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后区压力棒上销的纺纱效果分析蔡志勇,陈名均,聂发辉(江西华源江纺有限公司二纺分厂,南昌330039)方式对非控制区炒条的中段进行曲线摩擦,使炒条在喂入前区牵伸前的密度增加、纤居分离少、伸直度好,从而使成炒条干、粗节、细节、棉结水平得到改善;通过纺炒对比试验,说明压力棒上销适应较大的后区罗拉隔距、可适当增加后牵伸倍数,其成炒质量水平优于SX6833型尼龙上销。
后区压力棒上销(VI型、BI型)是慈溪市嘉宇纺织器材有限公司制造的专利产品,创意新颖,设计合理,成纱效果明显,拆装简便,是牵伸纺纱专件器材一个技术性突破。通过多品种、多批次的试纺,成纱条干、细节、粗节有较明显的改善。
后区压力棒上销的应用改变了细纱后区牵伸形式,即将原来V型、直线牵伸改为S型牵伸(这是我们的认识与评价),牵伸形式的改变,解决了V型、直线牵伸无法解决的难题,为前区牵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后区压力棒上销的成纱质量由于后区压力棒上销在牵伸中采用下压、上压、下托式,提高了后区纱条的控制力,在与SX6833尼龙上销同台、同锭、同粗纱对比中,前者成纱效果明显优于后者,在几个品种上的对比试验数据见表1.表1应用不同上销的成纱质量对比品种/tex上销牵伸条干细节粗节棉结型式直线从表1可以看出在二种牵伸形式多次试纺中,采用压力棒上销每次都好于SX6833尼龙上销:条干、粗、细节水平明显提高,条干CV值降低了0.8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细节降低60个百分点,粗节降低40个百分点,棉结降低30个百分点;在近期纺纱跟踪取样中,成纱质量稳定性好。
2S型牵伸形式加强了对后区纱条的控制V型和直线型牵伸后区纱条(非控制区)的控制问题是牵伸工艺中未能解决的难题。非控制区的后区纱条是产生浮游纤维、造成前区纱条均匀度和紧密度差的重要因素。而V型和直线型牵伸非控制区的控制只有通过对中、后罗拉隔距、后区牵伸倍数等工艺参数的调整来进行;但此工艺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往往收效甚微。S型牵伸对纱条的控制则是通过采用下压(VI)、下压和上托(BI)方式对非控制区纱条中段进行曲线摩擦,使纱条在喂入前区牵伸前的紧密度加、纤维分离少、伸直度好,其牵伸状态见。
从中纱条走向可以看出,VI型上销纱条后罗拉包围弧可由原来14mm至16,BI型上销纱条后罗拉包围弧可至18mm左右。由于纱条在罗拉上包围弧大,又在V型牵伸中采用BI型上销形成了V+S型牵伸,纱条张力大,加了粗纱在后罗拉与上销压辊的接触角,后牵伸区纱头高度伸直而粗纱不致扭曲,提高了总牵伸倍数。位移牵伸小,克服了由于位移牵伸大使纱条解捻而松散的影响,同时控制了纱条进入前区牵伸的速度,有利胶圈牵伸中的解捻,减少了粗纱捻回重新分布。
表2不同后区罗拉隔距纺纱质量对比罗拉隔距/mm条干CV/在试纺中,我们曾采用BI上销应用于V型牵伸,使其形成V+S型牵伸;由于后区采用BI上销后其罗拉包围弧大,加上采用下压、上托式,对后区纱条的控制采用强控制摩擦点加摩擦面,其成纱质量水平较优。表3为V型采用BI上销、纺纱品种为C7.3tex的成纱质量。
V型牵伸采用BI上销成纱质量对比直线S型牵伸形式后区压力棒上销对后区纱条采用一点和二点曲线摩擦,加上纱条在后罗拉包围弧加大,对后区纱条的紧密度、张力有所提高,这为前区牵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应用后区压力棒上销能改善成纱条干、降低粗、细节的主要原因。
3S型牵伸与后区工艺的配置S型牵伸与后区罗拉隔距的配置S型牵伸采用下压、上压、下托式牵伸形式使后区纱条摩擦力场强度分布强、合理,有利于对纱条的握持和对浮游纤维的控制。由于S型牵伸纱条长度比实际罗拉握持距长度要大,同时又对非控制区纱条加强,实际大了中、后罗拉的隔距;虽然握持距大,但采用了S型牵伸可消除。后区牵伸小而产生的牵伸力过大、纤维伸直度差,并且由于纱条紧密度好、抱合力强,可利用粗纱捻回对纤维的控制,采用较大的罗拉隔距可减小其牵伸力。由于采用S型牵伸不会因罗拉隔距过大而产生粗、细节多的现象,因此,罗拉隔距适当加大后,后牵伸倍数也不必太小,采用较大的罗拉隔距和后牵伸倍数并不对成纱质量产生影响。罗拉隔距加大、后牵伸倍数放大,可减小胶圈牵伸中的牵伸力并且不吐硬头。为此,我们对几种罗拉隔距进行同粗纱、同锭纺纱,收到较罗拉隔距/mm条干CV/%细节粗节棉结从表3中可以看出,罗拉隔距大后虽然握持距大,非控制纱条长,但V+S型牵伸采用强控制工艺,能收到好的效果;另一方面,BI上销在V型牵伸中使用时的罗拉隔距不能太小,后区宜在25mm~27mm之间,太小不能使用。从表3中可以看出,采用较大的罗拉隔距并未对成纱条干质量造成影响;相反,还有所提高;罗拉隔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对非控制区纱条的控制强弱,这是后区牵伸工艺的一个关键问题。
3.2S型牵伸与后区牵伸倍数大小的配置后区牵伸倍数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成纱质量。纺纱的“二大、二小”工艺,后区牵伸倍数是牵伸工艺的一个重要参数,同成纱质量关系密切:过大的后区牵伸倍数对纤维的整齐度、紧密度影响很大,产生条干不匀、细节多;过小则影响长纤维的伸直,给胶圈牵伸中的解捻带来困难。过去,采用偏小的后区牵伸倍数,在实际使用中受到粗纱捻系数、钳口隔距的影响,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而通过试纺,采用S型牵伸和较大的后区牵伸倍数,不会影响后区纱条的紧密度。不同后区牵伸倍数、同锭、同粗纱纺纱对比数据见表4.从表4数据来看,后区牵伸倍数太大、太小都对条干、粗节、细节造成不利影响,适宜的后区牵伸倍数效果较好。好的效果(见表2)。
表4不同牵伸倍数,纺C7.3tex纱成纱质量对比后牵伸倍数音条干CV/%细节粗节棉结4结束语4.1后区牵伸压力棒上销比SX6833尼龙上销纺纱条干、粗、细节水平有明显的改善,特别对改善纤维的伸直度、减少棉结有较明显效果。
4.2后区牵伸压力棒上销适应于较大的后区罗拉隔距。
4.3采用后区牵伸压力棒上销可以适当加后牵伸倍数,一般为1.25~1.40. 4.4后区牵伸压力棒上销在V型和直线型牵伸中的成纱质量水平均优于SX6833尼龙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