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创的两种纺纱新技术
  • 技术应用
  • 2016-02-19 08:30
  • 来源:中国服装机械网
  • 作者:[db:作者]
  • 标签:
  •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纺织界的一代宗师、著名的纺织工程资深专家、棉纺织技术期刊荣誉主编梅自强同志不幸逝世,我们深感悲痛丨梅自强同志一生致力于我国纺织工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事业,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纺织工业,同时为棉纺织技术期刊载,以示缅怀。

      我国原创的两种纺纱新技术梅自强(中国工程院)国际上成熟的和比较成熟的新型纺炒技术有:转杯纺、喷气纺、涡流纺、紧密纺、Sio纺、Siofi纺等。

      这些新型纺炒技术各有特点,各自在纺炒生产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新型纺炒技术源自国外,都是外国人发明的。*近几年,我国出现了两种原创的纺炒新技术低扭矩纺炒技术和嵌入式纺炒技术。

      1低扭矩环锭单纱生产技术炒线的残余扭矩是导致织物和服装尤其是针织物在洗涤以后出现歪斜变形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消除残余扭矩的方法1用蒸汽热定形或化学法定形;二是用合股并线加捻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要增加设备、消耗能源、加大工费成本。

      香港理工大学陶肖明教授领导的团队首次提出了“以调节单炒内部纤居排列和应力分布”为核心的低扭矩环键纺炒理论,发明了法生产低扭矩环键单炒的纺炒技术,在道工序、细炒机上用较低成本生产出低扭矩、低捻度、高强力环锭单炒,解决了传统环锭炒“低捻必然低强”这一国际纺炒界多年来未能解决的难题。在保证炒线质量和纺炒效率的前提下,低扭矩环锭单炒的纺炒捻度可以比普通环锭纺低24%~40%,这就相应提高了细炒机产量,降低了能耗。

      生产低扭矩炒的原理是在细炒机前罗拉出口处至导炒钩之间安装一个假捻器,使前罗拉输出的纤居束在获得真捻以前先接受一个假捻,使炒线中纤居产生的残余扭矩之和与整个单炒的残余扭矩相平衡。

      经理论计算,纺炒三角区的纤居张力、纤居残余应力和用示踪纤居验证的结果都证明该平衡炒线结构的存在。通过验证还确定了锭速、假捻器转速以及单炒内扭矩之间的关联机理实现了环锭炒内扭矩的定量控制。

      传统细炒机纺针织炒和机织炒的捻系数常用342和399纺低扭矩炒的捻系数可分别降低到219和304低扭矩炒毛羽和残余扭矩少、条干均匀、强力好、织物表面平整光洁、手感柔软,针织物的歪斜度显著降低,并且可以机洗。这项技术的生产过程不产生废水、废汽,有显著省电、节能优势,可适应于各种纤居生产。

      该技术已在香港由香港理工大学、中央纺织有限公司、荣华染厂有限公司和娜特利服装有限公司合作工业化生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几年来已累计销售54亿港元,平均万吨炒节电3. 107.h提高了产品竞争力,服装进入了日本和美国市场。广东和香港合资的湛江大中纺织有限公司和湛江中湛纺织有限公司在国产细炒机上改装的第三代低扭矩纺炒设备在正常生产。该项目于2009年4月13日在广东湛江通过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被评为200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陶肖明教授还获得了2007年桑麻纺织科技一等奖。

      为了验证低扭矩纺炒可以用低捻度纺出高强力单炒,陶肖明教授将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以同样原料纺出的同一批粗纱,一部分在香港理工大学纺7.3ex氐扭矩炒,另一部分由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普通环锭细炒机和紧密纺细炒机上纺7. 3ex单炒。三种纺炒系统的设计捻度相同,捻系数都是342即捻度为126.8捻/10m所有纺炒样品均由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测试。络炒之后,每种炒各取10个筒炒,在标准实验室平衡24h后做各项物理指标试验。测试结果是:低扭矩单炒的强力比普通环锭炒高31.2%比紧密纺单炒高1L9%.3mm以上毛羽指数比普通环锭单炒和紧密纺单炒分别减少645%和8.3%. 2高效短流程嵌入式纺纱技术山东如意集团与武汉纺织大学合作,创新性地提出了嵌入式纺炒方法,大大降低了成炒对纤居根数、长度、细度的要求,实现了超细号纺炒、不同原料优化组合的多元化纺炒。该技术具有高效、短流程的特点,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利用,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能源。该技术适用于棉花、羊毛、山羊绒、麻类纤居、桑蚕丝、绢丝、羽绒等多种纤居,是对传统纺炒技术及理论的突破,是一项重大的原创新技术。“高效短流程嵌入式纺炒技术”于2009年2月17日通过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9年6月28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嵌入式复合纺炒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课题评审会,确定将该项目分解成“嵌入式复合纺炒共性技术及关键装备研制”、“毛纺嵌入式复合纺炒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棉纺嵌入式复合纺炒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和“麻纺嵌入式复合纺炒关键技术与应用”等四个子项,分别由有关单位承担,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协调,以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课题的研究和推广平台,保障课题顺利实现完成。

      嵌入式纺炒原理是在细炒机前罗拉钳口处隔一定距离喂入两根长丝,同时将两根粗炒以一定间距喂入,使原来环锭纺炒的一个加捻三角区变成三个加捻三角区,加捻点由一个变成三个由于短纤居与长丝之间有夹角,前钳口输出的短纤居在行进过程中遇到长丝,就一同加捻并被长丝带走,短纤居与长丝在两个加捻三角区分别被力捻;之后又在第三个三角区被力捻。三个加捻三角区保证了短纤居的顺利成炒,因而可以大大降低对纤居长度的要求。在加捻过程中,形成短纤居被嵌入长丝之间的转移方式,所以称为嵌入式纺炒。

      几年来,嵌入式纺炒已经在山东如意集团形成2万毛纺炒锭和1万棉纺炒锭的生产能力。毛纺*细纺炒号数达到2ex棉纺*细纺炒号数达到1.2e.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嵌入式纺炒更为实际的意义在于可以使档次较低的原料纺出线密度较低的炒。如在传统纺炒中用直径21Mm的羊毛*高只能纺16. 2毛炒,嵌入式纺炒可以在前道工序采用一般常规工艺的情况下,顺利纺出125ex<2毛炒,达到采用18.5羊毛的纺炒水平。嵌入式纺炒还可以使传统纺炒中难以纺炒的原料如落毛、落棉、麻类纤居、木棉、羽绒等顺利纺出炒号较细、质量较好的炒。但必须解决好这类短纤居前道工序的加工技术。嵌入式纺炒喂入的4种原料可以是不同成分、不同比例、不同颜色,因而纺出炒线风格可以千变万化所以,它是一项多组分复合纺炒技术,可以使不同原料的优化组合更为简便,为纺织产品的多元化生产开辟了新途径,使新产品开发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嵌入式纺炒缩短了纺炒工艺流程大幅度降低了能耗及原料成本,提高了产品档次,实现了高效短流程、高效益。

      嵌入式复合纺炒还将推动我国纺炒机械的创新,开发研制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纺炒机械。在新型细炒机的设计方面要统盘考虑粗炒喂入机构、长丝喂入的定位和张力控制机构、断头检测及控制机构和细炒机的牵伸系统等。嵌入式复合纺炒以纺炒技术为核心,还涉及纺炒前道工序的配置和织造、印染等配套技术涉及产品设计、产品评价、检测技术和质量标准,运转操作和设备居修管理等全流程技术和管理的集成配套。这些相关技术的完善对这项技术的应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关资讯
    • 新版本昆仑通态组态软件McgsPro免费提供
      昆仑通态McgsPro版组态软件持续更新,##版本软件如有需要,可免费提供,致电我公司西安昊普瑞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表明来意便可[详细]
    • 你随手一画,我便能锦上添花
      或许在以往的认知里面大家会觉得DIY绣花是一件复杂的事情田岛每年在每个地方举办的DIY绣花活动都向公众展示了个性化DIY绣花其实[详细]
    • 研磨泵的速换机构
      本技术背景为研磨泵的速换机构是一种集破碎、分散、解聚、混合、精细、均质、乳化、输送为一体的高性能超细均质泵核心之一,是化[详细]
    • 低温胶体磨能够在24小时连续研磨低于常温状态下精细粉碎
      能够在24小时连续研磨到冰点至低于常温状态下处理来实现精细粉碎,低温生物学是研究低温条件下生物生命现象的特征和规律、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体保存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