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面京瞄融一OK曾平2001年冬,我应黑龙江省京剧院之遨,参加了该院创作演出的大型新编历史京剧〈完颜金娜》的服装设计工作。该剧目参加了同年12月2日―― 16日在南京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演出,并受到广泛好评,荣获“优秀剧目奖”、“舞美设计奖”、“灯光设计奖”、“服装设计奖”、“人物造型设计奖”等多项大奖。完颜金娜的扮演者邢美珠荣获优秀表演奖。艺术节之后,该剧应遨赴上海演出,反响强烈,得到逸夫舞台“技艺精湛,院风优良”的赞誉。
该剧总导演孙丽清也是特遨的,她原系吉林省松江满族新城戏剧团的导演,地执导的少数民族题材的戏曲〈铁血女真>、<多尔衮与孝庄太后》、(三关明月>等,先后荣获“文华大奖”等***奖项,堪称少数民族戏的导演艺术家。
<完颜金娜》的服装设计工作,就是在孙丽清总导演的统一的导演构思与集中的舞台处理的指导下进行的。可以说,服装设计的过程,既是一个艺术实践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艺术创新的过程。
服装,是社会的标志、时代的印记、文化的象征,生活服装如此,反映生活的戏曲眼装亦如此。
然而,由于长期受封建正统思想与“大汉文化”的影响,在旧戏舞台上,少数民族的领袖人物或精英人物,根本就不是正面人物,更不是英雄人物。金兀术、耶律休哥、韩昌等少数民族英雄人物,都成为狞狞可怖的丑类,故其服装也多焉野气十足、扎眼可憎。
的剧作者,以全新的艺术视角与全新的艺术理念,把颠倒的历史再重新颠倒过来,以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大文化”的观点,努力开掘,全力塑造出金国"大定盛世“时期的巾蝈英雄金挪公主的艺术形象。
服装设计必须紧紧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全新的人物必须有全新的服装。为此,在总导演的要求与指导下,我们大胆创新,千方百计在灿烂的金源文化艺术中搜集素材并努力寻找创造灵感。于是,全新的创作思路与全新的创作方案很快形成了:充分展现金源文化的粗矿、豪放、率真之美。仅以金娜一人的服装设计为例,她披的红斗蓬、穿的红大衣,既非旧戏的“褶子”、“开氅”、“蟒”,也不是在服装的边缘处,皆缀以毛边,以展现北方寒冷的地域特色与女真人能骑善猎的“马背上的民族”的民族特色。服装的图案上,以女真人的图腾――海冬青为原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连头饰与所有这一切,目的只有一个:让完颜金娜成为美的化身,成为金源文化的“形象代言人”。
味的本体特征,必须是真正的“京品”。因此,其服装设计,也必须凝聚京剧艺术之味。
京剧艺术的韵味,是受京剧艺术总体上的写意性美学特点所决定所制约的。这种写意性特点,表现在服装上,就是夸张性、图案性、装饰性、象征性等等。
为此,我们对全剧所有人物的服装设计,都做到统一到这一总体原则之中,并强调夸张化、图案化、装饰化、象征化,大到一件长衣,小到一双皮靴、一个顶珠,都精益求精,使其充满京剧味,从而做到服装的“色美味浓”。
艺术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审美需求,才能长盛不衰,诹得青春,戏曲当然也如此。
京剧的改革与振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是否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为此,我们在〈完颜金娜》的服装设计上,以时代精神为指导,将时尚追求引到设计之中。如面料的轻柔华丽、色彩的鲜艳强烈、款式的优美合体等等,都充分考虑在内。当然,这种“新潮”观念,必须同民族化、戏曲化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的“时装展览”与“杂乱拼凑”。与此同时,我们还大胆吸收了舞蹈服装规范化等优长,做到广收博采,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