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制图》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骆振楣服装结构制图》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的主干课教材。教材的编写根据是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服装制作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基本要求》,还参照了服装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及技术工人等级考核标准。教材的编写尽可能做到与服装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
模块结构突出实践环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专业的适应性。教材分基础模块、实践模块和选用模块,基础模块和实践模块是本专业的必修模块,要根据生产实际和学生制图能力培养的要求,掌握服装款式实样的制图,即按1:1比例制图。选用模块介绍目前常用的原型、基型制图及立体裁剪的原理和方法,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各地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教材在编写中严格按*新国家标准的要求,执行GB1335 -97服装号型标准、GB6676-86服装制图标准、GB15557-95服装术语标准和各类服装质量检验标准,还使用了日本JIS工业标准,并与国际ISO标准接轨。要求学生树立标准化的意识,这是培养21世纪技术人才和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
目前国内的服装企业及书刊杂志绝大部分都采用比例裁剪计算公式加定数来制图,本教材重点讲述基本款式服装的结构制图及制图的方法和步骤,服装各部位的组合关系。在讲清结构原理的基础上,选用较典型的变化款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并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变化规律,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制图技能,具备运用制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服装结构制图》适用于3年制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教学,教学总课时为168课时,建议在高一年级安排3课时/周,高二年级安排每周2课时/周。服装结构制图》各阶段的授课内容应与服装缝制工艺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衔接,力求同步。
服装制图裁剪的依据是人体,比例裁剪制图的计算公式的来源是正常人体各部位的比例分配数据。我们可以把常见的服装款式分为四开身上衣与三开身上衣,计算公式根据人体尺寸数据加放松度来确定,根据国家号型标准确定分档数。
人体的表面是一个复杂的曲面,初等数学的比例计算公式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近似地表述。服装行业有句俗话:裁剪师傅看势道“,也就是说,服装结构制图教学,应在掌握主要部位规格尺寸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掌握弧线的画法和各部位的组合关系,而没有必要去死记硬背小部位的尺寸数字。况且一件服装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各道工序均会出现规格尺寸的偏差,国家标准也允许成品有一定的极限偏差。
本教材考虑到工业制板和推档的实用性,四开身上衣采用四分法和十分法计算,三开身上衣采用六分法和十分法计算。
专业课教材之间的横向联系服装结构制图是服装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专业课教学中,它是服装设计与缝制工艺之间的重要环节;在企业生产中,它是制板、推档的基础。教材在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教学内容上尽可能注意到与服装设计与服装缝制工艺之间的同步与相互衔接。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全过程。
服装专业的教材编写和教学还应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的要求,在基本保证知识连贯性的基础上,重视技能操作,突出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
制图标准及其应用根据国家标准的要求,尺寸的标注应注意以下几点:a.尺寸线用细实线,其两端箭头应指到尺寸界线。
尺寸数字一般应标在尺寸线左面中间及上方中间。
需标明斜距离尺寸时,需引出一个三角形,绘制一条横线,尺寸标注在横线上。
d.标注尺寸时,当分数的分子不是1时,应将字母写在分数前,如B、:本教材编写的选用模块主要内容有:日本文化式原型、登丽美式原型、日本新文化式原型、基型及立体裁剪法,供各地区各学校根据教学目标选用。
原型的教学有利于理解正常人体各部位的数据,有利于服装的款式设计,我国高等院校基本上都采用原型法进行教学。基型法是结构制图与打样的基础,但国内有多种基型制图法,尚未统一。立体裁剪应在学生有一定的服装设计基础上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艺术造诣。
教材中各类服装的款式变化可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及服装流行的趋势进行增删。教材中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及教师给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