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石狮,由意大利驻华大使、对外贸易委员会首席代表白达宁率领的意大利商务考察团一行抵达了石狮。石狮在福建省内外固然有一定名气,但还不至于让意大利驻华大使的眷顾。报道透露的内容更值得关注,在石狮和意大利之间搭建一个***的跨国产城联动平台,藉此推动石狮产业升级。这是怎么回事?引发我的好奇。
转型从“东方米兰”定位
石狮是个服装城,在业界内外有口皆碑。但是,如今定位“东方米兰”,我是走进石狮才知道的。
一个县域、甚至一个区域的发展战略定位与一个地方**把手有着很大关系,石狮市也不例外。当地人告诉我,“东方米兰”是市委书记张永宁率先提出来的。
张永宁2011年6月就任石狮市市委书记。他挂在嘴边也是常在思考的问题是:“石狮如何走过来?石狮走到什么阶段?石狮今后怎么走?”
“走”是核心词。尽过一段时间的边调研边思考,张永宁书记在2012年1月31日市委六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鲜明提出:“质量石狮,二次创业”。
张永宁阐述的“质量”,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质量”,其中之一包括时尚化的内涵,也就是服装产业要更加时尚;在平台建设上,提出新建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园,用创意带动产业的时尚。
转型升级是产业发展的一条规律。但是,“吃饭穿衣”自古以来天经地义。因此,服装产业似乎无关乎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石狮市完全可以固守原有的产业规模、产业效益。
石狮市1988年建市。经过20多年的精心培育,形成了一条十分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目前已形成涵盖纺织原料、纺纱织布、漂染整理、成衣加工、辅料生产、纺织机械、市场营销等环节的完整纺织服装产业链,拥有3500多家纺织服装及配套行业企业,年产值700多亿元,成为“闽派服饰”的时尚策源地,获得“中国休闲服装名城”、“首批全国纺织模范产业集群”、“中国服装产业示范集群”等称号,是我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集散地之一。
但是,新一届石狮市领导班子并没有原地踏步。时代在进步,事物在发展,人们穿衣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应对变化的永恒定律是:以变制变。
随着近年来内需萎缩,原材料、用工成本和土地成本上升,石狮服装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了瓶颈期,长期依赖粗放投入而增长的发展方式,势必举步维艰,道路越走越窄。
石狮市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足10%.这说明石狮产业尚处在价值链的低端,研发、设计、品牌、信息等高端环节相对缺乏,产业公共服务能力较弱;而且商贸市场业态落后,石狮曾以“有街无处不经商,铺天盖地万式装”而著称,如今“沿街店铺”导致企业创税能力不强,全市税源基础较为薄弱。
为此,张永宁书记明确提出,石狮纺织服装业未来走向,要走时尚化、集约化、高端化的路线。为加快与国际接轨,石狮将以“米兰”作为标杆,学习、借鉴米兰的成功经验。石狮这一步迈得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