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报告集聚纺纱加工原理及其对纱线产品的影响程隆棣,周志华(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环锭纺纱中的纤维在纱中呈螺旋线状,纤维平行于纱轴方向的程度较低,整根纱的强力远小于单纤维强力之和,纤维的强力利用系数较低。为了获得足够的强力,就要使纱线具有较高的捻系数,但会影响到纱线的柔软程度和织物的手感。
传统环锭纺中的加捻三角区(左图)和集聚纺纱中的无加捻三角区(右图)2.2毛羽的危害性纱线毛羽的危害性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6一是纱线上的毛羽分布不均匀,在织造中毛羽会形成新的棉结,影响染色布的外观。
二是在生产高密织物时,特别是在喷气织机上生产高密织物时,毛羽会使相邻经纱相互缠连,也会使引掉产生困难。以30s细纱为例:如纱线上毛羽长度为3mm则细纱直径竞大18倍。喷气织机初始开口高度为30~35mm由于毛羽的存在,减少了织机开口的有效高度,造成经纱开口不清,使掉纱喷射受阻造成停台,喷气织机的停台中约有75%与纱线毛羽有关。
三是纱线上的毛羽在下游各工序因受摩擦而脱落,形成飞花,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也会产生新的疵点而使纱线及织物质量下降。
因此,细纱毛羽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后道工序的顺利进行,如导致织造过程中经纱开口不清,加断头,降低劳动生产率;而且毛羽的数量、长短及其分布情况对成品的外观、手感和使用情况均有不良影响。
3集聚纺纱技术的基本原理集聚纺纱的出现提供了一种解决纱线毛羽问题的新方法。集聚纺是将从牵伸装置前罗拉钳口线迁移出来的牵伸纤维须条集聚在一条线上的纺纱技术。一些国外设备制造商提供了多种用于集聚这些纤维的专利,如苏逊(Suessen)、立达(Rieter)、马佐里(MAL)、青泽(Zireer)等公司己经提供了采用不同纤维凝聚方式的集聚纺纱机。这种集聚方法大大降低了牵伸须条的宽度与纱线直径之比这1作(用碰上是通过消除纺纱三角区来实现的(如右图所示)碑价毗http://www.cnki.集聚纺纱技术的思路是对前罗拉输出的须条再加上一套控制系统。该系统有吸风集聚作用,使须条中的纤维在进入加捻区以前就获得了一定的捻回,大大减小了传统细纱机加捻三角区中须条带的宽度,从而较大幅度地减少毛羽,提高成纱强力。在同样的纺纱条件下,此种纺纱的毛羽较传统环锭纺减少约20%强力提高约10%,同时条干均匀度、设备效率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所示为传统环锭纺纱和集聚纱在电镜下外观形态的区别。
传统的环锭纺纱(左图)和本文的集聚纺纱(右图)4试验结果分析为了更清楚地了解集聚纺纱技术的优越性,本试验选用了(2tex)传统环锭纺和集聚纺两种纱线,分别在YG172型纱线毛羽测试仪、YG135G条干均匀度分析仪和XL-L纱线强伸度仪上测试这两种纱线的毛羽度、条干和强力等性能指标,并用这些试验结果来比较环锭纱和集聚纱的质量参数。所测得的这两种纱线数据如表1所示。
表1传统纺纱与集聚纺纱技术指标的比较测试炒线的特性传统纺炒集聚纺炒测试炒线的特性传统纺炒集聚纺炒炒线支数(Ne)系数(m)条干特细节(一50%)性炒线断裂强力(N)毛羽强伸断强不匀率(%)指特断裂伸长率(%)标性断伸不匀率(%)试验数据表明:集聚纺纱与传统纺纱相比,集聚纺的纱线毛羽量明显降低,条干均匀度有较大的提高,强伸特性也有所提高。
5结论集聚纺纱对加捻三角区的消除,使得纱线产品的综合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其主要原因在于:纱线上的纤维,特别是外围纤维,通过集聚的手段紧贴在纱线主干,使纱线毛羽量明显降低;毛羽量的降低,又使得纱线上几乎所有纤维都对纱线强力作出贡献,故纱线强力有较大的提高;由于加捻前须条里的纤维充分集聚,相互间平行度加,有效强力系数加,使得强伸性能也有所提高。
这些纱线性能的提高,将有利于面料品种的开发和产品档次的提高。
B.Wulfhorst未来纺纱技术展望|J.国际纺织导报,2001⑴:13.于修业。纺纱原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5.156~157.曲丽君。环锭细纱毛羽形成因素研究。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3(上接第20页)可以较好地解决织物表面的明条状异纤问题,充分体现出织物的外观效果和风格特征。
针对有梭织机牌楼式吊综装置的特点,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小的改进,能够满足2/1斜纹组织嵌织式抗静电织物的织造要求。
只要工艺合理、技术措施到位,在有梭织机上制织嵌织式抗静电织物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陈旭初。棉织工艺设计,第二版。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7.4-施楣梧。有机导电纤维的发展现状及在纺织产品中的应用。中国棉纺织行业新纤维及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专辑,中国棉纺织行业新纤维及应用技术研讨会。西安: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2001.中国棉纺织行业新纤维及应用技术研讨会专题报告:3-全文收录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