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于2011年安装了全流程的立达转杯纺纱系统,主要用于生产粘胶针织纱,通过两年多来不断摸索和实践,生产的产品R19.7tex能够较好地满足针织客户的要求。现将立达转杯纺纱系统的生产使用情况做粗浅的介绍,以供借鉴。
1纺纱工艺流程及设备特点1.1纺纱工艺流程All型抓棉机一B72型多仓混棉机一A79型开棉机一C601S型喂棉箱一C601型梳棉机一RSB~D45型自调匀整并条机一R923型转杯纺纱机1.2主要设备特点立达C601型高产梳棉机主要有以下特点:梳理工作幅宽由常规1m增加到1.5m,梳理工作面积增大了50%,梳理能力大大提高,产能比窄幅梳棉机增加50%,而棉条的质量不受影响。同时为了适应高速、高产的特点,C601型机将锡林直径减少到814mm,在实际生产中,锡林转速可达800r/min以上,随着锡林转速的提高,运转离心力加大,分梳作用得到增强。同时使更多纤维参与了固定盖板和周围分梳原件之间的梳理,有效减少了对纤维的损伤。工作盖板减少为27根,盖板隔距由原来的5点减少为3点。该机采用IGS锡林自动磨针系统,可以设定自动磨针次数和周期来保证梳棉生条品质的稳定性和延长针布的使用寿命。
点:该并条机自动化程度高,采用液晶显示屏和触摸式操作键盘,并带有自调匀整装置,可实现自动落筒以及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具有加工效率高、自调匀整质量优等特点。牵伸系统采用集中设置,无需使用罗拉隔距块,就可以方便快速地进行罗拉隔距的更改。
器,转杯速度达每分钟11万转。230mm的锭距,可以使用450mm直径的大条筒。*细纺纱号数可达14.8tex.工艺负压由AUTOvac负压自动调节装置控制,设定十分方便,AMIspin和Qtop系统保证了半自动接头质量更加**。配置数字光电式IQplus电清比原来的IQ-lean电清具有更强的功能,确保了成纱纱疵的控制。断纱后卷装臂自动抬起装置使断头后的筒子纱不受损伤。
2原料选用7tex纱,转杯速度高达10万r/min左右,因此配用的纺杯直径要尽可能小,我公司选用纺杯直径为33mm,我们选择100%的1.33dtexX32mm规格粘胶原料进行生产。从开始投产以来,粘胶原料实际指标较为稳定,断裂强度2.35cN/dtex,断裂伸长率21%,超长纤维0.45%,倍长纤维0. 8mg/100g,疵点2.0mg/100g.使用中必须严格按照原料生产批次做好接批工作,注意接批比例和间隔时间,否则布面容易出现横档色差问题。
3纺纱工艺配置及关键技术措施3.1开清棉工序开清工序主要工艺参数为:抓棉机送棉管道负压调整为低于240Pa自动停机。打手速度650r/min,抓棉机打手刀片伸出肋条距离mm,打手每次下降动程根据梳棉实际产量大小适当调整,掌握在1.5mm~1.8mm左右,抓包机行走速度14m/min.ossi型金属火星探测的灵敏度设定为60%.确保细小的金属能被及时探测并排除。多仓混棉机的混棉率设定为0.5.设置满仓压力为175Pa,实际棉仓的压力一般为143Pa左右。请求原料压力设定为棉仓压力的90%,即157Pa,生产准备就绪的压力设定为50%(87Pa),开松辊转速设定为70r/min显示屏显示的停转比一般在74%左右。开棉机开松打手转速为1 000r/min.显示屏显示的停转比为3.2梳棉工序针对C601型梳棉机特点,采取了“中等出条速度,重定量,高产量”的工艺原则。锡林速度750r/min,锡林与盖板隔距0.275mm,出条速度167m/min,生条棉结3粒/g.生条定量50g/5m,刺辊转速1440r/min,喂棉箱打手转速880r/min,盖板速度200mm/min.刺辊与锡林隔距0. 3mm,给棉板与给棉罗拉的隔距0.15mm,锡林与后固定盖板的隔距(下>'上)0. 4mm,锡林与前固定盖板上的除尘刀隔距1mm,锡林与前固定盖板的隔距(上―下)4mm,锡林与前上罩板隔距(进―出)1.2mmx1mm,锡林与前下罩板隔距(出口)1mm,锡林与道夫隔距0.2mm.锡林磨针设定为每7.4t自动磨针一次(约4天左右)。梳棉机的除尘管道的实测负压为950Pa~1050Pa,棉箱回风管实测负压为60Pa 33dtex粘胶原料,锡林米用R- 2025/1X0.6CS型针布,65稍偏大的工作角,有利于纤维的转移、齿密为773齿25.4mm)2,可增大纤维梳理通道、有利于减少对纤维的损伤;采用RSTOM-W/0型盖板,针齿密度400齿25.4mm)2,可以减少挂花充塞现象;道夫采用4.6mm的针高、60工作角度的M46301X1.0R型针布。齿间容量较大,较好地满足了梳棉机高产后需增大的纤维转移和剥取能力的需要。
在设备保养方面,道夫针布每周要求人工用专用工具刷一次。为了防止硬块和异物通过给棉罗拉进入针布,每间隔1个月~2个月必须检查给棉板~给棉罗拉设定隔距0.15mm是否正确。每半年对前后固定盖板进行拆装并校正隔距。我司使用C601型梳棉机2年来,没有发生针布损伤事件。
要注意控制好温湿度,特别是高温高湿季节,不宜过分加湿否则会出现棉网落网,生条断头多等现象,造成梳棉生活难做。在生条质量方面,生条重量偏差小于4%的合格率高于97%,生条重量外不匀率小于2%,生条棉结保持在2粒/g~ 3粒/g的水平。
3.3并条工序熟条定量的选定。在投产的初期采用定量为20.5g/5m,牵伸倍数7. 07倍,后来由于转杯纺R923的机台增加了2台,造成并条供应紧张,我们把熟条定量由20.5g/5m改为23g/5m,在配棉不变的条件下,千锭时断头数、条干CV、断裂强度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异。
罗拉中心距的选择。我们对39mmX45mm与42mmX48mm两种不同的罗拉中心距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罗拉中心距成纱条干CV值均为14. 2%,而采用较大的中心距时,成纱断裂强度有所提高,并条机所产生的粗节数量也有所减少。并条隔距适度增大不仅有利于纤维的伸直平行,而且有利于减小牵伸力。我们选用罗拉中心距为42mmX48mm.单道自调匀整并条机的效果。采用带自调匀整的RSB4)45型并条机,可能减少并条道数。我们对带自调匀整的单道并条并与普通二道并条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如下。
并条道数单道两道条干CV/%细节/个km-1粗节/个km-1棉结/个km-1百米重量CV/%千锭时断头率/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带自调匀整的单道并条机,纺纱质量和断头率均优于普通两道并条机。
其他参数配置和技术措施。并条的并合数为3根。后区牵伸倍数1.4倍,前张力牵伸1.0倍,凹凸罗拉~后罗拉张力牵伸1.01倍,出条喇卩八口径4.2mm,导条管内径29mm,出条速度750m/min.由于自调匀整首先要靠凹凸罗拉检测信号,要求挡车工要做好清洁工作,避免粘花引起条干和重量的波动。我公司发生过二次因并条机皮带质量或者张力不当引起的质量问题。第―次,数据屏显示60cm严重机械波,经检查更换了压辊齿形带后,显示屏条干CV值由3.5%下降到2.5%,波谱图中的烟囱消失。第二次是出现台面涌条,后经进一步查找原因,发现时间齿形带不是原厂的齿形带。
采取以上工艺技术措施后,取得较好的效果,熟条平均条干CV值为4.2%,重量不匀率小于0.2%.完全能够满足后道工序的需求3.4转杯纺工序分梳辊速度优化。我们对3种速度进行了成纱断裂强力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分梳辊速度为8 200r/min时的断裂强力比9高15cN.而分梳辊速度在8断裂强力介于二者之间。说明了分梳辊的速度在一定范围内,转速越低,纤维损伤越小,成纱强力越高。考虑到分梳辊速度偏低有可能对成纱粗节不利,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使用8600r/min的分梳辊速度。
接头参数的优化。针对接头成功率不高的问题,对接头参数进行优化。接头参数主要由接头时间、给棉时间、纤维进入纺杯的时间、纱尾进入纺杯时间等4个时间参数组成。
工操作熟练快慢程度决定。接头时间根据挡车工熟练程度,设定为5 000ms;纤维进入纺杯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接头时进入纺杯的纤维数量和接头大小,由70ms改为80ms以适当增加接头的粗度;纱尾进入纺杯的时间长短决定了接头的长度和捻度,由原来的60ms改为70ms以增加接头的搭接长度和时间。调整后接头外观差异不大,接头的平均强力能达到原纱的80%,接头成功率上升了5个百分点。给棉时间越长,接头时候越多的纤维会被分离并排除到排杂管中。
刚开始生产时,直使用装机时厂家推荐的750ms,半年后根据售后服务工程师的建议,对这―参数也进行了优化试验。品种为R19.7tex纱,转杯速度10.2万r/min.在其他3项接头参数选定的条件下,分别对750ms、630ms、500ms 3种给棉时间就行了对比试验,3种给棉时间接头成功率无明显差异,均能达到良好水平,但接头外观差别较大:750ms时,接头偏粗;630ms时,接头偏细;500ms时,接头外观*好。因此将给棉时间由750ms改为500ms.参数优化后,接头外观、强力均能满足针织纱的要求,接头成功率达到90%以上。
清纱参数的优化。生产初期,针织纱客户反映布面出现分散性的短粗偏多,个别布面出现周期性的小粒子。我们对清纱参数进行了多次优化调整,*后确定的清纱工艺参数:棉结+180%X5mm,短粗节S1为+80%x5cm,纱号正偏差+ 50m,纱号负偏差-8%x50m,周期性的纱疵MO设置为33%,针织纱质量能够较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生产效率达到99%以上。
(4)其他工艺参数配置及技术措施。生产初期,转杯速度为9.5万r/min,经过3个月磨合后,转杯速度逐步增加到10万r/min以上,正常情况下转杯转速为10.2万r/min左右(根据断头率的波动略微调整)。设计捻系数为360、卷绕角度34°、工艺负压6.53、采用尺7尺8型螺旋陶瓷阻捻头、C533/U4)型转杯、C61D型分梳辊、带有适合生产低捻针织纱定捻器的引纱管。在日常保养方面,要注意经常检查车头齿形带是否磨损或跑偏,另外每3个月要对电子清纱器做次清洁,以确保检测头灵敏度的致性和可靠性。一般使用用蒸馏水清洁即可。
4成纱质量19.7tex的成纱质量达到了较好的水平。经检验,条干CV值14%,细节13个/km,粗节26个/km;棉结160个/km;断裂强度10.7cN/tex,百米重量CV值1.0%.较多的客户用我司的R19.7tex转杯纺纱替代环锭纺纱来做中档略偏高的针织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5使用体会与建议配置立达清梳联和带自调匀整的并条机,所形成的转杯纺生产线具有高效率,高产量,用工省和耗电低的特点,当然由于单机产量高配置的台数相对较少,如果发生故障对生产的影响会更大一些。因此必须加强设备的维修管理,确保设备状态完好。
通过不断调试和工艺优化,实现了转杯纱全流程的高速、高效率生产。梳棉机台时产量达100kg左右;并条采用单道工艺,出条速度达2万r/min速度运行,千锭时断头率能控制在60根~100根;R19.7tex筒纱百万米断头数可控制在20个~33个左右,相当于环锭纱自动络筒机百万米接头数的10%左右,能够生产出质量优良的转杯针织纱。
设备特点,控制原料质量尤其是疵点和超长、倍长纤维的含量,选用1.33dtexX32mm的粘胶原料能够生产出质量较好的转杯纱。转杯纺对温湿度有较高的要求,保证温度在23°C~34C、相对湿对C601型梳棉机和RSB~D45型并条机的自调匀整要定期调校,以确保成纱的重量CV值能长期低于1.2%的水平。同时并条机自调匀整定期校正有利于生产出质量更好的熟条,可以减少转杯纺的断头。
部分设备和备件须进步改进。希望生产厂家能针对客户的实际用电环境,改进设计,提高设备的抗电压波动的能力。转杯纺纱机有400个头,机身长,分梳辊龙带的寿命较短,只能使用1年~2年,并条机的圈条齿形带在车速高达750r/min以上时较易损耗,希望厂家能进一步提高配件质量,适度降低配件的价格;并条机桶底的条子比较容易产生20m左右的皱褶,需要进一步研究针解决;部分梳棉机偶尔会出现道夫与锡林之间的轻微挂花、返花的现象,有时无论如何调节舌板的进出位置都无法解决,除了温湿度和原料的原因,应有进一步的改进措施。虽然C601型梳棉机采用模块化的设计,但是在维修保养刺辊及其附件部分仍感到不是很方便。在刺辊的上部狭小的空间要拆卸和安装些部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喂棉罗拉和给棉板的隔距调校起来也很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