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之年。因此,今年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春季大调研不同于以往,在对行业运行包括市场分析、生产要素变化、政策环境等展开调查研究的同时,还被赋予了辨清新常态、把握新方向的新使命,旨在为“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提供支撑。
从3月初开始,多路调研组在中纺联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分赴江西、浙江、山东、江苏、广东、福建、安徽等地的纺织产业重点地区和企业进行调研。带着结构优化、创新驱动、责任发展等重点课题,本次春季大调研共分7路展开。
此次调研重点了解到了各产业集群地和重点企业“十二五”以来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到了新常态背景下,各地区各企业“十三五”及未来实现创新驱动、结构调整的新举措,以及对相关政策、行业服务的建议和诉求。
相信,在这些详实调查和中肯建议的支撑下,我国纺织工业“十三五”规划将更加落地,目标将更加清晰。
产业转移需寻求新的突破口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形势面临着一个新的阶段,而对于纺织产业来说,区域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同样也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单纯依靠成本优势吸引产业转移的模式已经逐步减弱,原有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发展需求。
在此背景下,未来我国纺织产业的区域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该如何走?方向和趋势该如何把握?这些不仅仅关乎到当地经济的增长,更关乎到整个纺织产业发展的未来。
带着这些问题,3月9~13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带队的区域结构调整调研组实地走访了江西、安徽两省的纺织企业,就两地的行业运行、企业发展情况以及区域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
产业转移趋势放缓
调研显示,“十二五”以来,江西省紧紧抓住纺织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历史机遇,并不断夯实承接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了一大批重点项目落户,纺织产业由此踏上快速发展之路。
数据*能说明一切。据江西省工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2014年,全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34.19亿元,占全国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7.09%,占中部六省同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2.23%。
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江西省纺织行业取得了三大成效,一是行业规模快速壮大,在全国位次全面前移,从2008年的第12位前移至2014年的第8位;二是服装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大子行业;三是棉纺产能快速聚集,集群式发展态势良好。
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2014年江西省纺织行业产、销、效益同比分别增长14%、18.4%和23%,三大指标增速虽与2013年基本持平,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十多年的首次下滑。
固定资产投资放缓也体现在安徽省,据安徽省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严立鸣介绍,自2012年起,安徽省纺织行业投资增速开始放缓,2012~2014年增速分别为-4.6%、27%和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