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告,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际经济缓慢复苏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要主动调整转型,加强品牌建设,迎接新挑战,适应新常态。近期,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带队的品牌建设调研组分别前往江苏南通、常熟、吴江以及上海地区开展调研,实地参观考察了各地各行业的品牌建设情况。
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
调研组了解到,各地积极出台利好政策,组建品牌培育办公室,给企业品牌推广创造了良好环境。
上海大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出台了若干政策措施,设有品牌专项资金,今年将参照文化创意产业对纺织服装产业财政扶持,同时积极推动老字号改革;厦门提出“把时尚产业作为厦门发展的重大项目”,制定了鼓励设计师品牌及相关业务的资金政策;温州出台了《温州市服装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盛泽将技术改造项目申请门槛降低到200万元资金投入,支持小微企业技术提升。
叠石桥组建了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办公室,着力推动品牌培育、品牌宣传推广、品牌保护等工作。南通家纺城于2014年3月份成立国家快速维权中心,解决了外观花型更新快,而外观专利申请周期长的难题。
创新提升品牌竞争力渠道
技术创新。“波司登”继推出“秋羽绒”后,在今年的新品设计中,引入了“三防”面料、长效蓄热保温的保暖面料、天然环保的防辐射面料等。“小绵羊”家纺与东华大学合作,自主研发专有面料,开发生态科技家纺产品。
设计创新。为提升品牌设计水平,一些品牌聘请国际知名设计师,以及与知名艺术家进行跨领域合作。“兆妩”每年花费200万~300万元,邀请具有国际时尚理念的设计师进行互动。 “金丝狐”服装增加SPU数量,降低同款产品生产件数。
差异化竞争。“特步”、“安踏”以及“匹克”等通过默契配合,实现了产品差异化发展,比如“安踏”专注跑步、篮球服饰,“特步”专注足球、跑步服饰等。
提高性价比。“阿仕顿”注重提高商品性价比,推出99元的高性价比引流款。“罗莱”属于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在行业普遍低迷的情况下,罗莱家纺(002293)依然实现了业绩稳步增长。
挖掘文化内涵。华佳打造丝博园,旨在传递蚕桑丝绸文化。鼎盛创建宋锦博物馆,开发APEC新中装,未来将围绕国服的概念,继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注重提升品牌管理能力
在工信部和中纺联的共同推动下,一些企业通过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着力优化品牌培育关键环节,有效提升了品牌培育管理能力。
“法派”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减员增效,使员工工资平均增长30%,企业业绩也有了较大提升,2015年又提出管理成本降低5%的目标。“小绵羊”家纺成立了企业内部品牌管理机构,设立品牌总监,着力提升品牌培育管理能力。“阿仕顿”以会员制方式进行客户管理,VIP会员不仅能够享受更低的价格,而且还能得到品牌的针对性服务。“可可尼”提出“零库存”理念,用优化供应链控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