那化纤行业者也应提高警惕,要努力想对策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详细]
    • 我国纺机行业需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我国纺织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短短几年时间大量新型机电一体化纺织设备不断涌现,受到用户欢迎。但也不可否认,纺织产业在经历了持续发展壮大的时期之后,总体形势[详细]
    • 我国纺机行业需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我国纺织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短短几年时间大量新型机电一体化纺织设备不断涌现,受到用户欢迎。但也不可否认,纺织产业在经历了持续发展壮大的时期之后,总体形势[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