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采用赛络集聚纺纱主要是生产精梳14.6tex以上品种,由于其棉纱品种与棉纱股线在使用性能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相对棉纱股线而言其范围要窄。
由于赛络集聚纺纱能够大大降低棉纱的细节并提高其强力,应用于精梳3.2tex2.3tex纯棉纺纱,不仅成倍降低棉纱的细节、粗节、棉结及各类纱疵,更重要的是,能减少棉纱的弱环,从而大大降低棉纱生产过程中的断头率,保证3.2tex2.3tex棉纱生产正常。众所周知,在普通环锭纺机上生产3.2tex以上的棉纱时,由于单位截面内的纤维根数减少,纤维之间的抱合力下降,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滑脱几率增加,棉纱的断头率一直居高不下;应用赛络集聚纺纱,纤维在细纱工序的牵伸过程中既得到了一次的并合作用,又得到了再一次的中空吸附加捻作用,使得纤维间的抱合力增加约25%、滑脱率下降约40%,从而保证了特细号纱3. 2tex以下纱号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未来纺纱设备的改造、发展过程中,粗纱、细纱设备的牵伸部位、加捻部位、卷绕部位的改进将对棉纱的细节、粗节、棉结、毛羽的进一师,主要从事纺织工艺及设计、纺织质量控制与管理方面的步降低起着*为关键的作用。
9tex以上纱时,由于细纱工序并合、牵伸存在着粗纱定量过大的问题,因此棉纱的质量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是否可以通过在粗纱工序采用超大牵伸以减轻细纱工序的牵伸负担;或是在细纱工序再增加一次预牵伸以降低主牵伸区域的牵伸倍数,达到进一步改善、改进棉纱质量的目的。
目前,赛络集聚纺纱装置的三罗拉(如果含中空吸附罗拉就是四罗拉)为四罗拉或五罗拉,即将过大的牵伸倍数分解为三部分承担或四部分承担,从而杜绝主牵伸区域牵伸倍数超大引起的细节、粗节、棉结和纱疵。另外,在未来赛络集聚纺纱的设计过程中,在粗纱工序、细纱工序的预牵伸区域内增加一次预分梳和纤维束的整理,使前纺工序纤维束中的棉结数量、微尘数量、弯钩纤维数量能够降低10%30%,可进一步达到降低赛络集聚纺纱粗节、棉结的目的。
这样,生产的4.9tex以上品种棉纱的质量可能和普通环锭纺棉纱的双股线的粗节、棉结及纱疵数量相当;当然,在目前的赛络集聚纺设备前提条件下,如果要生产4.9tex以上的纱,*好不要将这些棉纱直接用于下游工序的高质量织物的生产,而应经过再一次的加工,即将它们并线、倍捻后再用于高质量织物生产会更为有益。
目前,赛络集聚纺纱对于棉纱质量的全面改进只限于一定范围内的棉纱号数,可能只对11.7tex以上的细号纱更为有利。也就是说,赛络集聚纺生产的棉纱单纱与普通环锭纺纱、集聚纺纱、赛络纺纱的股线5.8tex/2以上的纱质量(除粗节、棉结、纱疵外)相当,而棉纱的毛羽、强力比其更好。11.7tex以下纱的质量是很难达到或接近于普通环锭纺纱、集聚纺纱、赛络纺纱的双股线的质量,尤其是棉纱的粗节、棉结、纱疵数量相差较大,因此,赛络集聚纺不可能完全取代普通环锭纺纱、集聚纺纱及赛络纺。如同转杯纺一样,虽然它也改进了棉纱的一些物理指标,但是转杯纺棉纱质量在许多主要物理指标上还是远远赶不上普通环锭纺纱的,因此,转杯纺纱、涡流纺纱、赛络纺纱、集聚纺纱、赛络集聚纺纱等先进纺纱技术,都无法取代正常工艺流程下的环锭纺纱,而环锭纺棉纱在织造工序的实用性,远比其他纺纱要广泛得多。
1赛络集聚纺纱的号数范围分析由于赛络集聚纺纱设备的价格昂贵,纺纱消耗的纺纱器材数量较大、价格较高,因此一般都用于高质量精梳19.4tex11.7tex棉纱的生产,目的是为了得到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棉纱。抛开赛络集聚纺纱设备本身的价格高低,仅从纺纱品种来分析,则适应于精梳和普梳棉纱的生产,也适应于粗号和细号棉纱的生产。由于赛络集聚纺纱是在细纱工序细纱设备的牵伸、加捻部分进行改进,双粗纱的喂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细纱机的牵伸,所以对于特粗号棉纱的生产,如普梳、精梳58. 3tex以上和特细号精梳4.9tex以下的棉纱都是不利的。粗纱定量过大,对细纱机的喂入喇叭口、胶辊、胶圈、尼龙圈的要求就更为严格,而且在纺纱过程中纺纱器材损耗的数量就会明显的增加,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且纱定量过小,又要求增加粗纱机的牵伸倍数,过大的粗纱牵伸不仅会使粗纱条干的细节、粗节增加,而且还会造成粗纱条干本身的不匀率增加,从而直接影响赛络集聚纺纱细纱机的牵伸倍数和棉纱质量,所以对于赛络集聚纺纱而言,改进粗纱机的牵伸结构、相对增大其牵伸范围是十分关键的。
如果从赛络集聚纺纱有利于棉纱质量方面来分析,棉纱质量改进或提高*为明显的不是精梳细号棉纱而是普梳棉纱,因为普梳棉纱的细节、粗节、棉结、纱疵、毛羽数量都很高,在经过细纱机的并合牵伸、中空吸附加捻后,不仅浮游纤维的数量大大降低,而且被吸附、加捻的单纤维数量也相对较多,使得纤维在抱合、伸直、加捻过程中的每一单位截面积内的一致性、均匀性增强,从而使得棉纱的各项物理指标得到*大幅度的改进和提高。在未来的赛络集聚纺纱应用领域中,拓展*为广泛的应该是普梳纱的生产而不是以高质量取代普通环锭纺、集聚纺、赛络纺双股线9.7tex/25.8tex/2的19.4tex11.7tex的精梳纱生产。这是由于双粗纱并合、喂入细纱牵伸区域的结构原理决定的。一般来说,细纱机的牵伸对于细绒棉纺纱保证在2040倍时棉纱的质量较好;对于长绒棉纺纱保证在2545倍较为有益,所以赛络集聚纺纱如果要进行特粗号纱的生产,一定要对粗纱工序、细纱工序的牵伸部件进行改造;对于特细号纱来说,0.5g/10m的粗纱定量势在必行,改进粗纱机的牵伸机构对未来赛络集聚纺纱的号数范围的扩展是*为有效的。
2赛络集聚纺纱与集聚纺纱双股线质量比较无论是集聚纺纱还是赛络集聚纺纱,都在不断地改进棉纱质量。同普通环锭纺纱的棉纱质量相比较,赛络集聚纺纱、集聚纺纱的质量优势在于较大地提高了棉纱强力,减少了毛羽;旦是,由于赛络集聚纺纱是在细纱机上对两根粗纱进行并合,而集聚纺纱双股线是对两根成形的细纱进行并合,所以两者在一些物理指标和织物实物质量上存在一定的质量差异和风格差异,因此应根据下游工序制造的织物组织结构需要来选择纺纱形式。
赛络集聚纺纱与集聚纺纱、普通环锭纺纱双股线生产相同纱号的棉纱质量比较见表1.从表1试验数据可以得出:①不同形式纺纱的棉纱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在某些物理指标上的差异还很大,所以细纱机上牵伸原理、加捻原理的改进是有益于棉纱质量的,为未来纺纱技术、棉纱质量的改进、提高和纺纱工艺流程的缩短奠定了基础。
②赛络集聚纺纱棉纱质量,虽然在粗节、棉结、纱疵的小纱疵方面比集聚纺纱、普通环锭纺纱的双股线多,但是赛络集聚纺纱的毛羽、棉纱强力却比集聚纺纱的双股线要好;因此,如果仅从棉纱的单纱方面进行对比,集聚纺纱的质量在主要棉纱物理指标方面还是与赛络集聚纺纱存在明显的差距,特别是棉纱的条干CV值、细节、粗节、棉结和纱疵,因而无法与赛络集聚纺纱的质量进行比较。③赛络集聚纺纱如果大量地用于生产48. 6tex18.2tex纱,那么针织纱在后工序所反映的细节较多、毛羽较多、布面起球等问题,就可以得到降低和更为有效地解决;因此,未来赛络集聚纺纱的棉纱应该在针织领域大面表i应用赛络集聚纺纱与集聚纺纱、普通环锭纺纱股线生产相同纱号的棉纱质量对比棉纱指标赛络集聚纺单纱集聚纺纱股线普通环锭纺纱股线号数偏差/%号数cv/%条干cv/%细节(一30%)/细节(一50%)/粗节(棉结(毛羽指数H强度/强力cv/%伸长率/%伸长率cv/%捻度cv/%纱疵(A3纱疵A1纱疵A2纱疵B1纱疵B2纱疵C1纱疵C2纱疵D1纱疵H1纱疵H2纱疵(11积推广使用。④在目前赛络集聚纺纱设备情况下生产的赛络集聚纺棉纱,其质量是无法代替集聚纺纱、赛络纺纱的双股线的;所以,对赛络集聚纺棉纱质量必须有一种清楚的认识,才能更为有效地实施各种纺纱的质量控制。
3赛络集聚纺纱技术的发展赛络集聚纺纱技术在普通环锭纺纱的基础上解决了棉纱的细节较多、毛羽较多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棉纱强力,减少了相同号数棉纱的粗节、棉结和纱疵数量;旦是从减少疵点的角度来分析,如果与转杯纺纱进行比较,赛络集聚纺纱减少的棉纱疵点数量要差很多。因为转杯纺纱本身就是一种包覆纺纱,在纺纱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对棉纱疵点的包覆作用,这种包覆作用使得纤维在凝聚过程中无法达到伸直、平行状态,所以转杯纺纱强力是很低的。在未来赛络集聚纺纱设备的改造过程中,应该吸收转杯纺纱减少疵点数量的原理来减少赛络集聚纺纱的疵点数量;同时,由于赛络集聚纺纱的牵伸范围和喂入原料的定量影响,赛络集聚纺纱的牵伸范围对于转杯纺纱、空气纺纱要窄许多。改进赛络集聚纺喂入原料的定量和扩大赛络集聚纺纱的牵伸区域,对未来赛络集聚纺纱的应用范围扩展是积极有益的。赛络集聚纺纱技术应用的时间较短,目前主要应用于纯棉细号纱的生产。随着毛纺和各种混纺技术的发展,将赛络集聚纺纱技术推广应用到毛纺领域、化纤混纺领域,将会更有利于织物组织结构品种的多样化,改善不同纤维纺纱领域之间存在的分割性。
4结论4.1赛络集聚纺纱解决了普通环锭纺纱在纺特细号纱过程中出现的断头率较高的问题,特别是精梳4.2tex以下纱的断头问题,为纯棉纺纱未来在3. 2tex2.3tex纱的大面积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4.2目前由于赛络集聚纺纱粗纱定量的影响,其纺纱号数范围受到一定的局限,可通过改进粗纱机牵伸机构、扩大粗纱定量范围来拓宽其适纺范围。
4.3赛络集聚纺纱棉纱的质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己经出现了棉纱的强力、毛羽比同号数的集聚纺纱双股线好的状况,只要再将赛络集聚纺纱的粗节、棉结、细小纱疵降低,赛络集聚纺纱的质量代替集聚纺纱股线的质量是完全可能成为现实的。
4.4未来赛络集聚纺纱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提高,一方面要改进细纱工序的前工序即粗纱工序,另一方面须借鉴转杯纺纱设备、空气纺纱设备在纺纱过程中的优越性。