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洗衣房设备干洗市场的扩大,干洗机已经不再是陌生的字眼,随意走进一个大中城市、甚至一些比较发达的乡镇、农村,你都会发现干洗业已经遍地开花,干洗已经悄然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同时,干洗业的兴旺也带动了干洗机制造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已有数十家干洗机制造公司、工厂,产品规格很多,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产品质量相距甚远,对干洗从业人员的要求差异也较大,本文试图与干洗机设计、制造、检验及使用等方面的人员,就干洗机安全要素做一些探讨:一、对标准的理解:在行业标准中,对干洗机的安全要求作出了规定。一是要求带电体对机壳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M,用这个数值可以限制*大泄漏电流,1max=U/R=380÷1000000=0.00019,从而保证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触及到的机壳不会感觉到有电流。一旦这个绝缘失效,将可能引起触电事故。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在选择元件时把好关,制造工厂装配时要认真检查,用户人员一般不宜自拆自装。漏电的危险是不容忽视的。为了保证绝缘的可靠性,标准中规定“带电部分与外露非带电部分之间,应能承受1min的电气强度试验,不发生闪络或击穿现象……”,它对机器的绝缘状况,提出了*低要求,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中起到了把关作用,使电气件的质量得到了控制,尤其对电加热型的机器,应对电热管等逐件做好检验。
干洗机的结构差异表现在热源上,主要是电加热、外接蒸汽加热和自带蒸汽发生器加热三种形式。外接蒸汽加热是指由干洗机以外的装置向干洗机提供蒸汽,这种情况比较安全,蒸汽压力一般都很稳定、可靠,而干洗机适用压力一般为0.5Mpa(表压),实际温度不得高于四氯乙烯的分解温度。温度控制的要点在于洗涤物的工艺要求,一般不会发生人身危险,对电加热的机器就不同了,这里说的电加热是指蒸馏釜或烘干机直接使用电能,这种机器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对蒸馏釜而言,温度过高会使四氯乙烯分解,有造成机器腐蚀的危险;对烘干来说,温度失控可能导致火灾发生,显然,这时的温度控制就已不仅是洗涤工艺的要求了。因此,标准中规定“烘干温度应有保护装置,当温度超过整定值时,应能自动切断电源或热源”。用户在使用电加热的机器时,应该随时观察温度控制的灵敏度和可靠性。自带蒸汽发生器的机器对加热温度上没有特殊要求,但蒸汽发生器的安全却是不可忽视的,从制造能力上看,如果蒸汽发生器属于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必须持有政府劳动部门签发的设计容器的授权证明。制造工厂必须持有政府劳动部门签发的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操作工人必须持有劳动部门签发的上岗证,用户可以查验这些证明,没有证明或证明不全,制造压力容器就是违法的。这样的产品是不可以使用的。对于不是压力容器的蒸汽发生器,虽不需要上述证明材料,但从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各方面都应严格把关,因为是不是压力容器与容器内的压力有关,一旦压力控制不住,就可能使不是压力容器的蒸汽发生器变成压力容器,这时就非常危险了。显然,对于蒸汽发生器而言,无论属压力容器与否,压力控制都是非常重要的安全要求。因此,标准中规定“电热蒸汽发生器应有压力保护装置,当压力超过额定值时,应能自动切断电源或释放压力”。在这里的要求是二点,即断电和释放压力,每个蒸汽发生器都应同时具备这两点。因为断电只能切断热源,而一旦断电控制失误,则压力会继续升高,这时就要求安全阀来起作用了,对于用户来说,选择机器时必须对此加以确认。
目前洗涤设备干洗机使用的溶剂主要是四氯乙烯,由于四氯乙烯有微毒,长期接触四氯乙烯是有害于身体健康的,尽管国内环境保护方面没有对四氯乙烯排放浓度加以限制,但是,干洗机的设计、使用都应尽量考虑让操作者避免或减少接触四氯乙烯。对开启式干洗机,其结构决定必须有排放尾气,那么为了保护操作人员,装、取衣服时装料口处应呈负压,避免四氯乙烯气体从装料口溢出来。干洗机标准中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开启式干洗机应有安全联锁装置。装料门不关闭,机器不能启动;打开装料门,风机应自动启动;关闭装料门,风机则自动停止”。对全封闭干洗机,由于开门是没有抽风,操作人员仍能闻到气味,仍然不能消除其危害,因此,新的干洗机已在改进,不同的厂家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还有一些厂家的干洗机带有开机运行过程中不能打开装料门的联锁,避免出现误操作造成意外的伤害。干洗机的噪声一般远低于环保限制值,标准中规定不大于80dB(A),如何降低噪声不仅是设计制造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配套件的质量,对于大型干洗机,噪声控制还是不可忽视的。为了防止意外的机械伤害,标准中规定了“在转动皮带和转轴等处应加刚性防护罩”,这虽然是一个设计常识,但确有必要加以强调。尤其是用户在维修机器后,一定要安装好防护罩。对于防护罩的要求,不仅是刚性,还应注意确保不可能误伸入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