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网上中国轻纺城”纺织大市场的战略思考
  • 技术应用
  • 2015-11-02 08:28
  • 来源:中国纺织机械网
  • 作者:[db:作者]
  • 标签:
  •   关于构建“网上中国轻纺城”纺织大市场的战略思考兰新让袁海平(绍兴文理学院社科部,浙江绍兴312000)县纺织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中国轻纺城的创新和绍兴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绍兴县应该抓住信息革命带来的机遇,以营造“网上中国轻纺城”信息中心为契机利用信息技术,对绍兴县纺织业所涉及的各方面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改造和整合,重新构筑政府。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占领纺织业信息的市场高地建设一个覆盖绍兴全县,向全国和世界辐射的生产、流通、仓储、运输高度一体化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和交易、信息发布集于一身的绍兴纺织网上大市场。

      中国轻纺城作为中国*大的布匹集散地,亚洲*大的轻纺专业市场,在传统的市场模式下,充分发挥了它的纺织品交易中心、价格发现中心和信息中心功能,有力促进了绍兴乃至中国纺织业的发展。而电子商务则对中国轻纺城和绍兴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抓住信息革命带来的机遇,对旧的市场运作模式积极地进行创新,营造绍兴“网上中国轻纺城”纺织大市场,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绍兴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是一个急迫的课题,同时,这对其他市场发育较早,同样主要依靠专业市场扩张拉动优势产业发展的地区来说,也不无借鉴意义。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同市场经济相结合而产生的电子商务,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权威和统一的定义。

      联合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认为:电子商务是发生在开放网络上的包括企业之间(BtoB)、企业和消费者)的商业交易。开放式网络,指的是包括企业内部网(Intranet)、外部网(Exranet)以及国际互联网(Internet)在内的网络体系。所以电子商务涉及到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企业同消费者之间围绕着网上信息进行的所有经济活动,既包括企业内部生产、库存、流通(包括物资和资金)等业务流程的电子化、自动化,也包括企业之间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一体化以及企业利用网络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实现公众消费以及相关的付款方式的电子化等。电子商务将企业内部人员同外部客户等一条龙联系起来,同时解决的是交易问题和协作、服务问题,实际涉及到的是整个网络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绝非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网上交易那么简单。

      历史上,任何生产工具的重大变化都会引起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新变化,同样,建立在新型信息技术上的电子商务,也将改变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围绕市场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对传统的流通模式等提出严峻的挑战,引起交易方式、市场形式、企业经营模式的新变化。

      传统流通模式,是建立在通讯技术落后,人们搜集、加工和处理信息技术手段有限的基础上的。对于流通中介一流通商和专业市场来说,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质流是统一的,当然有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流通中介以商品交易中心的作用为核心、同时可以发挥资金流通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价格形成中心的作用。电子商务的出现,削弱了传统流通中介组织的这种优势。首先,在网络上,企业可以直接同客户发生联系,及时了解市场需要和其他企业的供应情况,也可以发布自己的产品信息。通过网上交易,使自己的经营活动得以完成。因此,通过电子商务,在网络上形成了一种无形的虚拟市场。同时,电子商务由于实现了买卖双方的动态相互直接交流,进一步缩短了买卖双方之间的时空距离,扩大了搜寻和交易的范围,使企业之间可以直接进行协作、交易等活动,因而打破了原有流通过程中由于时空距离而形成的许多壁垒,缩短了商业流通周期,降低了流通费用。这些,都大大削弱了传统流通中介的商品交易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资金流通中心等作用。即使在电子商务的初期阶段,人们实行网上搜寻、现金交易,原有流通媒介的信息发布中心的功能也会逐渐削弱乃至消失。原有流通中介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继续保持信息中心的作用,就会逐渐萎缩下去,丧失原有的其他所有功能。

      其次,电子商务会彻底改变企业的竞争环境。面对同一网上市场,任何企业,无论起始条件如何不同,充分展示和发展自己的竞争机会是一样,这样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就更激烈了,对企业竞争力的要求更高,具体表现在: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过去传统的、相对稳定的市场变成了动态可变的市场;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广泛,条件越来越高;潜在的竞争对手将随着合作伙伴的多而多;企业的经营方式更加多样化,经营风险随之加;产品的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质量等的全面提高是企业强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进行技术和产品开发,提供高、精、特产品是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

      面临新的挑战,企业必须转变经营模式,形成新的竞争力。在原有的流通模式下,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之间的分工和专业市场的存在,使得生产企业可以实行高度集中的封闭管理模式。而电子商务的出现,要求企业要及时利用网上的信息,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要求企业内部精简、高效、灵活,更能适应外界的变化。总之,企业必须实行开放、动态式管理,通过改变企业内部业务运作方式和竞争策略,提升企业间的业务合作关系,使其生产、决策和营销方式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创造更多的机会。同时,众多市场主体通过信息网络连接起来,共享资本、技术和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建立起新型的竞争协作关系,可以形成综上所述,网络经济中电子商务的兴起,大大改变了企业的竞争环境,传统流通企业和专业市场的优势被削弱了。对于那些市场发育较早,主要靠专业市场的扩张拉动优势产业发展的地区来说,就必须创造各种条件,依靠市场的创新,变更旧有的市场形式、交易方式和企业经营模式,发展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促进企业重组和产业升级换代,壮大区域经济,继续保持**地位,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中国*大的布匹集散地,亚洲*大的轻纺专业市场一中国轻纺城和全国的纺织面料生产基地之一一绍兴县纺织业,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中国轻纺城市场的形成,是建立在绍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利用乡镇企业大力发展新兴化纤工业的基础之上的。新的企业形式和产业性质,都使得绍兴的纺织业的发展,一开始走的就是市场经济的路子,购、产、销都是围绕着市场进行的,绍兴人走遍千山万水把产品推销到全国各地,发挥了市场对于生产的集聚作用,打出了绍兴纺织品的牌子,拉动了本地纺织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八十年代后期,绍兴县柯桥镇建起了轻纺市场,实行“前店后厂”的模式,吸引了全国众多的布商,*终由柯桥一条小布街逐渐演变成了中国轻纺城这样一个亚洲*大的化纤面料专业市场。现己拥有四大交易区,19个市场,占地面积5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愈60多万平方米,日交易量为5千多万元。1999年市场成交各类织物17.14亿米,成交额166亿元,现经营布匹品种一万多种,日交易量7万多次,现有经营户万户左右,成了名副其实的纺织品交易中心。据青岛市社科院经济所统计的1995―1999年每个年度7月上旬全国13个省、市区38个纺织品专业市场或大商场的纺织品专柜的价格信息,进行对比后,发现其中有36个定价是依据轻纺城价格作为主要依据〔3.因此,中国轻纺城也己成为中国纺织品特别是布匹的信息中心和价格发现中心。

      中国轻纺城的发展是同绍兴县纺织业的发展是互为依托,互相拉动的。绍兴县目前己是全国的纺织面料生产基地之一。据20⑴年绍兴县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县己有近两千家纺织企业,15万左右职工;2万多台无梭织机占到全国的1/4年织造产量达20亿米,占全国同类产品的1/3,占全国纺织品总产量的1/有相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绍兴县纺织业的雄厚力量为中国轻纺城的市场地位奠定了物质基础,反过来看,绍兴纺织业这种发展局面又离不开中国轻纺城的拉动作用。在通讯技术有限的情况下,中国轻纺城作为纺织品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可以减少交易费用,提高信息利用度和交易效率。一方面,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交易商可以专门到中国轻纺城里根据纺织品的规格、质量、价格等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产品,进行现货交易,并及时运走,而不必四处去进行搜寻、比较,从而大大节约了交易时间,提高了交易效率;另一方面,绍兴的纺织企业和经营户也不必四处寻找客户,推销产品,同样也大大节约了交易费用。中国轻纺城正是有着这样专业市场的优势,因此能够逐年吸引越来越多客户,规模不断扩大,并促进绍兴纺织业的不断发展。

      然而,绍兴中国轻纺城和纺织业的发展是一种低水平的总量扩张,很少有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存在着许多弊端,如产品档次低,差异程度较小,区域内部竞争激烈,竞争手段单一且趋同,经营户和生产企业的经营规模都比较小,市场和产业的集中度低等等。这些弊端在绍兴纺织业处于全国**地位且处于卖方市场时还不明显,但一旦出现买方市场的情况,就明显表现出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国内需求不足,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因为绍兴纺织业的盲目扩张,种种弊端严重地显示出来,纺织业经济效益下滑,充分说明中国轻纺城市场原有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在此情况下,绍兴县委、县政府抽调有关部门人员,并邀请了中国纺织大学和浙江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中国轻纺城要进行国轻纺城建设成为中国乃至国际的纺织品交易中心、纺织品技术开发中心、纺织品价格发现中心。具体内容和措施包括:在对现有中国轻纺城市场进行整顿的基础上,调整市场结构,“划行规市”实行面料、原料、服装、纺机等市场的专业化;依靠科技进步,在中国轻纺城大力发展技术和信息市场,完善市场功能,技术和信息市场立足绍兴,面向国内外,强中国轻纺城对全国纺织业的导向和辐射功能;拓展市场营销网络,通过市场国际化,扩大市场开放度;合理引导,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延伸产业链,完善大纺织市场群体;大力发展原料、布匹、纺机、服装等纺织产业,形成链式结构,建立市场与相关产业互相促进,良性循环,使中国轻纺城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1999年4月,绍兴县在对绍兴纺织业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绍兴县纺织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绍兴县纺织业的发展战略。论到中国轻纺城的“二次创业”时,报告指出:中国轻纺城建设要发挥好两个功能,即纺织品的营销功能和纺织业发展的导向功能。要做到以下几点:完善中国轻纺城的国内外营销网络,巩固其全国龙头市场地位,培育、规范和发展中国轻纺城遍布全国的二级市场,提升其营销功能;在中国轻纺城内建立起纺织品潮流市场与精品市场,发挥其对绍兴纺织业的导向功能;完善中国轻纺城信息中心职能,提高其对国内外信息收集和处理分析能力;整合绍兴县各纺织企业现有的独立分散网点,通过共同投资入股,建立绍兴县纺织产品国内销售总公司,实现销售信息共享,减少不必要的恶性竞争等。

      在这一时期,因应着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中国轻纺城的创新措施之一,出现了建立“网上中国轻纺城”

      的提法,指的是在中国轻纺城内建立电子网站,提供纺织品企业生产状况、纺织技术和样品、纺织原料和机械及中国轻纺城经营户经营状况的信息,便于企业和客户上网查询信息,*后发展到网上交易,把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有效结合起来。在此设想下,绍兴县己经在中国轻纺城内开始了有关网络和网站的建设。

      由此可见,绍兴县己经初步认识到了中国轻纺城和绍兴纺织业的一些天然缺陷,通过规划现有市场,加强科技开发,进行网站建设,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等措施,提高市场品位,加强其导向功能,把中国轻纺城建设成为中国乃至国际的纺织品交易中心、纺织品技术开发中心、纺织品价格发现中心以及信息中心,促进纺织业的发展等思路无疑都是正确的。建立“网上中国轻纺城”发展电子商务,更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中国轻纺城和绍兴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更是为全国其他类似的专业市场和地区开了一个好头。

      1但是绍厉关中厉纺城建设和绍兴纺织业1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具有着明显的不足对营造;网上中国轻纺城“,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意义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首先,对中国轻纺城市场和绍兴纺织业众多缺陷的根源缺乏清醒的认识,仅仅满足于从中国轻纺城和绍兴本地纺织业的现状出发,根据现存的各种弊端而采取多种措施。没有认识到营造”网上中国轻纺城“是克服中国轻纺城和绍兴纺织业各种弊端的根本措施。

      中国轻纺城之所以只发挥好了营销功能而没有发挥好导向功能,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只是一个以绍兴纺织业为依托,地域性很强的较低形态的有形市场。一方面在信息交流上,存在不对称现象,在其他地区纺织业滞后于绍兴县时,外地可以通过中国轻纺城迅速了解绍兴本地优势纺织产品的信息,而绍兴本地却很难接受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产品信息,或者容易接受虚假信息,这样就很难对绍兴纺织业起到升级换代的拉动作用。同时,信息来源主要集中在中国轻纺城内,容易使人们的行为产生盲目性,绍兴纺织业产品的开发、生产一哄而上,发生比较严重的仿冒雷同与此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依托中国轻纺城销售产品,客源的扩大带动经营户的加,经营户的加再带动生产企业的长,而经营户的分散也就导致了生产企业的分散化。据中国轻纺城工商分局的有关资料,在现有中国轻纺城的近万经营户中,个体就占8613户,私营企业3户,有限责任公司只有83户。同时,据绍兴县乡镇企业局2000年统计年报,2000年绍兴纺织企业共有2172家,营业额500万元以上的近300家,而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的仅183家。之所以有这样的格局,是因为以往绍兴的化纤产品在全国**且存在卖方市场,对于经营户来讲,依托中国轻纺城进行交易,交易费用很低,因而不必和生产企业形成固定联系;对于生产企业而言,有轻纺城经营户包机、包料、包品种、包价、包销的“五包”形式就可以把产品推销出去,而不必设置独立的推销部门,其交易费用也比较低。根据现代交易费用理论,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当交易费用大大低于企业管理费用时,则会发生市场对企业的替代,中国轻纺城正是这样。交易费用低,使得经营户和生产企业的经营规模都比较小,市场和产业的集中度低。中国轻纺城属于以绍兴纺织业为依托,地域性很强的较低形态的有形市场,这是绍兴轻纺业的众多弊端和经营户与企业的不成熟行为的根源。因此,“网上中国轻纺城”建设,加强绍兴同其他地区信息的双向交流,从根本上克服传统中国轻纺城和绍兴纺织业的各种弊端,就成了中国轻纺城“二次创业”,提升市场品位的关键。

      其次,对“网上中国轻纺城”建设对绍兴纺织市场创新和绍兴纺织业发展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营造“网上中国轻纺城‘是绍兴纺织市场创新和纺织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要在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并且指出必须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长方式的转变。绍兴县也提出了要在浙江省内率先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率先实现现代化,保持综合实力在全省和全国的**地位的设想。中国轻纺城的“二次创业”应在此大目标下进行。绍兴的纺织业是绍兴县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中国轻纺城的品位又有待于提高。因此,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初步实现现代化落实在中国轻纺城的“二次创业”上就是通过纺织市场的创新促进纺织业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是当代新技术革命中*为活跃,*有渗透力的新兴领域既是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又会引起交易方式、市场形式和企业管理模式的全新变化。

      因此,实现绍兴纺织市场的信息化,营造“网上中国轻纺城”,发展电子商务,就成了绍兴纺织市场创新和纺织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第三,对“网上中国轻纺城”的区域定位主要局限于柯桥镇的中国轻纺城交易区内,没有认识到营造市场不是单纯的交换场所,也不是交易对象的总和,而是交换关系的总和或者流通领域的代名词。从这个意义上讲,“网上中国轻纺城”的建设不能只局限于对中国轻纺城交易市场进行改造,它实际涉及到绍兴各类纺织企业之间、纺织企业和中国轻纺城各类经营户之间以及信息、运输、技术开发各类企业之间的关系总和,涉及到整个绍兴纺织业的技术开发、信息发布、生产、交换、运输等所有经济活动。实质上就是要营造网上绍兴纺织大市场,使绍兴县同纺织业有关的各种市场主体通过信息网络连接起来,共享资本、技术和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建立起新型的竞争协作关系,在绍兴县及其附近的区域内形成“联结经济*后,对营造”网上中国轻纺城“,发展电子商务的理解,过于偏狭。一般只局限于进行网上交易,开拓无形市场,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结合起来,实行交易手段和交易方式的多元化这个思路,而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对于市场建设要求的复杂性。

      电子商务决不仅仅是一种交易方式,它是新的信息技术在市场活动中得到全面应用的结果,将会引起人类生产方式、交易方式、管理方式、信息传播方式、市场形式甚至人们的文化观念的全面深刻的变化。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领域会引发许多全新的困难和问题。既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网络服务等技术问题,也包括企业如何改造自己的内部业务流程,加强同外部伙伴之间的关系,在更大的空间内调整自己的战略,展示自己形象,以及培养网络人才等管理问题,更包括政府制定法规对网络及其交易进行管理,实现市场活动等等,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网络经济条件下重新构造政府、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四营造“网上中国轻纺城%促进中国轻纺城市场创新和绍兴纺织业的发展,必须根据中国轻纺城和绍兴纺织业的根本缺陷,站在战略的高度,提出可以统帅中国轻纺城市场建设方方面面的根本战略目标和措施。在此目标下再采取各种针对性的措施,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据此,笔者提出以下思路:从中国轻纺城市场创新的角度看,”网上中国轻纺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在绍兴县中国轻纺城建立一个纺织业信息中心。

      由于中国轻纺城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有形市场。信息物资的传递属于向外的单向传递性质,由此产生了种种弊端。因此,在交易中心、技术开发中心、价格发现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这几个目标里,处于核心地位的应该是信息中心,是利用和拓展绍兴纺织业和中国轻纺城的现有优势,力争使中国轻纺城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纺织业和纺织品的信息中心,使信息不仅流出去,而且可以流进来。通过这个信息中心,使绍兴县可以了解外部纺织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外地竞争对手的情况,更好地利用和拓展自己的优势,克服和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展示自己,使外界及时了解绍兴纺织业发展状况。这样才能发挥好中国轻纺城的导向作用,中国轻纺城才能真正成为和继续保持交易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和价格发现中心的地位。

      从促进绍兴纺织业发展的角度看,网络基础建设和网络技术开发和推广利用是“网上中国轻纺城”

      建设的亮点工程或市场高地。

      1999年11月,青岛市社科院经济所郭先登在《轻纺城报》发表了《建设纺织新高地一兼谈绍兴纺织业再造新辉煌的战略突破口》一文,其中指出,发展绍兴纺织业不能只在绍兴县域经济里找出路,绍兴县应该站在转变纺织业旧有的粗放式长模式的高度,提高企业全面素质。而要提高企业全面素质,不能全面开花,应该推行亮点工程,建设纺织工业新“高地”。这包括社会经济关系调整,也包括资源优化配置,重点则是后者,主要体现在:实现区域纺织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间分工关系的重组,即压缩落后粗加工和低档产品加工能力,集中改造一批骨干企业,瞄准国际市场,大力发展新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充分利用纺织工业规模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集中化,即选定骨干企业作为“基础加工基地”,进行重大项目建设;要注重纺织工业经济战略改组和多种所有制发展过程中存量和量资产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即资产重组,向优势企业转移。据此,作者提出,绍兴县应该建立高新技术“高地”,在实现资源优势、存量优势向产业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的转变的同时,建立具有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管理机制、技术创新机制、投融资机制、营销机制的样本企业即样本“高地”。这个思路对绍兴纺织业和纺织市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问题在于,高新技术‘高地“和样本’高地”的形成并不单纯是政府外力推动的结果,而应该是市场自身运动,市场机制和市场环境得到完善的结果,而这又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绍兴县的纺织“高地”是同纺织市场“高地”的建设相辅相成的,在形成纺织业“高地”的同时,必须找到和发展市场“高地”。这就需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整个绍兴县而不单纯是中国轻纺城交易区的网络建设和网站建设,进行网络基础建设和信息技术开发和推广利用,把企业的电子化、自动化和市场的网络化、信息化从发展绍兴县区域经济的角度看,“网上中国轻纺城”建设的总目标是建立一个覆盖绍兴,面向全国和全球辐射的绍兴网上纺织大市场。

      因为电子商务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网上中国轻纺城”建设因应电子商务的要求,涉及到绍兴县如何整合纺织业生产企业、流通企业、运输企业、信息处理中介、金融部门以及仓储部门等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它们之间的信息、资金、和物资之间的流程符合电子商务的要求,使绍兴的纺织业、纺织市场、纺织企业在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中更具竞争力。从这个角度讲,“网上中国轻纺城”不能只局限于中国轻纺城交易区内,而应该是一个覆盖整个绍兴区域纺织业的大市场,是绍兴网上纺织大市场的代名词。绍兴县应该在用信息技术改造绍兴纺织业和有形市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立足绍兴,同全国乃至全球纺织业实现动态实时交互式交流的绍兴纺织市场体系。它包括政府根据县内各镇和主要纺织企业的产业、产品优势作好县域纺织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规划和调整,优化和延伸绍兴纺织业内部产业链,构建产业大市场;鼓励和引导企业之间的联合和兼并,进行资产重组,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实行规模经营,培育合格市场主体提高资产利用效率;构建产品、技术、信息、资金等在内的市场体系;在有形市场内进行交易区的专业化,建立专门的仓储区;在企业内推行电子化、自动化,培训网络管理人员等等,为将来发展电子商务作准备。如此才能形成一个政府统一规划,政策支持和规范,市场导向,企业自主经营,各企业之间在产品、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既分工又协作,市场、流通、仓储、运输高度一体化,集信息发布、技术开发、产品是生产和市场交易于一体的绍兴网上纺织大市场。

    相关资讯
    • 新版本昆仑通态组态软件McgsPro免费提供
      昆仑通态McgsPro版组态软件持续更新,##版本软件如有需要,可免费提供,致电我公司西安昊普瑞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表明来意便可[详细]
    • 你随手一画,我便能锦上添花
      或许在以往的认知里面大家会觉得DIY绣花是一件复杂的事情田岛每年在每个地方举办的DIY绣花活动都向公众展示了个性化DIY绣花其实[详细]
    • 研磨泵的速换机构
      本技术背景为研磨泵的速换机构是一种集破碎、分散、解聚、混合、精细、均质、乳化、输送为一体的高性能超细均质泵核心之一,是化[详细]
    • 低温胶体磨能够在24小时连续研磨低于常温状态下精细粉碎
      能够在24小时连续研磨到冰点至低于常温状态下处理来实现精细粉碎,低温生物学是研究低温条件下生物生命现象的特征和规律、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体保存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